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调查

首页 >> 专题报道 >> 记者调查 >> 正文

【我的珞珈Moment】风起时,彗星划过樱顶

——专访第十一届亚太大专华语辩论公开赛冠军辩论队

发布时间:2023-10-14 20:58 来源:武汉大学报社、团委 阅读:
A A A

策划:肖珊、宋博

撰文:唐一航、李滢滢、袁满

题图:梅之语

采访:唐一航、李滢滢、董浩澎

统筹:陈巧燕、赵铱影

素材:团委

“煌煌武大,雄辩天下。”成立于上世纪90年代的武汉大学辩论队是华语辩坛历史最悠久的队伍之一。现如今,象征武大辩论华山论剑的金秋辩论赛、红枫辩论赛、规模达到64支队伍参赛的校新生辩论赛,以及校内“昭言杯”辩论赛等多个杯赛,继续滋养着学校的辩论文化,吸引着一代代武大辩论人。

7月9日,武汉大学辩论队在第十一届亚太大专华语辩论公开赛中斩获冠军。据悉,亚太大专华语辩论公开赛是由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主办的华语辩论的顶尖赛事之一,我校辩论队成员张依然、黄楚莹、黄睿哲、王悦、毛云驰、陈铭作为参赛选手上场,闫宇辰作为教练组成员之一随队指导。

近日,学生记者特邀在本次大赛中夺冠的七位武大学子,翻开辩论的篇章,一睹樱顶的浪漫。


我们准备着深深地领受,那些意想不到的奇迹,在漫长的岁月里,忽然有彗星的出现,狂风乍起。

——冯至

前言

“樱顶”是指武汉大学樱花城堡顶层的会议室,作为校辩论队训练与备赛的大本营,承载着一届届辩手的泪与梦,也成为武大辩论队的象征。

前往樱顶专访时,正下着淅淅沥沥的夜雨。起伏不平的石阶蓄着雨水,在路灯的映射下,明晃晃地亮着。云层厚重,在靛蓝色的天幕之下,戗脊上的走兽仍然默而不语、雄视寰宇,一股浩然之气扑面而来。它们见证屋脊之下的辩手们在无数个日日夜夜中如何激荡智慧、旁征博引;在思维受阻、焦虑怀疑时如何自我和解、自我革新;携着队友的支持在赛场上展开激烈的唇枪舌剑、碰撞闪烁的真理火花。

昨日蛰伏,今朝待发

武汉大学辩论队是华语辩坛历史最悠久的队伍之一,也是全国唯一两次夺得全国大专辩论赛冠军的队伍。然而在近期的国际大赛上,武大辩论队常常在比赛的前几轮便憾然离场。2020年,黄楚莹与辩论队的前辈们一起夺得了国际华语辩论邀请赛的季军,这是武大辩论队在该华语辩论顶级赛事中连续第四年获得四强。但之后,在这届辩手的“当打之年”,武大辩论队连续两年一轮游。

“队伍近几年在大赛的表现不是很理想,其实我们的压力很大。我们希望能找到适合我们这一批辩手的状态,守护好武大辩论这面旗帜。”黄楚莹说。

在准备辩题“未来十年新加坡中小学华文教育应以基本沟通/传承文化为主轴”时,由于文化背景设置在新加坡,需要联系新加坡的国情,而队员们少有了解,一时间犯了难。同样挑战大的还有辩题“留学在外,对家人报喜不报忧是孝道/不是孝道”,站在反方的立场上,队员们发现,很难用一个合适的方式去论证“报喜不报忧是一种无效的方案”。

有的队员比赛前一天晚上发微博解压,有的队员走在路上也在想辩题……队员们始终在为备赛努力着。好在,时光没有辜负努力的人。

“复赛前我们和剑桥大学一起打了一场模拟辩论赛,他们的队长是一位在剑桥留学的新加坡华裔,对新加坡华文教育了解颇深。他给我们带了这么厚的新加坡华文教育教材,”张依然一边说,一边用手指比划着,“然后我们就开始一起讨论和研究教材,得到了很多启发。”而在“报喜不报忧”辩题的准备中,随着研究的深入,队员们的思路逐渐取得新的突破,论证体系不断得到完善。

在打小组赛第二场的时候,队员们碰到了党委研究生工作部的徐晖老师。徐晖当时正在新加坡交流,当他看到海报,得知武汉大学的学生参赛的消息后,立刻赶来报告厅观看比赛。

“后来徐老师每一场比赛都带十几个人来给我们加油。决赛那天,他带来了大概有二三十位老师!但凡他在新加坡认识的朋友,全都被他邀请过来观赛,给我们加油打气。对我们来说,有一种在异国他乡碰到亲人的感觉。”

生日愿望:我们要夺冠!

到达新加坡的第一天是张依然的农历生日,当天晚上队员们一起吃了蛋糕。张依然当时在心里默默许了一个非常朴素的愿望——晋级四强。“他们都不让我说出来,”张依然说,“他们觉得说出来了就不灵了。”

张依然过阳历生日的那一天,正好是半决赛获胜,第二天就要打决赛。原本不打算庆祝的张依然,却收到了闫宇辰带回来的金色的蛋糕。

闫宇辰透露道,当时附近只有四家蛋糕店,由于天色已晚,去的前三家都已经关门了。就在担心买不到蛋糕的时候,他发现最后一家还开着门,幸运地买回来了一个芒果味的蛋糕。

住宿的地方没有打火机,没法点燃蜡烛。队员们就关掉房间的灯,举起手机的闪光灯,一起唱起了生日歌。光亮一团团簇在一起,摇晃着,随着张依然“三二一”的倒计时,队员们一起熄灭了“蜡烛”。

“大家一起陪我过又幼稚又很有仪式感的生日,感觉很开心!”

这一次许愿,张依然决定说出自己的生日愿望,“怕不灵的话就努力去做,我们搞唯物主义的,不要害怕,喊出来才能有机会嘛!”她这样说服了队友。

于是她大声地喊出了自己的愿望:“我们要夺冠!”

第二天,冠军如约而至。

“根据我们一贯的‘玄学’,就是当队伍里有人在比赛期间生日的时候,我们就会取得很不错的成绩,”黄楚莹说,“张依然是我们的福娃。”

张依然说,这个冠军就是送给她最好的生日礼物。

夺冠瞬间,心情百态

“赢的瞬间,我就有一种感觉,到我们该赢的时候了。”从王悦的神态和动作示意中,仍能窥见几分那一“瞬间”的兴奋与激昂,“我们披着校旗上台领奖,从领奖台下来后,我们披着校旗在会场转圈,心潮澎湃,内心涌动着难以言表的自豪!”

张依然参加过上一届亚太大专华语辩论赛,他们在决赛中憾获亚军。“4:17,这是我人生输票最多的一场比赛,整整13票。当时在想,要是能拿冠军就好了。”接着她流露出开怀的喜悦和欣慰,“这次夺冠像是弥补了当年的张依然。”

“场上在比赛的时候,我可能对胜负的感知并没有那么明显。”没有上场的闫宇辰说,“我觉得这个比赛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顺利,其实还是非常艰难的。决赛的赛果要等到开完闭幕式才会宣布,中间隔了有接近两个多小时。虽然已经知道评委的印象票了,但没有听到最终结果之前,我一直非常紧张。在他们拿到冠军的那一刻,我总算如释重负。”

对于黄楚莹来说,夺冠“更多的是一种尘埃落定的感觉”。时隔多年,她再次捧起国际赛的冠军奖杯,心中亦有几分感慨:“一个队伍上上下下,起起伏伏,或许只有挺过‘伏’,才能够迎来‘起’,这是一支队伍的韧性,也是一支队伍走向长远的原因。”

言有尽,意无穷

在武汉大学,每个辩论人都有自己的精彩故事。为了记录更多关于武大辩论人的故事,微信公众号“武大辩论”推出专题栏目“言有尽”,记录辩手们从未与人分享的感受和经历。“这也算是离开辩论队时的一个告别仪式,更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深意。”王悦说。

有人说,每当听完一场精彩的辩论赛,正如汪洋倾泻而下,给人以观念、思想上的震撼。

然而,辩论的魅力,不仅仅在舞台上慷慨激昂的陈词、犀利的反驳,还在于舞台之外,烟火生活中隐约若现的秀色山光。

如王悦所说,辩手最大的特征之一是“鲜明”——把自己的特点发展到极致,而在一位位鲜明的个体眼中,辩论的意义也不尽相同。

王悦认为,辩论本身让大学生能够在日常的生活里拓宽知识的边界,限时的备赛流程也锻炼了辩手快速获取知识、搭建框架的能力,同时辩论赛这项竞技活动更在每个人自己的学生时代留下独有的热血瞬间。在大学校园中,“辩论队”这一独特的团体给了大学生一处具有强凝聚力的桃花源。

“辩论帮助我们在平时生活当中更愿意跟别人沟通和交流,更理性地表达观点。”重视理性与逻辑的张依然这样说道。

黄睿哲和毛云驰认为,辩论让他们拥有了更多共情能力,“如果我和朋友发生了争执,我会站在他的立场上去思考,他的内心是如何想的?我们之间的核心冲突是什么?如果我们解决了这个冲突是不是就可以继续聊下去?”

毛云驰回忆道,父母原先不支持他打辩论,认为从事这项活动会影响学业。而辩论教会他如何换位思考,共情父母的感受,不断与父母沟通,“我在试图展示,打辩论的孩子不是一个偏激的、不愿跟父母交流的人。”

逐渐地,在比赛外出的时候,他向父母分享途中的美景、美食和打比赛的场馆。在飞往新加坡前,毛云驰第一次正式告诉父母自己要去外地比赛,也第一次得到了父母的支持。“其实父母理解不了辩场之内的‘攻防’、‘论点’、‘价值’这些专业术语,但是他们能感受到孩子很开心,能从中得到成长。他们也会为此感到骄傲。”

王悦总结说:“辩论队是一个非常包容的地方,在这里大家不会逃避争论,也不会害怕问题,有问题就解决,就讨论,一层一层聊。你觉得对面只要是自洽的,就能接受。这是一种不管在网络上还是在现实生活中都很少有的沟通环境,有人愿意仔细地听你讲话,并且愿意和你交流他的想法。不同观点的进行碰撞,我觉得这是最酷的一件事。”

“在这个网络的时代,或者说在这个大家都习惯于忘记的时代,辩论还在教会人记住。”黄睿哲感慨地说。

闫宇辰举例道,在去年备赛“拐卖妇女儿童应该/不应该‘买卖同罪’”辩题的群里,直到现在有的队员还在转发与拐卖妇女儿童有关的文章。“你会发现我们很多辩题都是这样,有很多主题离我们的生活都很远。如果不是因为辩论,我也不会去关注AI伦理、华文教育、艺术作品评级等等社会议题。更为重要的是,不论大家会不会继续深耕这个领域,最起码有人继续关注着这些议题,这是很好的。”

辩论如同一架万花筒,有理性严谨的面孔,也有感性温和的柔光。不同的辩手从中拾取了属于他们的那一瓣辩论碎片,从此开启了与辩论相伴的旅途,去学习、去成长,去与世界拥抱。

闫宇辰也提到:“我认为辩论其实就是一场游戏,大家也没有必要把辩论的期待值抬得太高,赋予它更多额外的特殊的意义,其实这不利于你形成对辩论的正确认识,也不利于辩论的发展。因为当你的收获与期待有落差时,就会迅速失望。”捧着平常心客观认识辩论,才能在辩论这条路上走得更远。

在2023年武汉大学研究生开学典礼上,张依然作为在校生代表发言,她说:“真理未必会越辩越明,但是一定会越辩越宽,越辩越深。”

武汉大学辩论队员们也以行动践行着他们的辩论理念,在亚太赛场上,辩论金句频出——

“小时候爸妈为我们好,大了以后我们为爸妈好,永远互相隐瞒,永远自我感动。为什么我们要默认一个家庭只能有一个人成为顶梁柱?”(辩题:留学在外,对家人报喜不报忧是孝道/不是孝道)

“从落叶归根到落地生根。”(辩题:未来十年新加坡中小学华文教育应该以基本沟通为主轴/传承文化为主轴)

“以机会平等为前提,尊重结果的差异性,这才是社会发展的实质和动力。”(辩题:社会发展更需追求机会平等/结果平等)

“不是苦难造就意义,而是意义帮我们度过了苦难。”(辩题:跌宕起伏/一帆风顺的人生际遇中,更能找到人生的意义)

“很多时候,不是幸福,而是我们真正渴求某些东西时的痛苦,伸展了我们的生命。”(辩题:如果能选择,人应幸福地死/痛苦地活)

谈及赛事夺冠,队长王悦表示,武大辩论队的发展始终离不开学校老师们的悉心指导、校学生会和研究生会等兄弟学生组织的大力协助、各学院辩论队的鼎力支持、海内外各高校辩论队的交流合作、各辩论赛事组委会及媒体机构的辛勤工作、各位已退役的校辩论队前辈的厚爱与各辩圈同好的关注。

正是因为武大自由浪漫的校风与浓厚的辩论氛围,辩论队一届又一届的传承与奋斗有了累累硕果。而辩论队将继续秉持薪火相传、继往开来的信念,在未来的征途中推广思辨精神、展现青春风采,将武大辩论的唇舌烽火燃向更高更远处。

落在樱顶的月光依然皎洁,武大辩手的表达从未停歇,思绪风起云涌,似一道道彗星划过,坠入珞珈山的浪漫。

(来源:武汉大学报1617期3版 学生编辑:陈巧燕 指导老师:肖珊)

最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