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通讯员任艺萱)2月28日上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党组成员,湖北省委常委,省卫健委党组书记、主任王贺胜一行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调研指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国家卫健委新冠肺炎疫情应对处置工作专家组组长梁万年、体改司副司长杨志光,湖北省委副秘书长陈亮,省卫健委副主任柳东如、涂远超等人陪同调研。
调研会在该院学术活动中心举行,人民医院院长王高华、纪委书记董卫国、副院长江应安、院长助理程帆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调研。
调研会上,王高华介绍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情况。医院目前承担了全市非新冠病人的医疗救治工作,同时还承担着发热门诊、部分新冠病人的医疗工作。为确保院内患者的诊疗安全和质量,医院针对非新冠病人诊疗工作探索实施了“双分诊、双缓冲、双模式”的工作模式,确保医患“双保险”。
“双分诊”是指发热预检分诊和新冠预检分诊;“双缓冲”是指病人入院后先后在综合缓冲病区和各学科住院病区观察,确认排除新冠病例后再进行诊治。“双模式”是指隔离病区实施全封闭式管理模式、非隔离病区实施半封闭式管理模式。通过以上管理措施,截至2月27日,在两个缓冲区共计发现7名新冠阳性或疑似病人,有效避免了新冠病人对普通病房、医务人员、其他患者的影响。
王高华介绍,由于目前新冠疫情形势严峻,医院在非新冠病人诊疗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建议将现在的新冠肺炎病人转至定点医院,使医院能腾出更多的空间和精力开展非新冠病人、特别是危急重症病人的救治工作。接下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将在做好东院区救治新冠重症病人、接管的方舱医院救治新冠轻症病人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和优化本院区非新冠病人的诊疗工作,以解决当前疫情形势下急诊、重症病人的就诊难题。
王高华介绍工作情况
门诊管理服务部主任孙璇介绍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互联网医院(武大云医)运行情况。自武大云医上线以来,医师注册342名,患者注册2万余名,视频问诊每天80余人,开具处方快递药品每天50余单。医院积极主动与医保局沟通,使武大云医纳入武汉市医保,武汉市门重门慢病人可通过互联网医院开具“云处方”,无卡结算后,送药到患者家中,有效解决了当前形势下慢性病病人亟需用药的难题。
检验科主任李艳介绍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开展新冠病人核酸检测情况及在新冠病毒筛查方面所做的探索。自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医院检验科在湖北省率先开展了核酸检测工作,组建四班轮换的检验团队,最高峰时核酸检测量可达1400例/天。检验科不仅快速准确完成本院核酸检测工作,还积极主动承担防疫责任,协调其他医疗机构核酸检测标本送检。截至2月27日,共帮助46家市区疾控中心进行核酸检测。同时,检验科积极探索制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患者入院和确证患者出院检测流程,对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及确诊患者,检验科提供包括鼻咽拭子、口咽拭子、痰、粪便、尿液在内所有标本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为疾病的诊断与监测提供依据,同时开展了新型冠状病毒血清特异性抗体IgM和IgG的检测,共同构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患者出院的检测项目组合,有利于降低假阴性患者的出院几率。
王贺胜详细询问了我院开展的疫情防控各项特色工作,对我院疫情防控工作成绩表示高度赞扬,并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奋战在抗击疫情一线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全体医务人员表示诚挚慰问和衷心感谢。
王贺胜发表讲话
王贺胜指出,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是有担当的医院、是负责任的医院、是积极创新的医院,在本次疫情大考中接受住了考验。新冠疫情开始之时,医院便主动扛起了疫情防控的重任,在重症病人救治、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互联网医院建设等方面走在全省前列,做出了积极有益的贡献。他重点指出,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进入了新阶段,人民群众对非新冠肺炎的就诊需求日益凸显。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针对非新冠病人诊疗工作提出的“双分诊、双缓冲、双模式”方向正确、方法可行,要求医院接下来进一步优化非新冠病人诊疗工作流程,充分发挥互联网医院的优势,缩短缓冲时间、提高诊疗效率,同时要严格把控新冠和非新冠病人的审核关,防止新冠病人污染洁净病区,绝不能让新冠疫情反弹。
王贺胜希望,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认真总结各项疫情防控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以便在全省其他医疗机构中推广。
王高华表示,医院将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的各项指示精神,根据疫情形势和防控要求,做到新冠和非新冠诊治工作“两手抓、两不误”,同时认真总结医院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所做的积极探索和有益经验,不断为全省疫情防控工作作出省内龙头医院应有的贡献。
(供图:人民医院 编辑:陈丽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