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记者肖珊 通讯员刘晓黎)6月3日,芝加哥大学校长司马博(Robert Zimmer)来访,与武大校长窦贤康续签两校合作协议。司马博表示,芝加哥大学高度重视中国的发展以及与武汉大学合作取得的重要成果。窦贤康表示,在巩固既有合作基础之上,将进一步拓宽合作领域深化合作成果。
陪同司马博来访的有:芝加哥大学国际部副总监吴桂华(Janice Ng)、公共政策学院国际合作处处长刘诗琳、东亚语言及文明学系副教授李永迪(Yungti Li)、医学院助理教授刘恩扬(Jonathan Lio)。武大副校长唐其柱,遥感信息工程学院院长龚健雅院士,相关学院(系)、科研机构和职能部门负责人、师生代表等参加访问活动。
上午,学校举行合作协议签字仪式。窦贤康和司马博代表两校续签《中国武汉大学与美国芝加哥大学合作谅解备忘录》《武汉大学与芝加哥大学关于武汉大学医学教育改革合作协议》。
窦贤康表示,基于两校目前的学科优势和合作基础,武汉大学除了继续支持原有项目外,还将联合芝加哥大学推动中美医学教育合作向更广泛领域发展,建立武汉大学-芝加哥大学科研合作平台,促进跨学科合作,邀请芝加哥大学教师来校开设暑期课程。他相信,在中美两国关系出现困难的时候,高校之间的交流显得更加重要。武汉大学和芝加哥大学在人员流动、教学和科研等方面的深度合作,能够促使两国青年更加理性地看待对方,贡献出大学和教育应有的力量。
“芝加哥大学与武汉大学的合作取得了可喜进展,这些成绩我很珍惜。目前取得的成绩不是结点,而是一个开端。”司马博指出,芝加哥大学鼓励不同领域的老师和学生同中国交流,参与到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中来。武汉大学这所研究型大学正是芝加哥大学积极合作的对象。双方的顶尖学者已经开展了深入的合作,并且取得了显著成果,教授和教授的合作为两所大学的合作缔结了坚实纽带。他指出,近年来,芝加哥大学给予更多的中国学生奖学金支持,校方对此感到骄傲。
司马博为师生作题为《卓越大学与整体性思维》的报告。在他看来,整体性思维是卓越大学的显著特征。在报告中,他通过案例讲解,探讨了整体性思维与卓越大学的关系。他认为,卓越大学的科研环境应该对新的思维方式持开放态度;卓越大学所提供的教育需要促成和激发学生的整体性思维;卓越大学需要仔细思考应该与其他机构和政府部门建立何种类型的关系;跨文化理解对于理解世界的复杂性以及应对不同社会所面临的全球性问题至关重要。在互动环节中,师生围绕跨学科科研、研究生培养、高校排名、国家重点实验室等话题,与司马博进行热切交流探讨。
司马博还先后去往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医学部访问并出席座谈会。
在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司马博与龚健雅共同为“武汉大学-芝加哥大学社会地理计算联合研究中心”揭牌。作为该中心合作推进成果,年内芝加哥大学的地理计算软件将集成到国内外多方合作的地理信息软件大平台里。他还饶有兴趣地观摩“珞珈一号”01星模型,了解新丝绸之路上的智能空间信息、室内导航定位等科研成果。
在医学部,司马博参加两校医学教育改革项目师生座谈会。唐其柱介绍,2008年,武汉大学医学部与美国芝加哥大学医学院签署医学教育改革合作协议,此后双方不断深化“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教育教学改革,从本科生教育逐步发展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科医师培训、医院感染科学研究等领域,为国内外医学教育课程体系的改革提积累了经验。凝聚着该项目结晶的《武汉大学医学教育改革经验》专著(英文版)已于2019年出版,中文版也即将发行。司马博认真倾听,他指出,双方用11年的经历证明,两校开启的医学合作是一场深入人心的合作,“改进课程设计是一项非常艰难的工作,我们共同完成了这一壮举!”
>>>我校与芝加哥大学交流情况简介
1、医学教育改革项目
自2008年起,我校与美国芝加哥大学开展医学教育教学改革。双方通过创办“五年制中美实验班”的形式已培养了5届毕业生,共238人。双方开展了逾300次的互派师生访学活动,定期召开了80余次视频会议,共同举办了2次医学教育国际会议,其中首届中美医学实验班毕业生50人,82%的毕业生出国留学和国内升学,97%的学生一次性通过执业医师资格。2015-2017届毕业生出国留学和国内升学率达75.9%。许多学生到耶鲁大学医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等名校深造。
从2008年截至2018年年底,来自不同学科的200多名芝加哥大学教师来我校开展教学研讨、教学示范、教学培训等活动,我校参与教师达1200多人次。我校医学部先后派出逾100名中青年骨干教师赴美进行3-6个月的教学研修活动。参与教改的教师一共拥有逾100项获批的教学研究课题,并且在国内外医学教育期刊上总共发表论文220篇,其中2篇获全国医学教育百篇优秀论文一等奖。我校与芝加哥大学分别在2012年与2017年联合举办“国际医学教育论坛和研讨会”,来自美国、韩国、澳大利亚和国内医学院校的400多名代表参会。
2、武汉大学-芝加哥大学地理计算研究中心
社会地理计算联合研究中心成立于2018年1月份,由武汉大学牵头,芝加哥大学空间数据科学中心、中国数据研究院共同建设,致力于社会计算与地理计算领域的跨学科创新研究,构建面向社会科学和技术应用的社会地理计算理论体系与计算平台。
中心充分发挥武汉大学在地理空间信息与人文社科领域、芝加哥大学在空间统计模型方法与软件、中国数据研究所在在数据开发和应用积累方面的各自优势资源,旨在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社会地理计算研究、咨询与服务机构,促进空间数据科学研究理论与方法在科研、教育以及社会实践中的推广与应用,以及加强相关学科的人材培养。
联合研究中心目前挂靠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图书馆、遥感信息工程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信息管理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计算机学院、健康学院和社会学系等单位共建。后续将进一步联合国内外优势资源进行共建。
3、武汉大学-芝加哥大学联合考古项目
2015年起,武汉大学、芝加哥大学、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武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盘龙城遗址博物院组成中美联合考古队对盘龙城遗址开展联合考古,深入了解盘龙城遗址的功能与性质。联合考古期间,中美学者重点研究盘龙城遗址聚落形态和布局、手工业生产、自然环境变迁、区域聚落形态分布与互动等课题。
芝加哥大学教授李永迪表示,此前对于青铜时代的考古主要聚焦统治阶层,此次合作将会发掘更多关于城内普通居民的线索。
盘龙城是公元前16—13世纪中原文化向南扩张、在长江流域形成的中心城市,反映了以夏商王朝为核心的中华文明在长江流域的发展。盘龙城遗址是迄今为止,长江流域发现的夏商时期规模最大、出土遗存最为丰富的城邑遗址,是长江流域青铜文明中心、武汉城市之根。
4、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与芝加哥东亚系交流合作简况
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是武汉大学和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致力于中国战国、秦汉时期出土的书写于简牍和帛书上的文献的整理与研究。从2005年创立开始,与芝加哥大学东亚系以及顾立雅中国古文字学中心(Creel Center for Chinese Paleography)有着长期、密切的交流合作。
2005年,武大简帛研究中心陈伟教授与夏含夷(Edward L. Shaughnessy)教授共同发起、主持中国简帛学国际论坛。其中“中国简帛学国际论坛2014”于2014年10月在芝加哥大学举办,有60多位国际学者参加会议。该中心还与芝加哥大学、湖北省博物馆合作召开 “湖北出土简帛日书国际学术研讨会”。2006年,该中心创办学术集刊《简帛》,夏含夷教授担任学术顾问,夏德安(Donald Harper)教授担任编辑委员。2018年,简帛研究中心创办英文期刊Bamboo and Silk,陈伟教授和夏含夷教授为主编,李天虹任执行主编,夏德安教授担任编辑委员。
(摄影:舒佩 编辑:李霄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