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裴亮、李丽平、胡春润、朱智敏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结果,武汉大学共有40门课程获得认定,位居全省首位。其中,文学院李建中教授主持申报的《人文社科经典导引》与张晶副教授主持申报的《比较文学》分别获批线上一流与线下一流课程。至此,文学院共有12门院内专业课程以及由文学院教师主持的2门全校基础通识课被认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总数位居全校第一、全国领先。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大力推进《武汉大学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等相关系列文件,文学院紧密围绕“一个中心”(以培养中文基础拔尖人才为中心)、以培育“四通人才”(文理融通、知行融通、中西融通、古今融通)为目标,打造全新升级的“新中文”课程体系,积极探索“拔尖型、专业型与通识型”多元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构建“以育人育才为中心、以成人教育引领成才教育”的中文教育新格局。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卓越课堂”建设改革
课堂是立德树人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文学院始终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实现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重要途径。本着“高度重视、科学规划、顶层设计、长期投入、梯级建设”的总体思路,学院以培育和建设“卓越课堂”为中心、以学生需求和国家重大发展需求为导向,深化本科课程改革,构建一流课程体系,营造一流育人文化,建设一流教学队伍,形成一流培养体系。
学院在课程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获2018年首届最美慕课——首届中国大学慕课精彩100评选展播活动二等奖、三等奖各一名。2022年度省级一流课程认定已达3门,MOOC上线2门。目前已形成了校级慕课立项、省部级精品课程打磨、国家级一流课程认定的梯级课程建设体系。截至2023年,文学院教师主持的14门课程已被认定为国家级一流课程,在全国中文院系中名列前茅。
文学院教师主持国家级一流课程一览表
提升课程建设质量内涵,完善拔尖人才培养体系
科学规划,以一流课程建设营造一流育人文化。学院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十四五期间要根据国家战略需要和时代特点,进一步优化本科生人才培养体系,分别从“强基计划”“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等三大人才培养层次出发,将学术精英型教育和社会工作型人才教育两种取向予以区分架构,进而互补融合,构建以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为基础,以素质教育和能力提高为主导,以培养复合型、创新性、国际化人才为目标,形成知识逻辑强、层次递进清晰、富有旨趣的本科生培养体系。
名师领航,以金牌教学团队保障拔尖人才培养质量。学院特别注重教学梯队建设,经过人才引进和培养,已经形成了一支“老、中、青”相结合的教师队伍,现有资深教授(宗福邦教授、於可训教授)、国家教学名师(李建中教授)、珞珈杰出学者、珞珈特聘教授、教育部新世纪人才、珞珈青年学者等各级各类人才,4支70后学者学术团队,2支人文社科青年学者学术发展计划学术团队。古籍整理研究所冷门绝学传承团队入选教育部第二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两代学人宗福邦、骆瑞鹤、于亭等引领团队扎根冷门绝学,艰苦卓绝方告成功。团队立足文明传承,立德树人,坚持奋战在教学第一线,积极投入“弘毅学堂”国学专业和教育部“强基计划”汉语言文学(古文字学方向)教学建设。同时着眼社会发展,讲好中华文明故事,多名成员参与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工作,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文化建设,大力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长期投入,以梯级课程体系推进高水平课程培育。学院历来重视课堂教学纪律和教学质量,2015年《文学院本科教学奖励暂行办法》明确对各级各类“精品课程”、双语教学示范课程进行奖励,鼓励全院教师积极申报各类精品、示范课程。2015年《武汉大学文学院全员聘用实施办法》规定,将获得国家级、省部级“教学成果奖项、教学名师称号、教学竞赛奖项”等纳入岗位考核任务。2017年《武汉大学文学院科研管理和奖励资助办法》中明确提出,对于申报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和资源共享课等,参照已入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攻关项目招标选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项目招标选题的标准进行奖励。
校级—省部级—国家级课程梯级建设增长图
以赛促教,锻造青年教学能手站稳一线课堂。学院有优良的学风传承和学脉赓续,前有老一辈“章黄学派”“五老八中”筚路蓝缕、开启先路,后有文学院青年教师励精图治,奋起直追,在历届各级各类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都曾取得不俗的成绩。我院青年教师以站稳三尺讲台为目标,不断刻苦磨练教学基本功,更是以青教赛为契机,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在全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形成了群体优势。
近十年来文学院青年教师重要教学竞赛获奖情况
科教协同,以教育教学改革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学院始终贯彻研究性、高水平、创新型拔尖人才培养导向,依托学院高水平科研平台推进教研协同育人,推动研究型学习和创新性发展。学院教师爱岗敬业,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不断创优争先,近几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第八届湖北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武汉大学杰出教学贡献校长奖5项,4人荣获武汉大学“查全性教授1977纪念奖”,15人次获年度优秀教学业绩奖奖励,学院连续7年获武汉大学本科教学评估一等奖或A类。
相关负责人表示,文学院未来拔尖人才培养将从本科培养体系改革入手,进一步以新文科、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理念来重新构建以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博雅通识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复合应用型”、强基计划古文字学专业的“基础研究型”、弘毅学堂中国文学方向的“拔尖创新型”为培养导向的“一体四元”人才培养模式。在此基础上,以厚植家国情怀、守护文化根脉、倡导文明互鉴、注重经典传承为目标,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推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以“文理打通、知行打通、中西打通、古今打通”为目标,打造升级“中文➕”课程体系,从而构建“以育人育才为中心、以成人教育引领成才教育”的中文教育新格局,努力成为培育中华文化的传承者,中国声音的传播者和中国故事的书写者。
(编辑:相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