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

首页 >> 校园文化 >> 校史钩沉 >> 正文

大爱无疆的导师——李金荣教授

发布时间:2021-08-25 23:00 来源: 阅读:
A A A

作者:赵怡芳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自上世纪70年代初扛着行李迈进湖北医学院的大门,到去年本人指导的最后一位研究生获得武汉大学口腔医学博士学位,我已在这所景色秀丽的大学学习和工作了50个春秋。真挚的师生关系特别让人怀念。在教师节即将来临之际,记录我与导师的二三事,作为人生里的一段最温暖温馨的记忆,并希望每位导师像李金荣老师那样,以立德树人为己任、关爱学生、引导学生成长。

我的导师李金荣教授1959年毕业于苏联莫斯科口腔医学院,回国后分配到湖北医学院参与口腔医院的筹建,长期担任口腔颌面外科学科带头人及医院与学院领导。她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道德价值等方面发挥了引领作用。上世纪八十年代李老师参加了援助阿尔及利亚医疗队,帮助阿尔及利亚受援医院开展多种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包括非洲首例全鼻再造典型病例,受到阿尔及利亚及中国大使馆通报表彰,她援非的感人事迹被中央电视台及人民日报等众多媒体多次宣传报道。

我是1979入学湖北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口腔医学系)的首届研究生(图1)。入学后李老师多次告诉我们,开展科学研究应结合临床问题,一定要不断学习本学科的前沿科学知识,应有学科交叉的思维。当时医院实验条件较差,没有独立的实验室。为了进行牙源性肿瘤的相关实验,开始课题前李老师带着我搭乘公交车去省人民医院检验科,请该科负责人指导学习课题相关的生化与免疫学检测技术。并帮我联系病理科老师,在该科学习组织病理学知识,穿刺液涂片与染色技术。毕业后我继续从事牙源性肿瘤的研究,探索肿瘤侵袭生长的机制,并开发有利于保存颌骨功能、形态与预防病变复发的治疗手段。多年的努力,已逐渐建立我们团队在牙源性肿瘤及瘤样病变微创治疗的规范,多次在国际口腔医学杂志与国际学术会议上报道此领域的研究成果;国外的留学生也因此来到我校攻读博士学位,从事相关研究。

图1 李金荣教授与研究生赵怡芳、黄洪章合影

1982年10月的一天上午,我随李老师上台作手术,在手术室术前刷手的过程中,她问我:“怡芳,你写过入党申请书吗?”“好像你参加科室的活动不多?”我说:“我写过申请书,是在上大学的时候”,并补充:“我们上学的时候学的知识较少,想利用较多时间巩固基础知识并掌握专业技能,所以……”。她深情对我说:“你是工作几年后再进行研究生学习,是我院及学科的首届研究生;要立大志,担大任,不光要努力学习,做好自己的工作,还应考虑以后如何带领其他人,承担更多的学科建设责任”。在她的鼓励下,我加强党章党史学习,坚定理想信念,勤奋工作,提升担当作为能力,两年后我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1988年被评为武汉市卫生局“十佳”优质服务先进工作者,卫生部全国卫生文明建议先进工作者。

1993年11月下旬,我作为访问学者去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学习。29日中午,在温哥华机场转机的时候,我正在大厅查看下一航班的信息,忽然听到一个熟悉的声音叫我。回头一看,是李老师,既激动又惊讶,真没想到能在这里见到她。出发前的几天我在院子里碰到李老师的爱人卢老师,只是简单提到某天去加拿大。卢老师曾是水利电力学院的老师,因罹患慢性疾病,走路很慢,说话也不是很清晰,一直在家休息。没想到他将此信息打电话告诉了李老师。李老师当时是去温哥华探望在UBC牙学院读研究生的儿子。在机场的两个多小时里,李老师多次叮嘱,多伦多天气冷,出门要多穿点衣服;那里的口腔颌面外科与国内的诊疗范围不同,在牙种植、正颌外科及颞下颌关节病的诊断方面有较多研究,但是很少涉及颌面部肿瘤与面部整形,有时间争取去其他相关科室看看,扩展学术视野。因此,1995年回国之前的两个月,请指导老师Syminton教授帮我写推荐信去我工作医院的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以及儿童医院整形外科分别参观一个月。在加拿大学习期间,李老师还多次给我写信,了解实验的进展以及临床学习情况。一年多的学习,充分了解发达国家本学科及相关专业的发展趋势及诊疗新技术,同时使本人的英语交流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回国后我相继担任学科带头人及进入医院行政管理岗位,时刻铭记导师的教诲与鞭策,爱岗敬业,不懈努力;1996年开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后来还被评为卫生部特殊贡献中青年专家,并入选武汉大学珞珈杰出学者。

李老师爱囯执教,潜心学问,为人师表。她退休后仍关心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年过80高龄还多次来到科室,给疑难病例会诊(图2),以及结合从医50载的经历给科室的中青年医师及学生讲学科的发展史(图3)。她要求年轻的学子加强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怀,激励他们不断提高理论水平与专业技能,要做到医术精湛、医德高尚,成为病人信赖的医生。反复强调,教学医院的发展离不开科学研究,要树立科学的学术观,坚守学术诚信,坚持创新发展理念,充分利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口腔颌面外科的人才优势和技术优势,结合本学科的特点深入探讨科学问题,开拓进取,做到学无止境。她将坚韧的科学精神和浓厚的学科情怀传递给年轻一代,发挥了重要的学风引领传承作用。

图2 2019年6月李金荣教授给鼻部缺损畸形患者会诊

图3 2019年李金荣教授在科室讲课后与医生和学生合影

李老师是一位秉性宽厚又充满智慧的导师,为人亲和,受人尊敬,德高望重。改革开放建立学位制度以来,李老师培养了一大批口腔颌面外科医学人才,有的成为全国性学术团体的负责人,省医学领军人才,大型医疗机构的管理者或学科带头人,桃李满天下。她希望学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谆谆善诱,因材施教,总是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帮助他们规划更适合本人发展的事业道路。每当弟子取得成绩时,都会不失时机地发信息或打电话加以赞扬和鼓励。近年,她双眼患白内障,视力明显下降,但在年初获知她早年的学生、一位高年资的医生到新的单位工作时,还是在微信上写下近两百字的嘱咐,就科室设置、人才梯队建设、医疗安全等,给予一系列建议。令学生无比感激,倍感亲切。

李老师诲人不倦的导师风范,虚怀若谷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感染并影响着我及其他学子的一生。春风化雨,薪火相传。我们要以李老师为榜样,传道授业,教书育人,砥砺前行,精益求精,为把口腔颌面外科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学科奋勇前行。(作者系口腔医学院二级教授)

(编辑:相茹)

最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