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

首页 >> 校园文化 >> 珞珈副刊 >> 正文

【美在珞珈】佳木葱茏

——武汉大学自然风光掠影(三)

发布时间:2016-09-20 09:16 来源: 作者: 文妍阅读:
A A A

作者:文妍

珞珈山上四时春,繁花美景各不同。武大校园有一种树叶,其美丽丝毫不逊色于任何鲜艳的花朵。正当珞珈山层林尽染的季节,一夜西风吹落一地银杏叶,校园顿时成为一片金色世界。学子们在铺满金色地毯的小径旁读书、散步,或踏着满地金黄走向教室、图书馆,那漫山遍野的银杏,给人一种震撼的美。武汉大学共有150株银杏,主要分布在樱花大道和新图书馆前。樱花大道旁的8株为珞珈山建校初期栽植,有的树高40多米,树干需二人合围,虽不足100年,但属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且具历史价值,被列为名木。

武大校园具有丰富多彩的植物体系,被誉为天然植物园。植被不仅美化了校园,也是教学、科研的重要实习场地。武汉大学是我国现代植物学科发祥地之一,成为培养植物学家的摇篮。

然而20世纪初,珞珈校址选定之时,却是一片荒山秃岭,林木极少,乱石丛生,坟冢遍地。这里距城市甚远,没有聚居村落,更谈不上风景名胜,是一方遗世独立的空山淡水。先驱者在此披荆斩棘,辟山建校,开拓之功荫庇后世。1932年底,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胡适赴武汉大学讲学,他在日记中写道:“校址之佳,计划之大,风景之胜,均可谓全国学校所无。人们说他们是平地起楼台,其实是披荆榛,拓荒野,化荒郊为学府。”

荒郊变学府,创业之艰辛是不言而喻的,既要抱定“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理想,又要经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过程。

珞珈山新校舍工程近况记载:“此地多属童山濯濯、毫无林木点缀风景。自经本校勘定为新校址后,即于春天遍植林木。”校长王世杰带领师生,从东厂口步行至珞珈山造林,半年植树50万株;农学院院长叶雅各教授,规划、引种、选种,发动全校师生员工植树,造林面积近2000亩。《国立武汉大学周刊》记载:“十三日上午十时,本校在珞珈山新校址补行植树式。珞珈山距城甚远,学校因特备汽车数辆,分载师生。然以是日参加者极形踊跃,以致向隅者多,校长乃亲率四百余同学徒步前往。师生郊叙,乐也融融,诚本校空前未有之盛况。计自午前十时起,至下午四时止,共植树二万株以上。记者甚望:今日在该处树木,明春即能在该处树人也。”

珞珈校园在制订建筑规划时,就充分考虑了建筑与园林绿化相结合。学校先后从美国、英国、日本等地引进800余种木本及草本植物,从四川、安徽、江西、云南、贵州等地大量引进种苗,在一切可以绿化的道路网和荒山隙地进行种植,开辟了植物园。即使西迁乐山时期,师生们也在当地建起苗圃。1946年,叶雅各带领师生将乐山收集的植物用竹排顺江而下运回珞珈山,封山补植。

120周年校庆前夕,校长李晓红倡导开展大规模“树木树人”活动,新一轮植树造林、美化校园行动轰轰烈烈地展开。校园环境会对学生的心智和人格会生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濡染、滋养和陶冶作用,学校希望通过校友林、友谊林、纪念树的认捐或种植等活动,给历史留下一些记忆,给未来留下一些回忆,加深师生、校友对学校的感情,凝聚爱校兴校强校的力量。响应这一倡议,校友和社会各界纷纷来校栽下一棵棵“校友树”,种植一片片“友谊林”,共同打造更加美丽的校园,推进武汉大学校园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

“岁在癸巳,时维暮春,值武大百廿华诞,获赠前国立武汉大学校长王世杰先生故里——湖北咸宁崇阳之百岁金桂银桂三棵。今勒石为誌,以缅怀先贤筚路蓝缕之功业,传承珞珈树木树人之理想。”2013年春天,来自桂花之乡咸宁的3株桂花树落户武大。三株高大的古木亭亭如盖,屹立在计算机学院大楼前的草坪上,成为校园又一景观。学校特题词立碑,载其历史由来,以供纪念。

在几代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和持续经营下,武汉大学形成了绿地系统完整、植物多样化、内容独特丰富的生态体系。校园里还有数量众多的珍稀植物,其中珍稀濒危植物1117种,如银杏、水杉、秤锤树、杜仲、水松、金钱松、鹅掌楸、珙桐等,有古树名木13株,拥有多种国家一级保护树种。

“花园式”、“园林式”的武大校园,还建立起了植物专类园,分别为樱园、梅园、桂园、枫园等,同时也是相对独立的学生学习、生活区。一个个园区独特别致、极富韵味,点缀上老校长、院士书写“景名”的景石,包含着武汉大学特有的文化内涵。风华正茂的学子徜徉其间,人与自然融合统一,极具情趣。

最为人熟知的是樱园,位于狮子山南面。樱花大道延绵400多米,除了东京樱花,还种植有银杏、柏类、枇杷、碧桃、海棠类、红叶李等。这里是校园老建筑的中心,拾级而上,是“樱花城堡”老斋舍和老图书馆;拾级而下,是三月里落樱缤纷的樱花大道和十月里金黄色银杏叶覆盖的“情人坡”。在樱园诗意地栖居,最能感悟历史的厚重和知识的火种。

桂园,位于狮子山西坡,有1965年大面积种植的桂花树约500株,还有朴树、香樟、马褂木、丁香、木槿等,每每秋风送爽,花香令人迷醉。桂园是珞珈书香人文气息最为浓厚的园区之一。桂园五舍史称“老八舍”,这里曾诞生了震动中国文坛的小说并改编成电影的《女大学生宿舍》,20多年后,作者喻杉记忆中最深刻的是武大的树和树一般的武大人:“当年,我们走进武大的美丽校园,树,就和我们朝夕相伴。那些新栽下的树,纤弱,稚嫩,但是生机勃勃,就像刚刚走入校门的新生;那些正值壮年的树,郁郁葱葱,正在撑起一片蓝天,就像那些在讲台上讲课,在实验室里研究的先生;而那些饱经沧桑的老树,树干布满了皱纹,每一条皱纹里,都包含着武大的历史,多像武大的老教授和老校长们。”从桂园,还走出了方方、易中天等一批文化界名流,中文系1978级著《老八舍往事》引起了千万学子的心灵共鸣。2012年,学校拆除了几栋桂园学生宿舍楼,新建桂园学生公寓。此事牵动了不少校友和师生的心,一位网友说,“老八舍”的拆除,唤醒了一代人甚至几代人对大学校园的人文追忆。

梅园位于珞珈山麓,有梅花约100株,腊梅约300株,还有马尾松、竹类、香樟、池杉等。松、竹、梅“岁寒三友”相互交融,是严寒冬日里最温馨的景致。梅园小操场是每个武大学生梦开始和梦起飞的地方。每年的新生开学典礼和毕业生毕业典礼都在这里举行,小操场迎来每一届新生,又送走每一届毕业生,见证了每一位学子在武大的成长历程。这里还是学校的露天电影院,拿着小板凳到小操场看电影,哪怕顶风冒雪也在所不惜,这是大多数武大学生,尤其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学生最难忘的记忆之一。很多文艺表演也在这里举行,一代代大学生在这里留下了绚丽的青春画卷。

枫园位于珞珈山东北面,大路两旁尽是枫香、三角枫、鸡爪枫,有约800株。深秋时节,斑斓的枫叶成为校园里最鲜明的色彩,与常绿树丛相衬,充满了生命的纯美和活力。枫叶沙沙,书声琅琅,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此外,紧靠东湖边的湖滨园区有“楠竹苑”,修竹茂林,四季葱茏,苍翠挺拔。学校其他区域亦有自身的植物特色。工学部池杉挺秀,栎树成林;信息学部桃李芬芳,梧桐蔽日;医学部杏树满园,郁郁葱葱。

(摘自《流风甚美》,武汉大学出版社2013.11  本网编辑:肖珊)

 

最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