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

首页 >> 校园文化 >> 珞珈副刊 >> 正文

【美在珞珈】花香鸟语

——武汉大学自然风光掠影(二)

发布时间:2016-09-15 09:12 来源: 作者: 文妍阅读:
A A A

作者:文妍

每年阳春三月,珞珈樱花怒放,花团锦簇,满树烂漫,武汉大学校园成为花的海洋。武汉三镇万人空巷,全国各地乃至海外游客也慕名而至,每天数万人拥入校园。

2009年底武广高铁甫一开通,次年3月即有数千人从广东、香港等地远道而来。“坐高铁,游武大,赏樱花”,一时成为最热门的旅游广告语。中央电视台等全国各种传统和新兴媒体,每年此时都会热炒武大樱花;清明小长假期间,北京等地还会加开至武汉的高铁列车,方便市民到武汉大学看樱花。

在樱花大道赏樱花,最是令人叹为观止。近200株纯种东京樱花沿着300米长的大道盛开,与银杏、松柏、桂花以及老斋舍建筑群相映成景。沿着樱花大道看樱花,仿佛一条白玉飘带浮于半空,伸向无尽处;登上老斋舍楼顶平台向下俯瞰,樱花又如朵朵轻飞的云,浮动在翠绿之中。古堡与樱花水乳交融,相得益彰,自然美与人文美在这里互相碰撞、融合,被演绎到了极致。

与富丽堂皇的古典式建筑群相互掩映,武大樱花充满了文化意蕴和学府气息,因而比别处樱花更富神韵,更吸引游人。久负盛名的武大樱花,早已与武汉大学的校园精神和氛围融合,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与生命。武大学子自创的校园歌曲唱道:“梦中的樱花伴着珞珈的晚霞,你我曾在樱花树下渐渐长大。明天你起航去向天涯海角,别忘了咱们樱花树下的家。”

武汉大学的樱花栽种史,也包含着一段曲折的历史往事。1938年日军攻陷武汉,先是将珞珈校园作为中原司令部,后又作为野战医院,于1939年春从日本引进樱花,以慰思乡之情,这就是武大校园最早的樱花。解放后,这些日本樱花逐步老化,学校对这批樱花树全部进行了更新。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向周恩来总理赠送了1000株大山樱,由于周恩来曾在武汉大学居住过,中央有关部门便将其中50株转赠给武汉大学,栽植于半山庐前,1976年开花,这些樱花成为中日友好的象征。1973年又从上海引进了一批山樱花,后来园林工人不断对其进行补栽。20世纪80年代,樱花的栽植从樱花大道坡下的广阔地带,逐步扩展至鲲鹏广场、第四教学楼、人文科学馆及行政大楼等处。时至今日,武大校园内已有樱树千余株,山樱花、垂枝樱花、云南樱花和日本樱花共四个植物学种和十多个栽培品种或变种。

迎得春来非自足,百花千卉共芬芳。樱花盛景只是武大校园美丽画卷上的绚丽一笔。“花园式”的武大,奇花异卉不可胜数,真可谓“园中有景皆入画,一年无时不看花”。春来樱花烂漫,朵锦如云;夏时绿竹猗猗,凉风沁肺;秋至金桂飘香,丹枫欲燃;冬日劲松傲雪,腊梅凌霜。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更兼月月花开,姹紫嫣红,每个季节都有特殊的迷人之处。

烂漫春日,桃华灼灼,点缀在校园各处,“珞珈之春”大学生科技文化节便在这时举行,人面桃花,相映成趣。李达塑像周围,满地鸢尾花悄然绽放,来樟树林中自习的同学更多了。白玉兰随处可见,花繁而大,美观典雅。鲜艳绰约的山茶花与素静淡雅的李花相得益彰,在明媚春光中各展风姿。初夏,珞珈广场上的杜鹃已红成一片,接着便是蕊珠如火的石榴花缀满枝头。优雅的广玉兰在路边伫立,宁静的荷花在水中绽放。夹竹桃、牵牛花朵朵动人,更有茉莉送芬芳,满庭栀子香,让临别的毕业学子恋恋难舍。秋高气爽,桂花馥郁,初到珞珈的新生便感受到家一样的馨香。大花美人蕉艳丽动人,彼岸花火红绽放,此时,一年一度的金秋艺术节中,花儿与少年共展青春笑靥。寒风起时,暗香浮动,绯红似云,那是腊梅、红梅双梅争艳,成为校园里极动人的一景。君子兰也正值此间开放,美观大方。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花开花谢是一种生动的教育和启迪,诗情画意而又意味深长,让生活于其间的学子若有所悟:珍惜光阴吧,把握好生命中这最绚烂、最具活力与朝气的一段时光。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向大地,当第一声鸟啼唤醒黎明,珞珈山的每一棵树木都从沉睡中醒来,顿时展现出无限生机。捧本外文书,或是拿本散文集,在樟树林的石桌椅边,在珞珈广场的葡萄架下,或是在任何一棵大树旁,甚至干脆躺在草地上,大声晨读,已成为武大学子一大乐事。

鸟鸣声伴着读书声,成为校园里最动听的和音。武汉大学是鸟的天堂,百鸟争鸣,人鸟同栖。据不完全统计,校园及周边鸟类共有276种之多,其中一半是水鸟。漫步校园,随处可见颜色形态各异的鸟儿倩影。聪明而又喜欢亲近人类,全身闪耀蓝黄黑白灰各种毛色,发出“喳、喳”鸣叫的,是吉祥之鸟灰喜鹊;身体细长、飞行迅速的猎禽斑鸠,形态美丽,非常可爱;小巧的白头翁成群结队在果树上嬉戏,活泼好动而不惧人。更多知名或不知名的鸟儿,或从图书馆前的天空掠过,或在教学楼前的落叶旁觅食;或在宋卿体育馆的屋檐下探头,或在樱花大道旁的树下对唱;或在校园广场上翻弄跳跃,或在湖畔松林上结群栖息……

最令人称奇的是珞珈天空万鸟齐飞的壮观景象。时至冬日,山寒水瘦,万木凋零,珞珈山上却生机无限。每至11月中旬樟果成熟时,鸟儿们不知是闻到了香味,还是相互传递了信息,都从各处赶来,齐聚于此,逐渐竟有了数万只之多。乌鸦、寒雀等几十种各色鸟儿,最多的是丝光椋鸟,整日在高大茂密的树丛间欢呼雀跃,一同饱啖大自然的盛宴——丰厚多汁的樟树种子。只听一片噼噼啪啪尖嘴叨食细果的剥落声。有的边啄食边吟唱,有的几百几千只一群停落在巨樟上,像在开什么盛会,千啼万啭,汇成一部宏大而神秘的交响乐。偶尔又乍起离去,在不远处的树冠上陡然降落,寂静无声。从清晨到日暮,整个珞珈山上便时时有巨大的鸟群起起落落,如云似雾,乌压压一片,引得行人久久驻足凝视,惊诧不已。

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潘明清老师介绍,巨大的鸟群是樟树林的受益者,鸟儿在叨食樟果的同时也吃掉了树枝间的虫卵;更重要的是,饱食樟果的鸟儿飞向它方,鸟粪四散,种子遍播,樟树林子随着鸟儿翅膀一起扩散。樟树种子的果壳厚而坚,发芽不易,但经鸟儿食用后,种子壳受腐蚀,发芽率大大提高,因此,鸟儿也是樟树的使者。

“咴咴——”“驾叽——驾”“嘚嘚嘚——”“滴嘚滴嘚——”“叽喳喳”“嘘——”清晨,是谁美妙的歌喉将人唤醒?原来是乌鸫甜美的啼声。黑色的鸟儿轻灵地立在树颠,张开黄色的小嘴,发出清脆悠扬的天籁。乌鸫能惟妙惟肖地模仿百灵、画眉、麻雀、啄木鸟以及男孩的口哨声,《幼学琼林》中有“百舌五更头,学尽众禽之语”,百舌即指乌鸫。其鸣声在春暖花开时婉转多变,令人着迷。

“顾顾顾咕”“顾顾顾咕”,入夜,四声杜鹃深沉的啼鸣伴人入眠。四声杜鹃叫声洪亮,短促而清脆,有时彻夜啼鸣,似在催人“快快布谷”,莫耽搁了好时光。时值杜鹃花开,鸟语花容,动人肺腑,唤起人们绵绵情思。

“鸟鸣山更幽”,动与静的交融,更营造出一份世外桃源的境界,带来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温馨气息。

人文科学试验班2010级的女生李祎琳,能认出300多种鸟儿。珞珈山上树林葱郁,鸟儿啼啭,李祎琳经常一早起来,带着望远镜和图谱四处观鸟,然后去上课。她和武大绿舟环保协会的一群伙伴合作编写《珞珈山鸟类手册》,收录了100多种鸟类的资料,记录下鸟儿飞过的痕迹,作为献给校庆120周年的礼物。有些鸟儿在武汉乃至全国都不常见,如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一位老师在武大人文馆后面的树林观测到的牛头伯劳、武大生命科学学院一位教授在珞珈山南侧发现的黄眉姬鹟等。

在这鸟语花香的人间仙境,人的心灵也受到熏陶,变得更加纯美。武大校友、《天涯》杂志主编李少君在谈到珞珈山为什么成为“文学的家园”时说:“活在一种风景里,就意味着活在一种诗意的生活里,也就是活在一种美好的、微妙的心境里。”“珞珈山最具自由的天然的气息,生物的多样性与思想的多元化得到保护、培养甚至鼓励。这样的地方,对时尚与喧嚣有一种天然的消解作用与抵制。这样的地方,是最适宜文学的生长与发育的。”

(摘自《流风甚美》,武汉大学出版社2013.11  本网编辑:肖珊)

 

最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