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

首页 >> 校园文化 >> 校史钩沉 >> 正文

训诂学家刘博平

发布时间:2013-12-25 15:04 来源: 作者: 怀俊阅读:
A A A

刘赜,字博平,著名小学(古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专家,国家一级教授,武汉大学文学院中文系“五老”之一。

 

出生传奇

刘赜zé,1891-1978),号牛鼻滩生。湖北广济(现武穴)人。出身儒学世家,祖父刘燡yi)为咸丰进士。据说刘燡于湖南常德知府卸任告老还乡,不幸于洞庭湖牛鼻滩一舟中溘然逝世,时值光绪十七年辛卯五月初八( 1891-6-14 ),“燡公刚落气孙赜即降生。”祖母胡老夫人云:“梦中忽然天际一道霞光,直坠怀中,惊而生公。”果然,博平天生聪颖、气质风度尽得祖父传承,祖母对孙儿痛爱有嘉,直视其为祖父化身。博平亦以为荣,自号牛鼻滩生。

家谱记载:博平祖父刘燡,乃汉光武帝刘秀之五十四代孙,道光“己酉科”秋闱(1849)刘燡与其父刘树瑶同科中举,在家乡鄂东一带传为佳话。咸丰六年丙辰(1856)春闱殿试刘燡金榜题名进士,入翰林院、国子监,为同治光绪“两朝帝师”。光绪八年(1882)封内阁大学士,衔二品“放长沙太守”,在任八年,清正无私,大兴水利,人心安定,呼为刘青天,成为一代著名儒吏,湖广著闻。

 

珠圆玉润

刘赜民国初年考取北京大学国文系,师从国学大师黄侃(18861935,字季刚,湖北蕲春人)教授“治语言文字之学”,1917年毕业,游学日本东京,拜于国学大师炳麟门下,归国后继续跟随导师黄侃研究语言文字、音韵、训诂学。他与黄侃之侄黄焯同为章黄训诂学派嫡传继承人,三代文擘(bò)对中国语言文字学有独特贡献,为世所公认。

1929年经黄侃推荐刘赜到武汉大学中文系执教,在半个世纪教学生涯中,专心致志教书育人、笔耕研究不缀,成为我国著名小学专家,1956年经教育部评定刘博平为一级教授。曾任中文系主任,并被举荐为第三届全国政协特邀委员。刘赜是文字学家、博学善书,尤擅篆体,国立武汉大学牌楼背面文法理工农医六朵梅花篆字就出自他的手笔。

刘赜治学之严、造诣之深,直承其师。他推寻文字根源,往往对“一二字用意穷日夜,仍难得其声义所由之故,泛览文史,辄日尽数卷”。数十年如一日,默默耕耘、怡然自得。他告诫弟子:入其门,则其乐也无穷。刘博平曾讲授过的课程有:文字学,声韵学、训诂学、(即《诗经》)、周易研究等多门专业课程。以其渊博学识、诲人不倦的敬业精神,使学生深受教益,先生道范,为人师表。

刘博平在教学的同时坚持学术研究,陆续发表《古声同纽字义多相近说》等多篇重要文论,1932年集成专著《声韵学表解》,得到黄侃充分肯定,其书由商务印书馆于1934年出版,章太炎为其题签作序,称刘赜为其再传弟子。1963年,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刘赜的另一部力作《说文古韵谱》,所附《中国语言文字音系略例》系统阐述了他对汉语言文字之音义关系的精辟独到见解,已成国学珍藏经典。

1983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又出版他的遗著《刘赜小学著作二种》,包括《初文述谊》、《小学札记》两部分内容。其中《初文述谊》对每一初文都作精辟解释,对探求《说文》起到循循善诱的引导作用。《小学札记》是他对音义关系的微观研究,探赜索隐,创见迭出,是一份弥足珍贵的文字学遗产。《刘赜小学二种》全由刘博平用毛笔书写而成,字源部分为篆书,其他部分为小楷,其篆书被郭沫若称赞为珠圆玉润之珍品。出版社完全尊重和采用他的手写原貌进行影印,标题亦为他书写所成,共影印了4000本。该书堪称汉学经典,国之瑰宝。这部鸿篇巨著后来作为《武汉大学百年名典》丛书再版。

 

长者风范

刘博平年高德劭,平易近人,尽显大家风范。他对人无论职位高低,皆和蔼谦恭相待,他的一位同乡、教学楼管理员徐涛师傅从老家为他带回土特产,他千感万谢,亲自送至门外,致九十度鞠躬礼。他对家乡感情深厚,作为语言学家,对广济方言颇有研究,1958年出版《广济方音之调类与调值》。

他的高足吴代芳教授回忆:我们当时无知浅薄,他老人家讲音韵学,我们听不懂,因此在课堂上看小说、讲小话。出人意外的是刘老不但没有批评不听课的学生,反而诚恳地作了自我批评,自责年过花甲,一事无成,以致教学效果很差。我们听后,深感愧疚,决心改正错误,认真听课。刘老对其数十年来历届弟子钟爱有嘉,每当学生前来拜望,皆热情接待,开怀畅谈,尽享人生育才之乐!临别则双手合掌,亲至楼下,恭送道别。虽八十高龄恪守无减!每使弟子感怀至甚、热泪盈眶。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为武大中文系的鼎盛时期,当时的教师队伍阵容强大,人才济济,以五老八中为中坚的人才梯队,形成雄厚群体优势,教学科研达到全国一流水平。五老八中的具体成员前后略有变化,“五老”有:刘赜、刘永济、徐天闵、席鲁思、黄焯为“中文系五老”。陈登恪于五十年代后期继徐天闵老之后列入五老,人称登老。其中刘博平、刘永济为国家一级教授。当时武汉大学共有六位一级教授,其他四位是:历史系李剑农、哲学家李达、数学系李国平、生物系高尚荫。

(编辑:冯林)

最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