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高杨 实习生:王春蕾
公共基础课是所有学生专业学习的基础,在本科人才培养中起着基础性、关键性作用。秉持“人才培养为本,本科教育是根”的办学理念,武汉大学始终高度重视本科教育教学工作,着力推进公共基础课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师能力建设,建立教学激励机制,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副校长周叶中曾指出,要“以课堂为中心”,人才培养是高校的中心工作,更是高校的根本任务;课堂教学是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教”与“学”是人才培养的两大要素;传统课堂教学模式面临严峻挑战(教师革命、学生革命、课堂教学革命);向课堂要质量是深化我校本科教育改革的“最后一公里”。
今年,武汉大学将加强公共基础课师资队伍建设作为重点推进事项之一,逐步建立公共基础课课程质量建设的长效机制。学校以公共数学教学和公共物理教学为试点,开展公共基础课质量提升项目,重点推进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大学物理(含实验)的课堂教学质量建设;以调整教学团队结构、教师教学工作量、课堂规模为抓手,重点提高三门公共基础课的教学质量。
师资队伍不断优化。近年来,学校先后研制出台了《关于加强高层次人才及科研机构教授为本科生授课实施办法》《以课堂为中心 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强课堂教学建设,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
据统计,本学期全校共有50位高层次人才为本科生讲授公共基础课,与2020-2021年第一学期相比增长108.3%。其中,数学与统计学院15位高层次人才加入公共基础课教学团队,与2020-2021第一学期相比增加220%,占学院高层次人才总数的69.6%。
数学与统计学院通过政策引导激励了一批高水平师资投身于公共基础课教学一线。其中包括赵会江、张希承、王茂发、缪爽等院领导;陈化、戴书洋、王克磊、薛江维、赵晓飞、尹万科等高层次人才;陈群、王丽娟、江宁等专业课骨干教师;王涛、徐旭等优秀青年教师。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补充任峰、丁涛、林乾乾三位高层次人才和陈志权、涂东、潘春旭三位资深教授共6位高水平教师到大学物理课程(含实验)师资队伍,教授公共课的平均排课超过100课时。
这些高层次人才倾心投入,充实了本科公共课程教学师资;潜心育人,助力公共基础课教学质量持续提升。
教学研讨群策群力。《以课堂为中心 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实施意见》等相关文件颁布后,各公共基础课试点单位积极相应、认真贯彻。通过召开院级领导教师研讨会,进一步有针对性落实教学教研工作。
数学与统计学院以教研会和公共数学质量提升会为平台,一流学科为标准,教材建设为新抓手,线上下分享配合,打造公共基础课优质团队。“学院将持续做好所授6门公共基础课的团队建设工作。”院长赵会江如是说。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乔豪学介绍,学院每学期开展4至5次的线下公共基础课教学集体备课及研讨活动。研讨会上,采取多种形式分组分领章节,开展重难点设计、知识点溯源、PPT修订等教学共享活动,对课堂上学生的反馈进行教学研讨。同时,通过线上课程群实时讨论,分享教学情况和教学经验。
课堂效果统筹兼顾。据统计,2021年,数学与统计学院共开设310门本科公共基础课,总课时18880,人均工作量达到270课时(含专业课及研究生课程)。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教师的教学基础工作量也达到264课时。面临公共基础课课程工作量大的难题,如何保证高质量授课和高质量的听课效果,成为各开课学院需要解决的第一个难题。
按照学校部署,各学院多次开展相关课程组的教学研讨会,各课程组结合本学科教学特点与研究方法,制定相应授课方案——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将公共课初排课人数控制在100人以下,实验课人数控制在20人以下,小班课堂数量设置超过一半以上,以最大程度统筹兼顾小班课堂的授课效果与优秀教师的辐射广度。
数学与统计学院在合理控制课堂规模,协调优质教师进入公共课课堂的同时,还通过教学管理办公室着力加强与学生所在院系的互动沟通,协调课程安排,提高程序效率。此外,学院还积极发挥助教反馈机制的作用,通过“学生-助教-授课教师”的形式,授课教师可以较为全面直观地掌握班级学生学习情况,对部分知识掌握欠佳的学生给予及时督促和辅导。
教学质量多维评定。为了更加客观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学业水平,给予更有指导性的学业反馈,学校还积极创新学生成绩呈现方式。
公共数学和公共物理成绩以往只呈现总分,经过改革后,教师从总分数与大致位次、知识点分析、能力、学习建议四个角度对学生给予课程评定和指导。在知识点分析板块,学生不仅可以看到试卷中的知识点分布,还能知悉每个板块的知识点得分和位次情况。此外,成绩反馈系统还设计了包含五个维度的能力评价,每种能力有相应等级划分,以对此阶段本学科学科能力进行评估。
“通过多维评定,学生在公共基础课学习结束后,除了能了解课程成绩,还可以从授课老师处获得相关学习建议和指导,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查漏补缺。”乔豪学说。
据本科生院有关负责人介绍,学校将继续探索公共基础课责任教授制,激励高水平师资投身公共基础课教学,全面推进教学团队结构优化、师资队伍能力建设与课程教学改革,着力提升公共基础课课程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编辑:付晓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