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资讯

首页 >> 武大资讯 >> 武大要闻 >> 正文

“武大版”光明理论慕课正式上线

发布时间:2019-05-12 22:54 来源:武汉大学报社 作者: 肖珊阅读:
A A A

记者:肖珊

十八栋附近,飘雪的珞珈山小径上,秀雅的女老师和新疆维吾尔族学生并肩漫步,娓娓而谈……这副美丽的画面并不是出现在电影里,而是慕课的一个小镜头。镜头一转,师生二人坐在桌前,从“新四大发明”谈起,讨论《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10多分钟的视频里穿插着维吾尔族谚语和年轻人的流行语言,让人不知不觉间就听完了一节课。

这段视频中的女老师是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杨军,维吾尔族学生是计算机学院的本科生艾合塔木江。这段视频的拍摄时间要回溯到2018年元月,时值寒假,师生二人合力,既当编剧又当主演,有创意地完成了“武大版”光明理论慕课的第一课录制,为后续的49节慕课提供了样片。

“武大版”光明理论慕课,在全国高校范围内属于首家和独家。512日,“武大版”光明理论慕课上线仪式在我校举行。光明日报社副总编辑陆先高、光明日报智库研究与发布中心主任王斯敏、校党委副书记沈壮海、学校相关单位负责人、参与录制工作的师生代表出席上线仪式,并深入研讨思想理论的融媒体发展。学校党委常委、宣传部长徐业勤主持。


珞珈山下,老师和学生一起“磨课”

“武大版”光明理论慕课于2017年立项,拍摄工作于2018125日启动。开机当日恰逢珞珈山上大雪纷飞,师生们在雪中漫步,浪漫又温馨。拍摄工作历时约50天,于2018316日完成前期拍摄工作,杀青当日正值武汉大学樱花盛开,师生们在樱花树下对谈,别致又优雅。

这一套慕课共50个知识点,总时长约621分钟,完全按照光明理论慕课的技术标准封装。由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团队承担,出镜教师47位。61位学生出镜与老师对谈,覆盖本硕博,分别来自马克思主义理论、计算机应用、生命科学、信息管理、经济管理等10余个学科。专家学者和青年学生一起写脚本,一起“磨课”,成为珞珈山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回顾起“武大版”光明理论慕课从立项到上线的历程,沈壮海由衷感谢光明日报的信任与支持。他指出,思想政治理论工作者的任务是面向人们把理论讲清、讲深、讲透,让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潜移默化地为世人接受和认同。武汉大学在思想政治理论传播方面有着传统好、底色正、队伍大、人心齐的突出优势和特点,期待光明日报和武汉大学的合作领域能够越来越宽,成果能够越来越多,影响能够越来越大。

陆先高着重介绍了思想理论融媒体传播工程和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光明理论慕课”的相关情况。他说,思想理论融媒体传播工程注重基于互联网、新媒体、碎片化的传播方式,得到了党中央的高度肯定和大力支持;光明理论慕课是思想理论融媒体传播工程内容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对新时代的思想政治理论慕课建设理解深刻,立意高远,经验充足,将光明理论慕课交给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制作,令人放心。他对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为光明理论慕课所做出的贡献表示感谢,希望学院的专家学者多多参与思想理论融媒体传播工程的其它项目。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佘双好介绍了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即:聚焦学科发展方向,突显学科优势;优化教师队伍数量和结构、质量和水平;聚焦主业,讲好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改革发展故事;深化人才培养机制改革,积极培育成果;打造高水平研究平台,努力提升国际学术影响力。


十八栋内,融媒体为创意点子“开外挂”

慕课拍摄团队在位于珞珈山半山腰的第18栋别墅内专门搭建了一个摄影棚。在已被列为文物的老校长楼里讨论理论问题,师生们都倍感兴奋。他们希望,把武汉大学的美丽风景和人文底蕴融入到自己的作品里。

在这份心情的驱动下,脚本产生和拍摄的过程都创意迸发,项目推进过程犹如“开了外挂”。老师们注重从观感上进行创新,在话题设置上将知识点下沉,在语言表达上减少学术气息增加时尚气息,让观众有兴趣点开视频并且愿意看下去——

“电脑能超过人脑吗:从人工智能看意识的本质”这一课名,乍一看很宏大很科技,如何在10多分钟里讲得透彻又生动?陈世锋副教授琢磨一番以后,找了4个研究生,像窦文涛的谈话节目“圆桌派”一样,师生5人一起侃,把这个话题侃得妙趣横飞。这4个学生中,两个来自计算机学院,两个来自生命科学学院,不同学科的搭配让话题具有了很好的延展性。

老师们在选择主题、撰写脚本时力求将最新案例、最新数据、最新理论呈现给受众。在讲授“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主题时,曹亚雄教授邀请他的国际学生和国内学生一起组成了一个“慕课国际共同体”,师生三人全程用英文在慕课课堂中展开讨论。

陈慧女副教授不负责本科生的课程,而她带的研究生又都是女生。她觉得两个主角“男女搭配”的观感比较美好,便去经济与管理学院“募集”了一个与自己研究方向相近的男生。不巧这个男生要利用寒假出国实习,二人都不愿放弃这种搭档的机会,春节期间通过线上讨论把脚本磨了出来。

研讨会上,马克思主义学院参与光明理论慕课制作的师生代表,围绕项目分工、脚本打磨、视频录制等畅谈感想、心得和体会——

怎样把宏大的主题讲得接地气?国家教学名师丁俊萍教授介绍了自己录制慕课的心得:内容上,要坚持理论性,讲好中国故事;形式上,要追求活泼美丽,将武大的历史人文融入其中。

对学生来说,成为主讲老师的搭档,全程参与课程录制,是一种特别的学习体验。马克思主义学院留学生、意大利藉博士生Andrea分享了他参与课程录制的心路历程,对新时代理论慕课录制和他所参与的如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相关理论表示高度认同。

研讨会上气氛热烈,师生们纷纷讲述自己的慕课故事。副教授李华分享了自己讲解“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知识点时的思路设计;副教授程凌提到她对光明理论慕课的突出印象是“新”;副教授万军杰认为,光明理论慕课不但凸显了武大元素,而且对提升学院教师素质,促成思政慕课2.0升级起了重要作用;副教授刘水静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在学好理论、推动理论话语向传播话语转化等方面下功夫。

50集的光明理论慕课亮点颇多,做到了有体量、有质量、有温度、有意义。”王斯敏听完师生的分享后,对教师们的学科热情和工作投入感慨良多。同时,她介绍了光明日报思想政治理论传播平台搭建的进展,特别是思想理论研究成果数据库和权威成果展示发布平台的情况,并表达了与武汉大学进一步合作的期待。(刘水静、张雪雯、孙宇光对本文亦有贡献)

(摄影:屈波、陆星霖 编辑:伍轩)


最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