作者:徐腾我是2006年开始了建筑学的学习,记得大学开学第一堂课,我们的老师问我们为什么要选择建筑学?我当时的回答是,我看到建筑会觉得很亲切,但是为什么亲切呢,我也说不清楚,所以来学学看。建筑对我而言就是一场旅行,路上有看不完的风景,现在接触建筑已经有18个年头了,看到建筑还是很喜欢。2021年,我在博士毕业之后回到家乡湖北,在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开始了我的教师生涯。走上教师讲台,多了一份教育工作者的责......
指导老师:张丽平撰文:陈雨燕、师捷、彭新星“东湖之滨,珞珈山上,这是我们亲爱的学堂……”这首《武汉大学校歌》创作于1998年,是学校为庆贺105周年校庆征集的第四版校歌,由陈望衡等作词、陈国权编曲。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武汉大学校歌》承载着学校的文化使命和精神追求,也传承了代代武大人爱校荣校的深厚情怀。筹备新校歌,为校庆添彩1998年,正值武汉大学105周年校庆,时任宣传部副部长的万红慧负责校庆筹备......
...
作者:王雅红2023年1月12日,惊悉尊敬的冯天瑜先生不幸病逝,不胜哀伤。先生不仅是我社的老作者,更是我们许多编辑的师长,在很多方面给予了我们倾力支持,为我社的发展付出了大量心血。先生的音容笑貌,至今仍历历在目,让人感慨万千。自先生从湖北大学调入武汉大学后,我们常常到先生府上、办公室拜访、请教,也多次请先生到出版社就重大选题出谋划策。先生身体力行,二十多年来,先后在我社出版了《“封建”考论》(第一版、......
作者:胡德坤勇毅前行共克坚,全新时代写宏篇。同圆兴我中华梦,盛世弦歌动九天。2022年10月16日(编辑:相茹...
撰文:於可训於可训,湖北黄梅人,1947年出生,武汉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著有《於可训文集》10卷,发表文学作品百余万字,出版短篇小说集《乡野传奇集》、中篇小说集《才女夏娲》。散文《吴先生列传》获《长江文艺》双年奖。近年来,在我工作的武汉大学珞珈山上,经常发现狐狸,最先是一只,后来是两只,再后来是一个四口之家。这件事惊动了很多人,大家纷纷到山上去寻找狐狸的踪迹。有的把手机拿在手上,时刻准备着为狐狸拍......
作者:朱仁山2022年4月10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三亚崖州湾种子实验室考察调研时,勉励科研人员“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农业科研工作者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优秀品质,拿出十年磨一剑的劲头,勇攀农业科技高峰”。这让我想起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年前考察海南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时,沿着田埂同我及袁隆平院士等多位农业科研一线人员亲切交谈的情景。因此,对习近平总书记这次在崖州湾种子实验室对农业科研人员的嘱托,我深有体会。......
作者:余西云从唐长孺先生开始,武大历史学科形成了以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相结合的特色,朱雷先生作为唐长孺先生的传人,主持历史系和三至九世纪研究所的工作,继承并发扬这一学术传统。朱雷先生非常重视考古学科,对武大考古学科的发展,倾注了大量心力。我1990年到武大工作时,考古专业有十多位教师,当年算得上全国比较大的一个考古专业了。因为多方面的原因,武大考古也像全国其他考古专业一样,很多老师纷纷离开了高校,......
陈恕行院士:惊悉齐民友先生去世的噩耗,万分悲痛!齐先生是我们敬爱的前辈,是著名的偏微分方程专家,多年来他为我国数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我们有幸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跟随齐先生学习与钻研偏微分算子理论,获益匪浅,终生难忘。前年祝贺齐先生九十诞辰时其健谈的声音犹在,今突然离世,令人痛惜万分。方复全院士:惊悉尊敬的齐民友先生仙逝,万分悲痛。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与先生相识,得到齐先生很多提携和帮助......
作者:杨泽伟2020年2月26日,著名国际法学家、法学教育家、中国国际组织法学开拓者和奠基人、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梁西先生在江城驾鹤西去。一年过去了,斯人已逝,然先生多年的谆谆教导言犹在耳、先生的音容笑貌也时常浮现在脑海中。我是1994年跟从先生攻读博士学位的,之后一直在武汉学习和工作,也有幸能经常聆听先生的教诲,至2020年长达26年。忆及跟随先生学习、交往的点点滴滴,至今历历在目,感触颇多。其中,我印象最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