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统筹:王心怡
撰稿:严紫依
题图:徐绍涵
采访协助:王心怡、周婷婷、刘耀歌、赵铱影、周起震、严紫依
出品:武汉大学大学生新闻社
学生编辑:陈巧燕
这是一次我和我的对话。
在过去的上千个日夜里,我们无数次思考过自己将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在收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我们心怀憧憬、饱含热情,却又怀有一丝对未知的忐忑。当专业的轮廓在一次次探寻中不断清晰,我们才意识到,在专业志愿填报那一栏勾画上的,是怎样一个选择。
或许是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或许是一次联结古今的共鸣,或许是多年不曾动摇的热爱,让我们笃定自己的选择,郑重与自己约定,交付一颗炽热的心,为之倾注宝贵的青春。
在四月暖阳的照射中,574名学生顺利转入自己心仪的专业,他们正带着新的身份,站在新的起点,向着远方扬帆启航。东湖之滨,珞珈山上,灵秀萃诸方,“我”和“我的专业”之间的故事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持续书写着……
“能进入这片海域,是人生中的幸运”
有些故事总以这样一句话开头,“这已经是我就读这个专业的第x年了。”这些故事的主人公大多始终钟情于同一个专业,在一个领域上深耕、积淀、收获、持续成长。
伴随着时间的叠加,他们对于所读专业的认知愈发丰富而深入,热爱却丝毫不减……
历史学院2019级研究生张代蕙:
本科四年加上研究生三年,我成为历史学人已经七个年头了。
诚如大家所想,历史人的学习生活大多是泡在图书馆中,坐在故纸堆里和过去的人和事打交道。或许有些朋友会觉得枯燥,但是对于热爱并选择了这条路的人来说,这些文字是带领我们通往过去的道路,是联结“当下的我们”与“过去的人物”之间的通道,是我们产生思考、与同伴甚至与历史人物产生共鸣的基础。
历史学是许多社会科学的基础工具。社会学、政治学等都需要从历史中找到答案、获得教训。研究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需要以历史学的研究成果作为基本研究对象;了解我们当下所处的社会环境、经济发展规律,也需要以历史研究作为参考对象。正所谓,“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历史学是一门具有极强人文关怀的学科。在发掘、阅读史料的过程中,我们往往需要在脑海中还原场景,重建历史,才能够设身处地了解研究对象,达成学术目的。在这一过程中,感知力强的人往往更能够共情,体会到历史沧海桑田的变迁。这种共情不仅仅是情感上对于某些人物的理解或者对于某些事物兴替的感慨,更是对内在自我的发掘,这些反过来又能够提升历史学研究的价值。
当然,历史学也不仅仅是书斋里的学问。当下,历史学研究的方法也多种多样,包括与人类学相关的田野考察、以当代信息技术为手段的数字人文等多种研究方法,正在深刻地改变着历史学子研究历史、认识世界的方式。
社会学院2021级研究生陈巧燕:
这是我学习社会学专业的第五年。我非常热爱我的专业,因为正是它让我看见了井外的世界。
专业的启蒙开始于一杯咖啡,不是一杯实体的咖啡,而是作为教授“社会学概论”的课程老师的案例。老师在课上提问,“提到咖啡,你会想到什么?”当老师和同学们热烈讨论时,我才从昏昏欲睡中清醒过来,意识到我们正在交流一个重要的问题。
咖啡不止是咖啡,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具备社会学的想象力,即能从寻常的事物中看见不寻常的问题。从社会学的视角来看,咖啡的生产链可以体现全球化的趋势,它与茶的比较可以反映文化差异,它的不同品牌可以代表不同阶层的品味。
社会学之于我的第一个意义,是它告诉了我,世界不止是我已经知道的样子,借助社会学的新视角,我还能看见更多,我还应该关心更多。
但真正给我触动的不仅仅是向外的探索,社会学还让我向内认识自己。这种认识完全不同于心理学的认识,也不是生物学上的认识。
大二的时候,我陷入了对未来的迷茫之中。我感到不安,从小初高中一路走到大学,毕业之后,我还能走得更高更远吗?
随着专业学习的深入,我发现早已有许多社会学家回答了我的困惑,他们将其表述为“阶层流动”问题。我开始反思自己在整个社会中所处的位置,我将面对怎样的结构性困境,我又该如何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是社会学将我从迷茫之中解救了出来。尽管她让我看见了现实世界的挑战,但也同样让我意识到了主观能动性和客观可能性的存在。
我就是这样爱上社会学的,在她源源不断地向我供给新鲜知识的过程中。直到现在,每读完一本新的社会学书籍,我都会因为对社会和人的认知有了更新和拓展而感到兴奋不已。
学海无涯,误打误撞进入社会学这片海域,是人生中十分幸运的一件事。
“每一次选择都至关重要,但热爱便不后悔”
并非所有人都能够一次选中自己适合或感兴趣的专业。在接触中慢慢揭开专业的面纱,却发现它并不是和自己最匹配的专业,难免会经历一段失意的时光。
幸好,学校为学生们提供了做出第二次选择的机会。抓住转专业的契机,有不少学生选择勇敢一跃,去追寻自己真正的理想与热爱……
信息管理学院2020级本科生陆玥涵:
下决心转专业是在大一的化学实验课上。那次实验的内容是粗盐提纯,我望着我400%的产率,终于接受我不是基础学科科研的料。
所幸来到武大这样的平台,给了我选择自己真正热爱的事业的底气。我决定选择一个学科交叉、文理兼容的学科,去扩充自己对不同领域的了解,或许能找到我真正喜欢的领域。翻阅了许多遍专业目录、学院官网,我最终选择了信息管理学院数字出版方向。
2021年3月,我第一次亲眼看见武大的樱花,也第一次走进信息管理学院。笔试、面试、源源不断的小道消息,那是一段紧张焦虑又满怀希望的日子。后来,事情比我想的顺利很多,我成为了信息管理学院的新同学,也顺利地分流进入我选择的专业。
但转专业后的日子过得并没有很轻松。一个又一个挑战接连不断地向我袭来,小到如何弥补一个月的缺课,签到、平时作业怎么补交,大到如何融入新集体、改变学科思维。每一件在其他同学眼里很寻常的小事,在我这里,都有一道或宽或窄的坎,需要我去克服,去跨越。面对着接踵而至的打击,我时常会想:如果当时没有选择转专业,现在的生活会是什么样的呢?
但事实上,这样的经历确实锻炼了我,我克服了对社交的恐惧,克服了拖延的习惯,克服了站上讲台的自卑。更重要的是,我广泛接受着新传、计科、经管各个学科领域的内容,也渐渐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东西。
转专业那段时间,我给自己的签名是“幸无所爱,无畏山海”。如今一年过去,我想给当时的自己,以及现在的自己另一句话,“保持热爱,奔赴山海”。
法学院2020级本科生梁芝宁:
转入法学院的决定绝非一时兴起,而是对法学长久的向往与多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自高中选了文科开始,我就一直在关注法学领域的动向,阅读相关书籍,观看一些普法视频。
我向往法学正义的品质,想正视社会的问题并用自己的能力改善它。我想塑造追求逻辑的思维模式,同时相信学术氛围浓厚的法学院对这些要素的培养能力十分出彩。
在生活中,我发现在不太发达的地区,人们的法律观念比较淡泊,运用法律维权的能力比较弱,我很希望能够为周围人提供一些帮助。
转专业之前对法学的各种理论充满了崇拜,自认为背法条、信法条就是在构筑对法律的信仰。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以后,我开始慢慢地将应然和实然的法学区分开,我渐渐意识到,随着时代的发展,法律框架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
然而,它并不完美的面貌让我更喜欢它了。和同学在课后的每一次讨论让我感到兴奋,在分析社会热点案件时老师给出的意见总让我惊艳不已,在法条背后的人情冷暖吸引我去沉思……我更加肯定,这些就是我想在大学时光甚至是一生中去追求的东西。
我曾经无数次幻想过自己站在庄重的法庭里身着法官袍的样子。我想成为一名法官,以自己的法律知识与专业技能促进社会利益的调和,与邪恶做斗争。尽管道阻且长,但是我会以自己不懈的努力去追逐梦想。
“珞珈山上,以教促学是我的答案”
每一位老师曾经都是学生。从前是自己望着台上,现在是台下一双双眼睛望向自己。
那些年作为学生的日子,珍藏在每一位老师心中,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感同身受、换位思考,从学生视角出发,更好地为每一位学生传道、授业、解惑……
泰康医学院讲师张德玲:
原来喜爱一门专业可以从一次有趣的课堂开始。
当我还是一名大三的临床医学本科生时,在某次课堂上,我被一位中年女教师高深大气的言谈深深吸引住了。我不由惊叹,一门医学课程竟然能够如此有趣。
几年之后,我考上了这位教师的研究生,而她讲授的这门课程就是我现在从事的专业——病理生理学。
对这个专业更深刻的体会,源于我父亲的一场大病。
那一年,我刚刚踏入工作岗位,父亲突如其来的疾患主动脉夹层给我带来猝不及防的打击。在整个救治过程中,《病理生理学》教材上书写的每一种病理过程,都在父亲身上经历了一遭,父亲用生命给我演绎了一本“活的”教材,而我,也切身感受到一定要学好、做好这门专业的沉甸甸的责任感。
现在,我是一名医学老师,我每次站在讲台上讲起《病理生理学》,望着台下那一双双殷切的眼睛,就仿佛看到了大三的自己。现在的我,就是当年的那名女教师,我希望我的课程能给学生们带来更多的兴趣和收获,也希望通过课程培养医学生解决复杂医学问题的能力……
从医学生到医生,仅有一字相隔,却没有捷径可走,我愿意以教促学,竭尽所能,培养出一大批符合新时代的医学人才。
水利水电学院辅导员郭喆:
我的本科专业是水利水电工程。四年的专业学习,让我对专业的认识不断深化,也逐步明晰了几个常见的误区——
一是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工作条件艰苦。这个印象可能来自前些年工地建设的一些场景。但我了解到,本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主要从事的是设计、管理、运维工作,直接前往工程一线从事建设的人并不多。而且,前往一线大多是学生有较强意愿的自主的选择,他们希望在工程一线尽快积累经验,增长才干。
二是水利水电工程是夕阳行业。这是一个说了很多年的话题,我当年也有一些担心,但开始学习之后,我发现这纯属杞人忧天。双碳行动、长江大保护、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国家水网工程、生态环境治理等等重大国家战略,都急需一大批水利人才,可以说大有作为。
三是工科学习很无聊,这也是一个很经典的误区。工科学习是聚焦于解决具体工程中的科学问题与工程问题,所以需要掌握较多的前置课程,在打基础的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迷茫与痛苦,学得很累、不知道为何而学,但到了实际应用阶段之后,将自己的所学用来解决实际问题,成就感油然而生。
在学院水电专业学习的四年,科学系统的课程设计、严谨细致的工程思维、全面发展的培养思路,让我收获颇多,我想我不会后悔选择水利水电工程专业。
遥感信息工程学院辅导员蒋艺润:
我是遥感信息工程学院的辅导员,但我自身并没有学习过相关专业。因此,我在工作中遇到的首要难题,就是如何做好学生专业学习指导,以及如何引导学生做好未来职业规划。
为此,我首先从本科生的培养方案学起,了解学生可选的专业方向以及大学四年需要学习的课程,并在每个学期开学前,根据学生的课表,向其他年级有着丰富学习经验的学生寻求每一门课程的学习方法。
同时,我也向学院其他老师请教,针对学生们遇到的诸如“编程如何学”、“遥感是做什么的”、“不同专业方向有什么区别”、“未来可以从事什么行业”等问题进行学习。在职业规划方面,我则会了解往届学生的去向,再向学生们介绍,鼓励他们多多探索和尝试。
我们常说“遥感”是“遥望星空,感知未来”,我认为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是一门十分浪漫的学科,我们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
我们运用最先进的技术,进行空间信息获取、处理、分析和应用,作用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涉及航空航天、资源调查、环境保护、灾害预测、重大工程、文物保护等诸多领域,但同时我们也服务于人们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行车导航、天气预报、旅行规划……
处处都有我们的支撑,这是遥感人的坚持和浪漫。
结语:
专业是看待世界的另外一个视角,而高校便是这个窗口的提供者。早有准备的规划、误打误撞的幸运、前行路上的抉择、立身回望的坚定,让学子在问道之路上与热爱的专业相逢。
接触各个领域的求知者与发现者,到樱顶老图听讲,在书山学海行走,自饴于知识的未知领域……我和我的专业故事,在珞珈山上,仍在继续,不断发生。
(来源:武汉大学报1606期3版 学生编辑:陈巧燕 指导老师:肖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