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调查

首页 >> 专题报道 >> 记者调查 >> 正文

【记者调查】这个暑假,我们在校园之外“上课”

发布时间:2023-09-15 22:58 来源:武汉大学报社 阅读:
A A A

策划:肖珊

统筹|执行:陈巧燕

撰文:陈巧燕、王心怡、赵铱影

题图:梅之语

出品:武汉大学大学生新闻社

两个月的暑假,对于大学生来说,既是学期间调适状态的休息时间,也是难得的可自由支配的大段时光。走出校园,家并不是唯一的去向,不少学生选择到社会中继续“上课”,与真实的生活摩擦碰撞,以亲身实践的方式感悟和成长,进而更加明晰在校园内的学习生活规划。

基层实习、“特种兵旅行”、田野调研……对于结束大二学习的赵铱影而言,实习生活是一次接触社会与尝试独自生活的宝贵机会;对于结束实习、即将面临就业选择的王心怡而言,远方的风景与旅途中的见闻,让她找到了自己心中真正的热爱;对于即将迎接硕士毕业论文考验的陈巧燕而言,她终于有机会从书本走向田野,成为一个小小的研究者。


一路向北,驶向未知处独自生活

撰文:赵铱影(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2021级本科生)

大二暑假,我坐上近30个小时的火车,从武汉来到了祖国的最北部——黑河,开启一个月的实习之旅。这次实习既是一次“独居”的挑战,也是一次未知的探索。

在众多可供选择的实习地中,黑河是距离武汉最远的一座城市。独自一个人乘坐高铁时,我有些忐忑,对即将接触的新环境充满紧张。但这种焦虑的心情在换乘到从沈阳到黑河的动车后渐渐平复。因为从这时开始,车厢中的乘客基本都是东北人,大大咧咧中带着点诙谐的口音惊奇地消弭了我对这座城的戒备。

一路向北,从平原到森林,气温逐渐下降,在高纬度地区,天空高耸,云朵又亮又大,与中原地区截然不同。真正踏出火车站的那一刻,我才有了一丝真实感——我真的要在一个离家千里的陌生地方独自生活了。

这种感觉甚至比第一次实习所带来的新鲜感更强,因为实习毕竟是工作,更多需要的是工作能力。但是生活就不一样了,它代表着我要熟悉这个城市,熟悉这种亲朋好友不在身边的感觉。就像是在游戏里,你在一个地图探索度达到100%后,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地图,这种体验感是很奇妙的。

在实习一周后我才发现,其实一个人与一个城市的联结并不十分紧密。你并不需要解锁整张地图,只需要找准几个关键地点就行了。首先是居住地与工作地,其次是围绕这两个核心地点延展开的交通站点、饭店、超市、药店和快递点,解锁完毕后,基本的日常生活已经没有什么问题了。

但是独自生活并不仅仅意味着这些,衣食住行之外,人与人的沟通同样重要。实习过程中,如何迅速与陌生人建立情感联结成为我面临的一个难题,而学会与同事和领导相处是实习中最重要的一环。

在组织部人才组,我被分到了一个6人的办公室,其中1个组长分管我们其余5人;而隔壁办公室的主任又领导我们这个6人小组,由于事务比较多,她时不时会来到我们这个办公室。

这样的层级划分与工作接触给了我极大的便利,让我有机会观察身边有经验的同事们的工作状态与相处模式,为我与他们的接触提供借鉴。同时,我也有机会与优秀的领导近距离接触,这对于一个刚入职场的新人,是不可多得的学习机会。

上班期间我与同事姐姐交流过我对这次实习的预期。我自身的专业是政治学与行政学,我期待能够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从日常的工作中洞察基层政治的运作过程。但在现实生活中,我发现我所学习的专业知识与实际工作内容之间有所偏差。并且我所期待的这种捕捉是十分困难的,大部分时间我都忙于手头上的工作。

不过仔细想来,专业学习所带来的认知,在工作中会成为我的独特视角。在具体工作之外,与同事和领导聊天也带给我不少新的认识和收获。

同事姐姐忍俊不禁,告诉我初入职场就是这样的状态。说着说着,她们也怀念起了自己的校园时光,“多多珍惜在学校的日子吧。在未来几十年的工作时间里,要找到自己真正喜欢做且有意义的事情。”

半只脚踏出象牙塔,我发现工作远没有我想象的那么简单。但是见过世界之后,这些酸甜苦辣磨砺了我,也让我未来两年的大学之路变得更加清晰。

工作之外,如果没有可以一起约饭玩乐的朋友,幸福感会大大降低。在实习期间,我与同期来自十所大学的实习生相识相知,在下班后一起约着吃饭逛街。有一群志同道合、拥有共同话题的同龄人在身边,不仅能够缓解压力,也为生活增添许多色彩。

实习结束后,我们一起离开这个城市,在哈尔滨待了两天后就此分别。我将回去的路线拆分开,在中途经过的几个城市依次停留旅游,最终回到武汉。整理好行李后坐在寝室的椅子上,我长出一口气,终于回“珈”了。

这次实习就像隔着一层面纱向外看,虽然看不清全貌,但这大千世界的冰山一角已使我感悟颇多。重回珞珈,希望时间再慢一点,让这纯粹的心无旁骛的学习时光再久一点……

见山见水,在自然和烟火气中寻见自己

撰文:王心怡(新闻与传播学院广播电视学专业2020级本科生)

大三学年末,我攒下一笔实习工资,买好了近20趟高铁、火车车票,计划从北京出发,穿行祖国东北到西南,途经家乡,最后回到武汉。6月27日,从实习单位离职,结束为期四个月的实习。6月30日,坐上了属于我的“见世界、见众生、见自己”的列车。

第一步,我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去看更大的世界,在风的呼啸、云的温柔、草木清香、湖泊荡漾、鸟雀叽喳、骏马嘶鸣、群山矗立、草原辽阔间体会人与自然的共振。

7月2日,在长白山北坡,我乘越野车往山顶去,路过郁郁葱葱的森林、稀疏的低矮灌木、点缀着紫色和浅黄色小花的高山草甸苔原、裸露的黄色泥沙和黑色岩石,于海拔2600米、狂风呼啸的山巅上套上背包里的冲锋衣,再徒步爬百多级台阶,终于,一汪平静的碧蓝色池水——天池出现了。

风吹得我的外衣猎猎作响,使我的短发狂乱飞舞,也悄然穿透胸腔,化作一种莫名的情绪撞击心灵。

7月8日,希拉穆仁大草原上,即使是夏日正午也吹着十几度的冷风,芳草连绵成巨大的毯子覆盖在辽阔的起伏着的大地上,牛羊骏马漫步其间。7月9日,库布齐沙漠的风沙迷乱了我的眼睛;7月10日,乌兰哈达火山下云层间裂开的缝隙中乍然出现白金色的光束……

7月17日,在G1371次列车窗外看到散落在云贵高原的小丘陵之间的城镇时,我忽然再次感受到半个月前长白山巅那一缕风的呼唤。在这里,人与山川共存,心与自然共振。风带着我从北到南,所有来自大城市的现实压力统统远去,平静祥和重归心灵。

第二步,我要在旅途中见众生百态,脱离大学生的身份,从旅者的视角洞察社会,在陌生的环境中找回人与人之间最单纯的联系。

为了省下一笔百多块的交通费,我选择在乌兰察布集宁南站乘坐火车去到白音察干镇,再辗转从镇上去二十多公里外的火山露营基地。可从简陋的白音察干站出来,却只见一条尘土飞扬的土路、大片田地以及几栋破旧厂房,距离镇上还有一段不小的距离。

当我拖着皮箱,像个流浪汉一样吃力地走在这条不平整的泥石路上时,恰好有位陌生的司机路过,向我伸出援手,一路把我送到目的地。“这边的火车站修得远,下回啊,坐汽车吧!”司机大哥替我提了一把行李箱,在挥手告别时热情道。

旅程中,这样的顺风车我搭过四五趟。行走在路上,背包客们收获着温暖。

在二道白河镇,我遇到了会絮絮叨叨关心每一个旅者的民宿老板;在长白山上,一名加拿大留学正放暑假的男生向我倾诉独自在外求学的压力;在茶马古城的篝火旁,我跟着佤族姑娘们跳起了呼唤民族团结的舞步;在傣族园的小村落中,老先生用一半傣语一半汉语为我讲述非遗贝叶经的传承……

一个人出发,但我未曾在途中感到孤独。从北到南的两处祖国边疆,那些不发达的小城市、小村落,发展出如此丰富的文化,留存了如此单纯的交集。我心中开始孕育名为祖国大好河山、自然千姿百态的猛虎,身子却更愿意俯下以细嗅人生海海、街落巷陌的芸芸众生之花香。

第三步,我想在路过山川河湖、人间百态后,回过头来观望内心、认识自我。

年初,按照学院的培养方案,我的学业进入到拥有6学分的专业实习阶段,脚步也终于从校园内踏向了纷繁嘈杂的社会。我在象牙塔内向外望,像隔着一层薄纱,一切纯白明媚,可当我怀揣学生稚嫩的期待真正站到社会中时,才发现生活远没有想象的简单。

在毕业前去看看更远的风景和真正的生活,找到最想选择的人生道路,是我谋划这段旅行的初衷。一个半月的旅行结束,我发觉到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对小城市的喜爱。我想,毕业后我会选择去一个景色优美的小城市工作,平常也可以去新鲜的环境走走看看,但要记得从家出发时的初心。

8月14日回到学校已是深夜。第二天被阳光唤醒,我骑车出门在珞珈山兜了一圈,密林间散落的光束让我想起内蒙的云层;走到月湖旁,我想起躺在二道白河河岸草地上看到的日落;路过枫十四门口的小径,我心想,这一片树林毫不逊色于版纳的热带雨林……

此时,就像倦鸟归巢,一个游子回家。

向下扎根,置身事内从书本到田野

撰文:陈巧燕(社会学院社会学专业2021级硕士研究生)

甲片、色胶、加固胶、封层胶……这是我在这个暑假频繁接触的名词。为了毕业论文的调研,我走进美甲店,成为了一名美甲学徒。

对美甲的兴趣,来源于个人的亲身经历。之前和朋友一起去做美甲,她称自己以往总是做不出满意的美甲款式。因为她不清楚什么款式适合自己,总是半推半就地听从美甲师和朋友的建议,最后结果却都不如人意。而我每次去做美甲,结果都还不错;她和我去做的那次,她也十分满意。

我开始琢磨这件事情,难道仅仅因为我每次都撞见了技术高超的美甲师,而她次次都很倒霉吗?不同顾客是否会有不同的待遇和服务体验?美甲师会如何决定为面前的这位顾客提供怎样的服务?顾客与美甲师的沟通是否可能发展成为了各自利益的一次博弈?

怀着对种种问题的好奇,我决定将美甲店作为我的田野,前去一探究竟。

但是在真正进入美甲店之前,我有过许许多多的考虑和准备。首先,检索阅读相关文献、提炼消化已有研究结论,在此基础上确立观察和关注的大方向;同时提醒自己,在进入田野之后要对所有信息保持开放性,而不加以选择。

其次,选择进入哪一家美甲店、如何进入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为了更好地判断,我预先走访了两个商圈的十几家店铺。仔细比较店铺的评分和销量之后,我筛选出一部分店铺,以顾客身份、求职者身份、零基础爱好者身份,到店观察店铺环境与客流量,并与店长进行简单沟通。最后,我才选择来到现在这家美甲店。

没有真正亲身进入田野之前,读到研究者交代的“研究方法”时,总是一眼扫过,内心轻描淡写,“哦,在某某地方调查了3个月,好的。”

但当自己置身事内,成为唯一当事人时,才察觉到田野中的每分每秒都是如此宝贵。店内人来人往,人事物都在不断流动变化,有太多信息需要捕捉,有太多契机需要抓住。机不可失,所以脑子也不能停止转动,不停地想着、记着、琢磨着……

初入田野的第一周,对田野最陌生,信息量巨大,我是在疲惫、慌乱和不断调整中度过的。

全天持续待在美甲店,由于顾客随时可能到店,因而中间没有明确的休息时间。在营业时间内吃饭,成了一件耽误时间的事情。无法在饭点吃饭、没有午休的条件和场所、没有任何独处时间和空间、在观察的同时也处于被观察的紧绷状态……这让我体力不支,脑力也因此受到影响。

幸而一周之后,状态渐入佳境。在上班时间做好精力管理,保证充足的体能,以一个饱满的状态去观察和沟通;在下班时间及时整理田野笔记,并根据阶段性的了解增加相关文献的阅读,尝试结合经验资料与已有文献,提炼和聚焦研究问题。

观察店内的环境布局、顾客到店前的线上沟通、顾客与美甲师之间的对话、没有顾客时美甲师相互之间的交谈、服务流程和行为细节,以及在合适的时机通过闲聊的方式提问追问,这些都是我收集资料的方式。

但别忘了,我还是一名学徒,美甲的学习过程也成为了田野的一部分,有许多值得留意和挖掘的感受。

学习美甲的过程,本质上也是学习如何为顾客服务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美甲师常常会提到“顾客”,顾客可能会有怎样的要求、我们需要提前解释哪些技术相关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了美甲师与顾客的沟通策略。

在练习过程中,我也能够亲身体会到美甲师的劳动所付出的辛苦。长期弯腰低头、涂胶时要瞪大眼睛观察透明甲面是否平整、因为靠得近而闻到胶的异味、在刻磨甲片时身上会落一层灰……眼睛酸、颈椎疼和肮脏,这些都是美甲师真实面临的。

这次调研,绝谈不上轻松,但一定是一次鲜活的探险、一次与社会现实的亲密接触、一次得到洗礼的成长之旅。田野因为富有挑战性而显得更加有趣,田野过程中那些认知颠覆的时刻、计划打乱的时刻、身心俱疲的时刻、充满挑战的时刻、眼前一亮的时刻,都是我的收获来源。调研还在进行中,我将继续在田野里扎根。

(来源:武汉大学报1615期3版  学生编辑:陈巧燕  指导老师:肖珊)

最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