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资讯

首页 >> 武大资讯 >> 综合新闻 >> 正文

【喜迎党代会】电气与自动化学院系统推进有组织科研,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发布时间:2024-12-16 10:47 来源:电气与自动化学院 作者: 华小梅阅读:
A A A

新闻网讯通讯员华小梅电气与自动化学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科技、人才的重要论述,聚焦国家科技战略和电力能源领域高质量发展需求,系统推进有组织科研,探索出来一条适合学院发展的可持续科技创新道路,积累了重要经验,取得了显著成绩,学院科学研究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以国家战略为指引,强化顶层设计

2022年3月,武汉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学院成立了发展委员会,委员会由包括16位院士在内的39名委员组成,汇聚了电力能源领域院士、学科领域知名专家和领军企业专家领导。截至目前,发展委员会已召开3次工作会议。委员会充分发挥建设战略咨询和把握方向作用,将学院的优势学科方向和新增交叉学科方向与国家重大战略和行业、区域发展现实需求紧密对接,聚焦“双碳”战略目标、新型电力系统和智能电网构建等关键核心技术的基础理论和技术应用研究,推动科研选题和规划融入国家科技创新全链条,全面做好重大科学问题攻关的前瞻部署,把过去“想干什么干什么”“能干什么干什么”转变为“国家需要我们干什么我们就干什么”。如学院积极参与智能电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组织了指南编制工作,围绕智能电网基础支撑技术开展调研,参与3个智能电网专项课题研究项目;借助武汉大学多学科优势,从 “源”“网”“荷”和“储”四个方面开展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学科前沿理论、应用基础和多学科交叉融合研究;面向国家清洁能源发展战略需求,以金沙江下游水风光互补清洁能源示范基地一体化建设为契机,开展水风光一体化建设运营中的核心科学技术问题研究等。

2023年3月,武汉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学院第一届发展委员会第二次工作会议

以平台建设为抓手,增强科技创新支撑力

电气与自动化学院始终把科研平台建设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逐步构建起“国家级—省部级—校级”三级科研平台矩阵,为有组织科技创新提供强力支撑。一是积极创设高水平科研新平台。2023年,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联合申报“电网环境保护全国重点实验室”成功获批,实现了学院国家级平台建设零的突破。新增“国家能源局雷电灾害监测预警与安全防护重点实验室”省部级共建平台1个,与长江电力和三峡集团科研院成立了“水风光多能互补联合实验室”。与怀柔实验室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学院坚持优势互补、携手发展原则,共享能源领域国家级新型科研机构仪器设备和资源。成功获批教育部设备购置与更新改造再贷款项目,获3780万元平台建设经费支持。2024年 “水风光清洁能源互补运行与控制模拟交叉集成创新支撑中心”获教育部立项建设,项目总投资3.39亿元。二是高质量运行好现有平台。稳步推进现有的“教育部雷电防护与接地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湖北省综合能源电力装备及系统安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省交直流智能配电网湖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3个省部级平台实体化,大力支持“智能电网研究院”校级平台和校企联合实验室建设。三是着力构建各级科研平台相互支撑、相互依托、共享融合、协同发展的科技创新格局,推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使其成为有组织科研的重要引领力量。如“电网环境保护全国重点实验室”实现电气、化学、测绘、医学、法学等学科充分交叉融合,服务国家“双碳”战略,“水风光多能互补联合实验室”支撑研究解决国家水风光多能互补发展面临的重大关键问题和清洁能源战略任务等。

2024年6月,电网环境保护全国重点实验室第一届顾问暨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以校企合作为载体,推进产教融合

电气与自动化学院面向行业服务经济主战场,强化科技创新与成果输出,有组织对接央国企所承担的国家重大需求,解决有组织科研成果在转化过程中的痛点和难点问题。2022年以来,学院与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长江三峡集团、长江电力公司等头部企业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深化与央国企的长期战略合作,企业5年内将以项目任务形式为学院有组织科研提供近5亿经费保障。建立了“国家电网-武汉大学联合研究中心”“南方电网-武汉大学碳中和联合研究院”“长江电力-武汉大学水风光多能互补联合实验室”等5个校企联合实验室,积极实践企业“悬榜”高校“揭榜”、企业“出题”高校“答题”的产学研融合基础研究模式。与南瑞集团、东方电子等装备制造企业共建一批院企联合实验室,打通技术研发、转移转化和产业化链条,助力能源领域产业高质量发展。设立由学科领域战略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企业技术带头人组成的校企联合咨询委员会,充分发挥委员会方向和指引作用,强化校企相关重大任务、重大创新平台、人才队伍的统筹布局,提升学院科技创新的战略性和系统性。完善科研育人工作体系,把科研的优势转化为育人的优势,如学院与南方电网公司签订了“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合作备忘录”,通过校企联合创新体,让学生在科技创新实践中研究真问题、开展真科研、产出真成果,协同培养卓越工程人才,不断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契合度。

2023年5月,与国家电网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2024年6月,与南方电网公司签署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合作备忘录

以队伍建设为核心,强化组织保障

电气与自动化学院以全员聘用制度改革为契机,明确以科研团队组织模式来强化面向重大科学问题,开展有组织科技攻关。2022年,通过整合学科力量,打通二级学科壁垒,学院优化重组了16个产学研用创新科研团队,增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合力。同时发挥武汉大学多学科优势,主动与化学、计算机、物理、网络安全等学院加强科技交流与合作,组建跨学院、跨学科团队,促进学科交叉与融合,攻克前沿性、交叉性科学难题。赋予团队负责人在科研经费、人才推荐、技术路线等方面更大的支配权和决策权。建立以创新成果质量和实际贡献为导向的科研绩效评价制度,增强团队凝聚力,提升团队协同攻关合力。实施人才引进“伯乐计划” “杰出人才培育计划” 和科研助教计划,依托全国重点实验室、省部级平台及重大科技攻关计划引进培养教师,鼓励按照团队方向引进和培育急需人才。加大对青年教师的支持力度,鼓励青年教师作为负责人承担学院有组织科研大项目,在大项目和大任务中锻炼和培养青年人才,如与南方电网公司开展的第一批有组织科研重大项目负责人全部为学院中青年教师。通过努力,学院师资队伍不断优化,2023年国家级人才占比由2019年的2.7%上升到17.8%,省级人才由2019年的5.9%上升到28.8%,队伍结构更加合理,更具可持续发展能力。

自第九次党代会以来,电气与自动化学院凝心聚力、铆足干劲,以卓有成效的工作系统性推动有组织科研,有效推动了一流学科建设和内涵式发展。学科实力进一步增强。“电气工程”一级学科评估指标“科学研究”提升了1位、“师资资源”提升了4位。二级学科评估指标“科研平台”提升了17位、“高层次人才”提升了1位、“科研成果”提升了3位、“科研获奖”提升了13位。科技创新水平显著提升。在顶刊《Nature》上发表论文2篇,获批国家重点研发项目3项,国家重点基金和重点研发课题19项。科研体量迅速增长。学校连续两年到账经费位居全校第一,2023年科研合同金额4.1亿元,到账科研经费2.35亿元,占学校科研到账总经费9.4%,与2019年比增幅达103%。服务国家战略需求能力显著提升。学院获“顾毓琇电机工程奖1项,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电力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1项。牵头成立IEEE PES电力设备数字孪生工作组,发布了IEEE电力设备数字孪生白皮书。

值此中国共产党武汉大学第十次党员代表大会即将召开之际,电气与自动化学院将继续坚持有组织科研与自由探索并重,创新多元化的科研评价与激励机制,攻克当前科学领域面临的复杂巨系统问题,实现原创性、引领性的科技创新,为学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贡献电气智慧和电气力量。

(供图:电气与自动化学院 实习生:陈晓彤 编辑:张丽平)

最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