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资讯

首页 >> 武大资讯 >> 一线传真 >> 正文

【一线传真】围绕国家战略,一流学科暑期育人成效显著

发布时间:2023-08-18 10:14 来源: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阅读:
A A A

通讯员:蔡列飞、关琳

在第三学期的教学工作和暑假中,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师生坚守科研和育人一线,围绕国家需求,扎实开展科研攻关、深入开展社会调研、在国际舞台发出中国声音、积极探索学科交叉培养,展现一流学科的担当与实力。

遥瞰长征路,感悟新时代

红军当年走过的草地如今怎么样了?革命老区如何走出脱贫模范之路?国家公园创建工作开展的如何?

为传承长征精神,走好新时代长征路,助力党建思政与学科专业融合,武汉大学“遥瞰长征路,感悟新时代”实践队沿着红军长征路,前往江西瑞金、于都、四川若尔盖等地调研。

同学们前往长征出发地旧址、巴西会议纪念馆、中国工农红军班佑烈士纪念碑等多地开展红色研学,重温“金色鱼钩”“七根火柴”“丰碑”“草地夜行”的经典故事,从中汲取红军将士们“坚定跟党走”“为人民根本利益而战”信仰力量;眼含热泪向烈士纪念碑前庄严神圣的烈士塑像敬献鲜花,献上这迟到了八十余年的敬畏,也传承着“吃苦耐劳、百折不屈、自强不息”的长征精神。

参观巴西会议遗址

班佑烈士纪念碑前敬献鲜花

与当地政府和业务部门开展座谈

实践队奔赴若尔盖草原,发现曾经吃人的沼泽地,居然在上个世纪末开始出现草原沙化问题。2014年来,县政府扎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的重要指示,积极开展沙化治理、湿地修复、鼠害防治等一系列综合措施。县发改局欧老师在草原上给同学们讲授了一堂生态治理课:一块块铺满坡地的沙柳障固定了沙地,山坡重新披上绿妆;去年在草地上筑起的微型水坝如今已经蓄水成功形成湿地;为防止放牧过载,牧民们积极响应号召,运用“三结合”顺势养殖技术为草原减负守绿。通过当地自然资源局、乡村振兴局、基层脱贫村等13家单位开展5场座谈会,实践队员们发现遥感技术在乡村振兴和环保领域的潜在的重大作用,比如遥感技术辅助解决黄河沿岸灾害预警、地下水存量勘测、碳汇量评价等,立志“将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在若尔盖草原开展生物量采样

草原上的生态课(左三为若尔盖县发改局欧尔甲老师)

结合自身的学习,同学们感悟到:“我好像突然知道了什么是遥感人的长征精神:勇敢地面对每一道技术围栏、每一个科学难关、每一面创新围墙,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威武不屈,时刻保持清醒,为科技强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围绕重大需求,科研热度不减

假期里,同学们依然活跃在实验室,参与研发技术、攻克项目、创新创业,热烈的科研氛围下,一批喜人成果产出。

这个暑假,2022级博士生侯泽鹏在实验室科技成果转化企业大势智慧实习。他研发了一种基于视觉感知的三维模型轻量化算法,能够在保证纹理效果和几何结构的前提下,将大运会精细三维模型的数据量减少了70%,极大地提高了模型的渲染效率,为大运会赛事空间信息服务平台的平稳运行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原始模型和轻量化模型的几何结构对比

在7月27至29日举行的第五届中国湿地遥感大会上,实验室21级博士生刘寅贺在“湿地大数据与决策服务”专题会议上做了题为《基于深度学习的大范围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湿地制图研究》的报告。经过召集人和专家根据会议口头报告的质量进行评选,刘寅贺博士获得大会最佳报告奖。

刘寅贺在第五届中国湿地遥感大会作报告

在7月底进行的“建行杯”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湖北省复赛中,由王密教授指导、21级博士生赵泉担任负责人的“星联未来——互联网遥感卫星实时智能服务开创者”团队荣获高校主赛道研究生创意组金牌。他们推出了全球首款遥感卫星实时智能服务系统,包含iSat智能星载处理系统和iSpace地面终端服务系统,给卫星装上智慧脑,为用户打开千里眼,实现了遥感服务实时化、智能化、自主化,可面向移动终端用户提供多功能、自定义遥感信息,实现了遥感服务大众化的跨越。谈到荣誉,队员们说“省奖是对我们的肯定和激励,接下来的8月,我们还将不断改进项目细节,争取在国赛中取得好成绩!”

开拓国际视野,世界舞台发声

因为疫情中断了几年的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在这个夏天强力恢复。35名研究生们赴希腊、英国、泰国、意大利等地参与国际会议,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中国青年研究生的风貌。

2021级博士生陈鼎元等6名研究生在导师张良培的带领下,参加在希腊举行的第13届国际数字地球会议,大会主题为“智能地球:认识和保护我们的星球”。会上陈鼎元做口头报告,围绕自然灾害与减少灾害风险这一主题,研究灾害应急条件下的快速农业大棚损毁评估技术。会上,同学们与来自世界各国的学者就加强数字地球理论、技术及应用等问题开展讨论和交流,深化团队在数字地球可持续发展、灾害应急等领域的研究,使遥感智能解译技术更好服务于人类美好生活。

陈鼎元作口头报告

吴华意课题组六位博士生赴英国伦敦参加第30届国际地理信息学大会,所有人都进行了口头汇报或海报展示。2020级博士生彭德华在大会做口头报告,提出一种新型的普适性聚类算法,对于数据的密度异质性和弱连接性有着较强的鲁棒性。会议期间,外内外学者深入讨论了地理信息科学融合当下前沿的人工智能技术存在的挑战与机遇,并就GeoAI未来发展的潜在方向进行了热烈交流。

彭德华作口头报告

2021级硕士生侯树洋经过学校学校选拔,代表武大学子参加了在联合国亚洲总部(泰国)举行的十一届世界大学生领袖研讨会,与来自世界各国的青年代表深入交流,在互学互鉴中增进了解、收获友谊、共同成长。侯树洋表示:“面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我们会在学校提供的宽广平台以及国重强有力的学科背景支持下,团结世界青年、用遥感讲好中国故事、贡献中国智慧,用青春的能动力和创造力来应对世界共同的挑战,为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全球发展进步注入自己的青春之力。”

侯树洋参加十一届世界大学生领袖研讨会

2021级博士生王旭受邀参加在意大利撒丁岛圣伟罗米利斯举办的第一届国际遥感暑期学校,意大利国家地球物理与火山研究所(INGV)、卡利亚里大学化学与地质科学系(DSCG-UCICA)、意大利遥感学会(AIT)、意大利空间局(ASI)以及国际摄影测量学会(ISPRS)共同举办本次暑期学校。,王旭和来自7个国家的30余名学员一起在撒丁岛内陆观测站学习光学数据标定/验证的仪器和方法。王旭在学习期间收货颇丰,不仅增长了多模态机载遥感数据采集、标定、处理的相关知识,更提升了自身在国际学术交流中的表达能力,开阔了我的视野,增长了见识。

学科交叉探索,助力文化润疆

7月23至28日,实验室联合武汉大学国际法所,举办“地球空间信息科学-国际法学复合型人才培训班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资源系统专业技术人才培训班”,在2022年合作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复合型人才培养和学科交叉新领域,同时积极响应党中央关于“文化润疆”指示,与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资源系统提供科技和法律双重支持。

培训班邀请到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原副局长李朋德、亚非法律协商组织秘书长卡马林·皮尼普沃敦博士、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西北政法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的著名学者和武汉大学教授团队组成豪华授课阵容,并精心设计了以复合人才培养为目标的课程方案,创建“时空大数据与国际组织互动”“时空信息与设备进口”“遥感与空间法”“北斗导航与法制”等交叉学科课程专题,为近120名学员讲授课程。

来自新疆自然资源系统、法律行业、测绘行业的学员们对于培训班给与了高度评价,不论师资还是课程内容,以及丰富的实践教学都令他们收货满满。新疆自然资源地理信息处三级调研员海清表示,本次学习不仅及时补充了技术人员们对前沿遥感测绘技术的知识空白,更从与业务充分结合的角度,帮助大家在工作中树立法律意识、筑牢安全防线。

(供图: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编辑:相茹)

最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