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调查

首页 >> 专题报道 >> 记者调查 >> 正文

【我的珞珈Moment】图书馆:书香阵阵,深处惹人忆

发布时间:2023-11-03 22:36 来源:武汉大学报社 阅读:
A A A

策划:肖珊

统筹:陈巧燕

执行:李梦雨

撰文:李梦雨、纠轲寒

采访协助:黄睿君、贺逸超、郭燕萍

题图:张可恬

出品:武汉大学大学生新闻社

秋风吹拂,阵阵书香伴随着朗朗的读书声飘向校园四处。或许你正在深幽小径闲庭信步,正在樱顶一览众山小,正在万林博物馆悠哉看展,正在体育场上挥洒汗水……无论何时何地,这阵书香总会唤起武大学子关于图书馆的记忆。

学校目前共有4座图书馆可供学生学习使用,分别是位于文理学部的图书馆总馆,位于工学部的工学分馆,位于信息学部的信息科学分馆和位于医学部的医学分馆。不同的位置,不同的馆藏,不同的风景,但却承载着相同的热爱。

春去秋来,图书馆日复一日地欢迎和包容着学子们:作为学子们的学习宝地,提供丰富的馆藏资源与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作为学子们的文化天堂,开展着多彩多样的讲座、培训与竞赛活动;作为学子们的秘密花园,在无数个偶然的瞬间,为学子们留下了值得回味的独家记忆。


学习宝地——将知识的源泉赠予你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在学习的道路上,我们借助图书馆获取知识、启迪智慧——或是晨曦初露时,在图书馆大厅捧书而读,思维敏捷如琴键跳跃,不经意便拨云见日;又或是夜幕降临,在图书馆自习室奋笔疾书,攻坚克难如披荆斩棘,终迎来柳暗花明。

时光涤荡百年,唯一心向学的传承不变。若是往前看看,回到旧时的图书馆,拾阶而上,登高而望:恍惚中你邂逅了王星拱校长在艰苦岁月中激励诸君勿忘志向的身影;触摸着那与院士曾昭抡一同查阅过的文献;细听文化大家叶圣陶与朱光潜在此处讲学;看诸位名流学者,在绿瓦高墙下来来往往,于近现代学术史上留下自己的思想足迹。

如今,代代武大学子依然于图书馆中孜孜不倦,汲取学识,在学习的道路上提灯向前。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2021级本科生张思敏:

我一般在图书馆总馆学习。总馆占地面积大,功能区域划分详细,不仅有常规的阅览区和自习室,还有培训室和研修教室,非常便利。

去年图书馆还新增了一批座位,在不改变原有场所服务功能和空间结构的前提下,图书馆的廊道、转角、庭院、露台等馆内碎片化空间都被合理利用起来了。现在我不仅能更好地阅览学习、研讨交流,还能户外休闲,在图书馆的学习之旅变得更加愉快。

除了外在硬件设施,图书馆最为重要的资源——馆藏纸本资源和电子资源也不计其数,数据库中有浩如烟海的文献资料。通过馆内查询机,我可以检索和查阅众多的文献和期刊。这些是我大学时代拥有的最为珍贵的学习平台。

每周我都会有一部分固定的时间在总馆的A1或A2自习区度过,不论是完成课程作业,还是复习最近学习的知识,抑或是专注阅读。在图书馆,我的学习效率总是很高。空闲时间里我也会探索图书馆的其他区域。目前最吸引我的地方是珞珈文库,这里华丽庄重的装饰风格使读书有了仪式感。

在图书馆的学习中,我慢慢掌握了大学期间学习的规律和节奏。相比于以前按照老师的要求循规蹈矩,现在我会有自己的计划和安排。依托图书馆这一平台,借助其中丰富的资源,逐渐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便是我在图书馆学习过程中最大的收获。

弘毅学堂2020级本科生王重阳:

在图书馆总馆的众多学习区域中,我最喜欢去的是B1区。

众所周知,B1区不仅有着舒适的座位,还有着浓厚的学习氛围,唯一的缺点就是过于抢手。为了约到座位,我不得不设定每晚10点44分的闹钟,在一分钟之内准时“抢”座。

我的学习活动基本上都是在图书馆中进行——查资料、写论文、写作业、读书,还有学习其他知识或技能。相比在宿舍,我会更少受到外界的干扰,更加专注,学习也更加高效。

作为一位文学专业的学生,图书馆于我而言最有用的学习资源有两种。一种是丰富的书籍资源。作为文学专业的学子,研究古代文学,要讲究版本,而图书馆内纸本资源丰富,能够找到足够多的版本进行研究,极大便利了我的学习。

另一种学习资源便是图书馆的学习氛围。无论我多早到图书馆,总有人先到,无论我多晚离开,总有人后走。在图书馆中,大家或奋笔疾书,或专心研读,或蹙眉深思,这种积极上进的氛围能够带给我一种紧张感,长久处于其中,潜移默化之下,我便慢慢形成了一旦待在图书馆就要认真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遥感信息工程学院2022级研究生欧文武:

和大部分同学一样,我把图书馆当成一个绝佳的学习场所。首先,来到这里之后,就坐下来专注地学习;其次,利用好这里的书籍,不管是专业书籍还是非专业书籍,都是很宝贵的资料;同时,用好电子资源,这是帮助我们接触科研现状和方向的重要途径,在我们做研究写论文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但对我个人来说,每次提到图书馆,都要提到一个避不开的话题——考研。

在大学的学习时光里,信息科学分馆的四楼对我有着重要的意义,“信图四楼东77号”曾是我考研过程中的固定位置。

在我所在的那个区域,大多数人的位置都是“固定”的,几乎每天都预约同一个座位。坐在相邻桌子上的人,有了一种高中时期同桌和邻桌的感觉。虽然彼此之间只是陌生人,但是却逐渐有了默契,渐渐地生出一种集体之感。

印象很深刻的是,在考研前一段时间,有一位同学打算不在图书馆复习了,临走之前给周围的人都送了糖;我们有一个群,约定预约座位时不抢群友的固定座位;考研后期,我们连在室外背书的位置都是固定的,并且很有默契地在自己的位置上默默努力;还有很多很多类似的记忆……

备考几个月,或许之后就再无交集,但一同奋斗、互相鼓励的记忆却会深深镌刻在我的脑海之中。能够在图书馆遇到一群跟自己有共同目标的人,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一往无前,这便足够慰藉那些个坚守的日日夜夜了。


文化天堂——将文化的宝石赠予你

图书馆是文化的化身,是文人的天堂。这里有书卷香气,横贯古今中外各种文献,人们可以跃入其中肆意徜徉。这里又不只有书面知识,还有散落在各个图书馆的文化活动。

埋头于各种兴趣活动中,你会体验到学术搜索的魅力,沉浸在光影镜头的表达中;你会在书评影评展示中挥洒文墨,在3D打印设计里脑洞大开;你还可以在文化讲坛上与名人碰撞智慧,在各种沙龙中和好友灵魂交流。

每一场沙龙里藏着关于宇宙、历史、真理、艺术的玄机;每一场竞赛带领学子驰骋在技能与知识交织的战场上,纵横捭阖;每一个展览既是学子的舞台也是窥探各种奥秘的窗口……

文学院2020级本科生王淳:

回忆起在总馆参加的一次讲座,我深感收获颇丰,心中一个困惑许久的问题也得到了解答。

说起来,我本不是特意来听老师们的讲座,而是负责场务与场控工作的学生,但是却误打误撞地享受了一场思想碰撞的学术盛宴。

在这场讲座中,李建中、桑建平、赵江南三位老师从各自的专业角度探讨了“你的世界有多大”这个问题。

其中有一位老师的观点是,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他的世界就是他的手机屏幕,手机屏幕有多大,他的世界就有多大。

这位老师还提到了他的一次坐火车的经历:在整个车厢都很安静的时候,大家并不是在休息或读书,而是在玩手机。手机带来了空间上的割裂感,每个人的世界都被手机切割出来了。一方面,这个现象会导致信息茧房,这些人的世界会被困在手机屏幕所带来的资讯中;另一方面,手机就像现代人的盔甲,成为了现代人之间的隔阂。

你的世界有多大?在这次探讨中,三位老师分别从老庄哲学角度、物质与空间角度、宇宙的宏大角度探讨了这个问题,三种视角的讲述给了我耳目一新的感觉,还体现了图书馆一直倡导的通识教育。

医学院2019级本科生李慧:

十月微凉,秋风送爽。那年也是这样的天气,我参加了医学部图书馆主办的第六届医学人文知识竞赛。

竞赛分为个人赛和团体赛。个人赛包括线上报名和线下闭卷完成试题两个环节;团体赛包括初赛的线上答题,复赛的线下答题以及决赛的检索比拼和押分答题三个环节。比赛虽然环节较多,但是在一次又一次的比赛环节里,我们也积累着一点一滴的收获。

一方面,这些活动可以传播医学传统文化,增进同学们对医学历史、医学常识的学习和了解。另一方面,医学人文知识竞赛也能提升医学生对医学学科的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推动他们深入认识医学事业,明确作为医生的职业要求,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现在做优秀的医学生,未来成为更好的临床医生。

对于非医学学生而言,比赛还借助内容丰富的竞赛题目,将医学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打破非医学学生对于医学学科可能带有的陌生或刻板的印象,增进他们对医学的认识。

通过形式多样的竞赛形式,还将医学与各种专业的学生们联结起来,打破学科藩篱,增强了同学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对我个人而言,我还在活动里接触到了CK数据库检索的专业技能,领略到了医学的博大精深与蓬勃发展。

电气与自动化学院2020级本科生赵紫瑞:

图书馆经常会开展一些培训讲座,比如“数字素养培训计划”里面就包括不少对我们的学习生活很有帮助的培训内容。

之前有段时间,我连续听了几期在信息科学分馆举办的Excel讲座,内容是各种Excel的使用技巧和经验,以及在各种情景中Excel的使用方法。

老师讲得非常好,内容简洁易懂,感觉自己每分钟都学到了新的东西。老师还会在投影屏幕上进行实操,强化听课的学习效果,加深同学们的印象。

我认为这些培训活动是很有价值的,起码对我的软件运用产生了许多帮助。图书馆举办的这类活动很有意义,希望未来我还能有更多机会能够参与其中。


秘密花园——珍藏一份独属于你的小确幸

置身其中时,不同的环境会带来截然不同的感受。空间的布局、桌椅的材质、空气中的气味、抬头望见的景色,诸如此类,都可能在不同的情境下给不同的人带来不同的心情。

由此,每一个人的感受便显得独特而微妙。当学习之余,图书馆中或许有一处角落、一片风景、一个物品、一点装饰,忽然之间触动你的心弦,安抚你的心灵,留在你的脑海,成为一份宝贵的回忆。那么,你的秘密花园在哪里?

水利水电学院2022级本科生杨亦晗:

我最喜爱的是工学部图书馆二楼的学习共享空间。

绿色的靠椅,大气的圆桌,在一间半封闭的房间里,其意义于我既是安心学习的静谧一隅,亦是心灵寄托的避风之港。

我还记得大一有段时间,我们刚刚接触工程制图,对于理工科学生来说,这种课程的画图作业难免棘手,却又总是想要玩乐、沉不住气。而那一次,我依然选择了工学部图书馆的学习共享空间。

犹如秘密花园的学习共享空间,带给了我学习的专注与思想的迸发,我进入到了一种“心流”的工作状态,为了不破坏这份动人的美好,我的手机竟然2小时不曾“苏醒”。严格精密的工图作业,最终完美地画上了句号。回望那夜,这个空间依然令我印象深刻。

城市设计学院2020级本科生商洲瑞:

工学部图书馆的天井院里有我珍藏的记忆。

如果用一个词语来形容这里,我愿意用《庄子·大宗师》里的“朝彻”,这是道家修炼的一层境界,指透彻通达。

做设计时,我会在这里静坐,茅塞顿开时有如朝阳遍照。

另外,我正在推进的一个设计项目便是图书馆建造项目,在我们团队的设计理念中,图书馆能够引导寄居其间的读者通过阅读以及体验而有所得,在这个过程中读者也能够达到朝彻的境界。

法学院2020级本科生张恒玮:

这时微雨刚刚散场,我心中的秘密花园,是总图书馆窗外盘踞的树枝与花朵。

我习惯于在图书馆自习时,在匆忙的学习生活中偷闲。坐在一处窗边,不经意瞥见窗外一枝带花的枝条。一夜风雨之后,花瓣上沾有豆大的透明雨滴,折射出绿色的水光,更像与命运抗争后流淌的汗水。

身旁行人来去匆匆,车辆熙熙攘攘,好似一碟反复倒带的影片,周而复始,毫无特别。没有人会注意枝头的这朵花,更不会有人去想象它是如何在风雨中挣扎,恻隐之心便涌上我的心头。

当我看到了这朵花,看到了于车水马龙的城市不同的风景时,彷佛看到了自己。总想逸出这平凡的生活,不愿变得平庸,便忍不住思绪万千。在这块巨大的社会幕布前,我想将它永远留下,想用文字来纪念此情此景,于是提笔将它写下。

城市设计学院2020级本科生曾佳颖:

处处留心,风景常在,阅读如此,生活亦如此。我想,图书馆就是行为与环境的大交融,在这人与物的互动中,仅仅是偶然的一个抬头,最美好的景色就映入眼帘。

我坐在图书馆庭院的围栏旁,见远处天空上集结了大朵大朵的云。白色,蓝色,还有一点太阳的余晖,共同构成了一幅画。画的是山,是被雾气环绕的山,是层层重叠在一起的山。此时此刻,我的脑海里还是它的绝美画境,天空的蓝色是山的阴影,白云的白色是围绕的雾气,落日的余晖落在山脊,像晨曦,也像极了森林秘境。

(来源:武汉大学报1618期3版  学生编辑:陈巧燕  指导老师:肖珊)

最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