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

首页 >> 校园文化 >> 校史钩沉 >> 正文

【红色记忆】爱国运动中的珞珈身影

发布时间:2011-05-23 18:11 来源:张老师 作者: 学生记者 徐爱珍阅读:
A A A

六角飞檐,碧瓦熠熠,六根朱红圆柱,冬青围护,绿草茵茵……路过教四门前,我停下匆匆的脚步,看着那质朴、肃穆的纪念亭,思绪不禁被牵引到历史的洪流中。摊开泛黄的书页,翻阅那一段红色年代的记忆,寻访爱国运动中武大师生前赴后继的身影……

20世纪初的两次拒俄运动中,自强学堂和方言学堂学子开展了近代荆楚大地上最早的学生反帝爱国运动。辛亥革命过程中,很多学生参加了同盟会,成为孙中山的得力干将,许多人直接参加了武昌起义,在革命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1919年春天,巴黎和会传出北洋政府签字转让山东权益的消息时,全国上下舆论大哗,群情激昂。武昌高师的学生“愤外交之失策,秉爱国之热忱”,群谋集智,拍电欧洲和会及北京政府,力争山东问题。武汉地区十八所学校的学生代表讨论决定成立“武昌学生团”(后改为“武汉学生联合会”),是武汉地区最早的学生联合会,武昌高师在其中发挥着骨干和中坚作用。武昌高师英语部三年级学生高鸿缙被选为大会临时主席和学联文员。

518,由武昌高师打头的武汉学生游行队伍在阅马场集合,进行露天演说。武昌高师领导策划了学界的罢课。61凌晨,事先得到罢课消息的反动政府派出大批军警严守各校校门,禁止学生外出。在武昌高师校门口,学生陈开泰等人上前质问理由,被军警刺刀戳伤,血流如注。学生们怒不可遏,冲出校门或逾墙而出,奔向事先约定的演讲地点。共有10多名学生受伤,20多名学生被捕,这就是学校历史上的东厂口“六一惨案”。

五四运动中,武昌高师的青年学生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精神,赢得了社会上的广泛同情和支持。武昌高师的名字和五四运动紧紧联系在一起。

1925年,武汉大学校史上的第一个共产党的基层组织——中国共产党武昌大学支部正式成立,第一任党支部书记何子述在1928年被国民党杀害。同年,上海“五卅惨案”发生后,武昌大学组织学生参加全市的罢课、游行、演讲活动。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叛变革命,1128,武昌中山大学组织学生为被无理开除的武昌震寰纱厂女工做主,途中被“保安队”拦截毒打并绑架。1216凌晨3时,反动军队突然包围武昌中山大学,抓捕师生10多人,其中周达三、严大朱、江涛3名学生及林可彝教授被杀害于阅马厂,武昌中山大学委员兼湖北省教育厅长李汉俊被杀害于汉口。学校不久被强行解散。

风雨飘零中的武汉大学师生们仍坚守着心中的爱国、爱党情怀,为革命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突出贡献。

1931年九·一八事件爆发,校长王世杰通电中央、北京、同济3所大学校长,倡议组建国际宣传机构,开展抗日宣传活动。九·一八事变后,历史系教授吴其昌与夫人诸湘、弟吴世昌乘车南下,谒中山陵痛哭,通电绝食,要求抗日,朝野震动,传为爱国壮举。

1935129,北平学生举行游行示威,掀起了全国抗日救国新高潮,静静的珞珈山顿时被抗日救国的浪潮激起。当“一二•九”北平学生运动受到国民党军警镇压的消息传到武汉大学以后,同学们义愤填膺奔走相告。1217,武大等53所学校学生代表集会,正式成立“武汉中等以上学校学生抗日救国联合会”,以武大学生许升阶为主席,学联的宗旨是“唤起同胞,共勉危亡”。武大教职员决定将“东省事件委员会”正式更名为“武大教职员救国会”,鲜明高举抗日、爱国大旗。

1938年春,日军进逼武汉,武汉大学西迁四川乐山,开始了8年的流亡生涯。学校在恶劣环境下仍坚持抗战活动。1938年秋,“珞珈三女杰”之一的袁昌英在西迁乐山途中,遇见两个法国水兵正在欺压中国搬运夫,立即上前用流畅的法语训斥两个法国兵,使他们当面承认错误。1939819,日寇空袭乐山,武大学子置个人生死于度外,敌机未走即迅速组队施援,救死扶伤,奔忙不止。目睹此景的叶圣陶先生含泪赞叹:“教育奏效,青年有为,舍己为群,何事不成!”

迁校之初武大学生余明秘密而慎重地进行了重建学校党组织的活动,成立中共武大特别支部。同时还在同学中建立了群众性学生团体抗战问题研究会,经常组织会员到河港码头,向盐运工人集中进行大型抗日宣传活动。

乐山时期的武大党组织以公开、合法的进步社团为活动平台,开展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宣传工作,推动抗日爱国运动不断出现新高潮,同时也引起国民党反动派的惊恐。194076,国民党反动派纠集宪兵、警察、特务窜进武大,逮捕师生共20多人,校史上称“七六大逮捕”。未暴露身份的党员,转入地下坚持斗争,组成了男生、女生两个党支部。“七六大逮捕”前后,为保存革命实力,学校党组织先后推荐介绍一批党员和进步青年奔赴延安和其他抗日前线。

抗日救亡爱国运动,为武大党组织的恢复重建创造了有利条件,奠定了广大的群众基础;乐山时期武大师生为国为民、不屈不挠的精神,对城乡民众的抗日救亡活动也起到很大的鼓舞和推动作用。

1947年,南京“五二零”血案发生后,为声援南京、天津等地学生的斗争,51922日,武汉大学学生开始罢课,继而游行。23日游行当天,反动当局下令封江,不能去汉口,学生不顾武装军警把守,高举旗帜冲进省政府论理。28日至31日晚,武大举行反内战、争温饱的时事座谈会和文艺晚会,以巧妙的方式强烈谴责政府发动内战、不顾人民死活的罪恶行径。

61凌晨3时,武汉当局调集军警、宪、特数千人,突然闯入学生宿舍和教员住宅,使用国际上禁止使用的达姆弹,枪杀学生黄鸣岗、王志德、陈如丰,重伤3人,轻伤16人,逮捕师生员工20人。“六一”惨案,这场震惊全国的军警屠杀镇压爱国师生的事件,成为解放战争时期白区学生运动的典型之一,是当年一批大学生自觉走上革命人生道路的起点。

如今,在宇、日二斋间石级前,仍留有红色的印迹,那是在当年死难学生流下的血迹处专门按血迹原状铺成的红色,以示铭记。历史的年轮不停奔跑着,那些血腥画面离我们渐渐远去,但武大师生爱党、爱国、爱校、自强、进取的精神永远不褪色。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罗永宽认为,武大师生始终满怀强烈的爱国情怀,积极投身“五四”运动,坚定走在“一二九”等爱国民主运动前列,奋勇参加民族救亡和人民解放斗争,涌现出大批革命先烈和民主志士,为新中国的诞生作出了重要贡献。他说,“近日,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百年庆典上对该校的光荣革命传统予以了高度评价。我想这一评价也完全适用于武汉大学。”

(“寻找珞珈红色记忆”之六)

(编辑:付晓歌)

 

最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