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图轩
滋养民族心灵,培育文化自信。学校第九次党代会召开以来,图书馆党委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认真履行滋养心灵、启迪智慧、引领风尚的重要职责,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书香文韵彰显责任担当。
党建引领,把牢文化传承创新前进方向
牢牢把握正确办馆方向。图书馆党委始终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扎实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整合资源搭建“党史党建信息服务平台”。突出重点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图书馆博物馆重要讲话精神和重要回信精神,大力开展红色资源建设与利用、古籍资源保护与开发、文博展览教育引导与校园文化建设凝练铸造,为建设师生满意的一流大学图书馆提供强大动力和坚强保证。
图书馆召开主题教育调研成果汇报暨研讨会
夯实建强党支部战斗堡垒。以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为导向,以方式方法创新为着力点,建强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结对机关、学院、学生、街道、企业搭建共建平台,抓实样板党支部建设、党员先锋岗责任区建设及党员下沉社区、党员先锋队活动,凝聚打磨党建品牌项目和模范标杆,获评湖北省示范党支部1个、校先进基层党组织3个,入选校样板党支部培育创建单位3个。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多措并举优化机构设置、岗位体系、馆员发展政策,服务水平与服务质量显著提升。图书馆获评湖北省高校图书馆先进集体、武汉市“巾帼文明岗”,馆员杨红梅、彭蛟等荣获湖北省“优秀党务工作者”、湖北省“三八红旗手”、武汉市“最美岗花”、武汉市最美志愿者、武汉大学杰出青年等荣誉。
图书馆古籍保护中心获评武汉市“巾帼文明岗”
凝聚共识营造良好舆论氛围。主动筑牢主流思想堤坝,围绕读书节、文化宣传月、艺术展览等活动弘扬与传播优秀文化,开展主旋律宣传教育,推出古籍修复传承、珞珈文库建设、24小时开放、图书荐购、敦煌考古展等宣传精品。图书馆影响力荣登全国本科院校第五名,网络影响力居全国高校第三,跨年夜获央视直播报道,微信公众号荣获全国第六届大众喜爱的阅读新媒体号等,全方位提升文化品牌与形象。
图书馆影响力荣登全国本科院校第五名
图书馆24小时开放服务获央视直播报道
书香启智,夯实文化传承创新支撑体系
提供高品质文献资源,保障教学科研基础。立足“资源为本”,文献保障率在全国高校始终处于领先地位。文献资源总量达2430余万册,其中印刷型文献740余万册,订购中外文文献数据库582个,助力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文化传承创新。深入学部、学院师生,面向教学和科研一线,通过座谈会、问卷调查、网络调研等多种形式深入开展文献资源需求调研,以师生需求、数据分析为基础,进一步促进文献精准化建设。畅通读者荐购绿色通道,珞珈荐书平台上线一年来为3300多位师生定制提供优质学术与文化资源。
珞珈荐书平台精准提供文献获师生及媒体称赞
丰富红色资源馆藏,弘扬红色精神谱系。多措并举建成时间跨度大、类型多样、主题丰富的红色专题特藏,包含早期进步报纸、大型红色文献汇编、系列研究资料等。引进《红色起点:中国共产主义运动早期稀见文献汇刊》《建党时期马克思主义文献丛编》等大型红色文献丛书,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资源数据库等电子数据库,获赠入藏习近平《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多语种版图书,积极争取、成功签署海外7万余册文献捐赠协议(涵盖多版本多语种的马克思恩格斯著作及研究文献),用红色文化引领师生读者。
武汉市委宣传部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公开课来我馆拍摄影印版《新华日报》创刊号珍稀文献
加强古籍整理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图书馆现藏古籍20余万册(其中善本1.4万册),有300多种收入《中国古籍善本书目》、66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图书馆坚持“古籍永葆、文化长存、内涵常新”,充分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馆藏古籍,加强古籍保护和数字化管理,成立武汉大学古籍保护暨文献修复研究中心,建设武汉大学古籍保护网、古籍保护信息管理平台,古籍全文书影图片存储总容量超过9TB。大力提升古籍修复基础设施和硬件水平,修复成果获全国古籍修复技艺竞赛奖。挖掘整理研究古籍内涵,出版《武汉大学图书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武汉大学图书馆藏三朝〈明实录〉》《苏雪林未刊日记(1934年、1936年)》等一系列成果。
挖掘整理研究古籍内涵,出版了一系列成果
读者为本,打造文化传承创新体验空间
科学规划,打造“八大空间”。图书馆高度重视环境文化建设,积极探索规划空间再造和功能优化,提升育人环境品质,推动校园文化建设。规划建设了图书馆总馆(博物馆)“八大空间”:集中展示空间(大厅)、智能学习空间(A1)、户外阅读空间(庭院)、红色文献空间(E1)、爱校教育空间(珞珈文库)、移动组合空间(新书展区)、咖啡文化空间(内庭)以及博物馆室外文化广场空间,进一步提升了馆舍空间使用效率。
充分利用庭院打造户外阅读空间
用心用情,擦亮“校园名片”。建成“藏、展、用”功能相结合的珞珈文库,以“师生校友著述”为核心,以“珞珈记忆”为焦点,围绕实体空间、精神空间、研究空间、学习空间深度挖掘,打造成为武汉大学最闪亮的文化名片。2022年建成开放以来接待校内外参观团体700余个、总人数逾万人,接待中央电视台、新华社、凤凰卫视等校内外拍摄近百次,获广泛赞誉。
珞珈文库接待高中生研学参观,成为学校闪亮的文化名片
服务中心,智慧“提档升级”。服务学校中心工作,持续提升智慧服务,自助设备全面改造升级,座位预约系统持续优化,上线大数据综合展示平台,接待师生读者年均400多万人次、座位在线预约年均330万人次。分类施策解决总馆中央空调顽疾,更换总馆标识系统,完成博物馆室外广场改造升级,实施智慧校园专项——图书馆(博物馆)信息化建设项目,建成总馆、工学分馆未来学习中心示范空间,信息科学分馆创客空间,网安分馆体验空间等,智慧图书馆建设在全国高校处于领先地位。
大数据综合展示平台有效集成各类使用数据,提升智能化管理水平
立足特色,建设文化传承创新美育高地
利用优势,建成独特基本陈列空间。利用博物馆负一楼空间建成“珞珞如石——万林艺术博物馆基本陈列”,共展出近1300件鸟类动物标本、140多件哺乳动物标本以及400余件(套)文物,有效支撑了学校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33门,构建“1+4”展览体系(基本陈列+红色类、学科类、文化类、艺术类)。基本陈列获“第六届湖北省博物馆、纪念馆六大陈列展览精品奖”业界最高荣誉。
2021年11月29日,武汉大学128周年校庆日,万林艺术博物馆基本陈列正式开幕
珞珞如石——万林艺术博物馆基本陈列
多方协同,建成极地科考人文空间。学习贯彻重要回信精神,在博物馆建成南极科考展示空间。与南极中心等单位通力合作,仅用3个月时间,高标准建成“不负嘱托写壮歌——武汉大学南北极科学考察主题展”,共展出196件珍贵科考实物、独特极地标本,集中展现了武汉大学在极地科考的非凡历程和创新成果,2024年4月展览开幕至今参观人数已达43万人次。
不负嘱托写壮歌——武汉大学南北极科学考察主题展
精心策展,举办系列精品优质展览。利用独特空间优势,打造沉浸、联动的“图书馆博物馆融课堂”。博物馆2015年开馆以来举办主题展览80余场,开展科普文化教育活动100余场,参观量和线上参加活动人数均超300万人次。近年来举办的“万里千年——敦煌石窟考古特展”“珞黉流风——武汉大学130周年校庆全国艺术名家邀请展”“交河一万里——吐鲁番丝路文物文书特展”等精品优质系列大展广受欢迎。130周年校庆期间举办“学成以归——武汉大学130周年校庆校友学位成果转化文献展”等校庆主题展览7场,参展人数达32万人次,为校庆营造了浓郁的学术和文化氛围。
学成以归——武汉大学130周年校庆校友学位成果转化文献展
以文化人,彰显文化传承创新育人效能
挖掘资源,构建红色文献育人体系。深度挖掘馆藏丰富红色资源,设置“红色文献阅览区”,集中展示“四史”图书,让广大师生读者“一站式”全面系统学习了解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举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书目图文展与主题书展”等主题展览,开展“砥砺百年风雨,携手书卷同行”诵读大赛、“红色经典”抄书接力等丰富活动,构建红色文献育人体系。举办“东方欲晓——毛泽东主席艺术形象主题展”,打造“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毛主席读书区,成为党史学习教育和校园文化的新亮点。
挖掘馆藏资源设置“红色文献阅览区”
赓续文脉,构建传统文化育人体系。切实发挥古籍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真正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举办武汉大学百卅校庆古籍类图书展、馆藏古籍精品书影展、古籍装帧体验、古籍寻宝游戏活动等推广活动,主动参与学校核心通识课、专业课程教学,融入传统文化与审美通识教育及相关学科建设,使原本冷门的知识和技艺从“小众”走向“大众”,带动更多师生读者受惠于古籍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参与学校课程教学,让同学们零距离接触到古籍修复的“指尖技艺”
浸润心灵,构建书香校园育人体系。坚持文化育人导向,在迎新季、毕业季、世界读书日面向全校师生推动开展各类内涵丰富、格调高雅的阅读文化活动,打造书香精品,引导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评选书香学院与阅读之星、发布年度阅读报告、“通读”系列、“小布”系列、经典诵读大赛、古典文学知识大赛、医学人文知识竞赛等活动内涵不断深化,形成新的文化育人增长点。五年来参与活动总人次逾百万,院系参与率达100%。图书馆获评“全民阅读示范基地”,读书节获评“中国图书馆学会现代图书馆弘扬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责任与使命”案例一等奖,真人图书馆、书香大使活动获国际图联国际营销奖,“读书节”“阅读推广岗”入选学校文化育人精品项目、服务育人示范岗。
第十一届武汉大学读书节开幕式上为“十大书香学院”颁奖
锐意创新,构建知识服务育人体系。开展面向师生的信息素养教育,举办大学生科研训练营、学术搜索挑战赛,五年来累计培训读者50万余人次。深化科研创新支持,年均提供学科竞争力、科研支撑力、研究热点、阅读报告等统计数据200余份、咨询报告100余份。常态化发布武汉大学自然科学学术论文分析报告、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论文分析报告、学科发展态势分析报告及学科服务动态“三大年报”,开辟“学术前沿动态”专栏。成功入选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建成武汉大学机构知识库,打造论著成果权威数据源。
各类分析报告服务学校科研创新与管理决策
无私奉献,构建志愿服务育人体系。注重文化育人与实践育人相结合,图书馆“小布”志愿服务队六年来累计培养各类志愿活动优秀人才近650人,持续开展图书修补、图书漂流、文库讲解、社区共建等,累计志愿服务时长22000小时,获团市委授予“本禹志愿服务队”称号。博物馆策展与志愿服务青年团队八年来累计培养学生志愿者近900人,累计志愿服务时长39000小时,获评首届武汉大学“大事业磨砺真本领”优秀青年团队、入选全国“中华文物我推荐”团队、首批湖北省“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项目、湖北省博物馆协会“最佳志愿者团队奖”等。图书馆、博物馆志愿队获评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国家级银奖等荣誉30余项,发挥志愿青春的力量,育人成效显著。
图书馆“小布”志愿服务队获团市委授予“本禹志愿服务队”称号
博物馆策展与志愿服务青年团队获评首届武汉大学“大事业磨砺真本领”优秀青年团队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图书馆党委将继续团结带领全体党员和馆员职工守正创新,勇毅前行,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根中国大地,坚定办馆自信,坚守文化传承和以文化人初心使命,提升资源保障服务水平,为推动学校加快迈向世界一流大学前列,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做出新时代图书馆人的更大贡献!
(供图:图书馆 编辑:相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