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

首页 >> 校园文化 >> 校史钩沉 >> 正文

《自然》《科学》与国立武汉大学

发布时间:2011-01-08 06:03 来源:张老师 作者: 赵基明阅读:
A A A

Nature(《自然》1869年创刊)和Science(《科学》1880年创刊)是国际上历史悠久、发行量大、影响面广、权威性高的综合性自然科学学术期刊,历来以发表重要科研成果而享誉世界。

百年武大名师荟萃,早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国立武汉大学就已成为中国开展学术研究的重镇。抗日战争前后是武汉大学办学史上最艰难但却又是一辉煌鼎盛时期。据不完全统计,当时仅以“国立武汉大学”(National Wuhan University/ National Wu-Han University)为机构署名在NatureScience发表的科研论文或成果简报最少有8篇之多,这些高水平科研成果为国立武汉大学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国立浙江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并称为“四大名校”奠定了基础。

汤佩松 (1903-2001) 湖北浠水人,1930年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获博士学位。1933年回国受聘武汉大学教授,在武大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普通生理实验室。抗战期间在西南联大工作,后历任清华大学农学院院长,北京农业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研究员,北京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所长、名誉所长,同时兼任复旦大学、北京大学教授,中国植物生理学奠基人之一。1948年当选中央研究院院士,195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曾被选为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高尚荫(1909-1989)浙江嘉善陶庄镇人。1935年在美国耶鲁大学获博士学位,于当年11月回国受聘武汉大学教授。1949年后任武汉大学生物系主任,病毒学系主任,病毒学研究所所长,武汉大学教务长、理学院副院长、副校长等职,是中国病毒学奠基人之一,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曾主持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病毒学研究室,第一个微生物专业,第一个病毒学专业,第一个病毒学系和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学研究所。曾兼任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副院长、中南微生物研究所所长、武汉病毒研究所所长和名誉所长、湖北省政协副主席、湖北省科协副主席。邬保良(19001955)广东龙川人。1928年获美国加多力大学化学博士学位。1933年起任武汉大学教授、化学系主任、理科研究所所长。194811月当选武汉大学教授会干事,19498月至195210月任武汉大学校务委员会主任委员(即校长)等职。曾当选武汉市第一届人大代表。梁百先(1911-1996)湖南省长沙人。1938年获英国伦敦大学理学硕士学位。1939年回国受聘武汉大学物理系教授,1946年协助桂质廷教授创建了中国第一个电离层实验室。1956年主持筹建了武汉地球物理观象台(中科院武汉物理所观象台前身),曾任首任台长,武汉大学电离层及电波传播教研室、基础物理教研室、空间物理研究室主任等职,是中国电离层电波传播与空间物理研究领域开拓者。

三十年代。19362月,汤佩松、宋秉南在Nature发表Change in Optical Rotation of Glucose in Dilute Solutions of Boric Acid论文,观测研究了混合于几种特定浓度硼酸溶液中葡萄糖的氢离子浓度指数及旋光度的变化。193610月,汤佩松、林春猷在Science上发表Downward Shift of pH Caused by Addition of Glucose to Boric Acid Buffer Solutions论文,报导了使用氢醌电极测量硼酸溶液中不同浓度的葡萄糖的氢离子浓度指数结果。19399月,高尚荫、公立华在Science发表Studies on the freshwater medusa found in kiating, Szechuen, China.论文,报导了1939114212在四川嘉定大渡河边同一池塘发现的两种淡水水母物种的生存环境,并对其伞径、触手数目、平衡囊数目、生殖腺形状等体形和器官特征进行了描述。作者确认114发现的水母为较为多见的索氏桃花水母(Craspedacusta sowerbii)的一种,212所发现水母特征有明显区别,为我国特有种类。详细研究报告(发表于1939年《国立武汉大学理科报告:生物学》第1-3期)将212发现水母命名为“中华桃花水母”(Craspedacuta sinensis)。此项研究是中国学者最早在无脊椎动物学领域的开创性研究。

四十年代。19401月,邬保良在Nature发表A Simple Rule for Evaluating Atomic Constants论文,从精细结构常数α等已有关系式出发,推导出了一种计算某些原子常数的简易计算法,并得到与实验值非常近似的计算结果。194011月,高尚荫在Science发表The Occurrence and Isolation of Azotobacter in Chinese Soils 论文,对取自四川各地15类以上土壤样本共127个样品进行了非共生固氮菌测定,结果是102个样品含有固氮菌。这是对中国大面积土壤开展非共生固氮菌的首例研究报导。19413月,高尚荫在Nature发表Soil Protozoa in some Chinese Soils 通信,调查研究了从四川嘉定及周边地区收集的40份土壤标本中的57种原生动物。194711月,梁百先在Nature发表F2 Ionization and Geomagnetic Latitudes论文,通过分析研究F2电离层的临界频率foF2与地磁纬度之间的关系,发现了电离层赤道异常现象。这是中国科学家在电离层研究领域作出的第一个受到国际学术界重视的重大发现。19497月,高尚荫、王焕葆在Science发表Survey of Chinese drugs for presence of antibacterial substances论文,报导了对45种中草药物进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抗菌活性的测试结果,结果表明有大黄、黄连等六种药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不同程度的抗菌活性,有百部等两种药物对大肠杆菌也显示出相对较低的抗菌活性。

无论过去还是现在,中国高校在NatureScience发表论文屈指可数。武汉大学这些老前辈在国难当头、内忧外患的艰苦年代创造出了辉煌业绩,这既是他们个人也是武汉大学学术水平的见证,代表了当时中国相关领域的最高研究水平,在国内外产生了很大影响。如高尚荫先生关于淡水水母的研究成果,在2009年仍有人引用。2007年,荷兰学者、国际无脊椎动物病理学会主席Just M.Vlak教授还在国际期刊《无脊椎动物病理学杂志》上撰写长文,介绍高尚荫先生多方面的开创性工作。 梁百先先生因几乎与英国著名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E.V.Appleton同时独立发现了电离层赤道异常现象,其成果又是先后都在Nature发表,所以后来也被有的学者将这种异常现象称之为Appleton-Liang异常。梁百先先生的论文近年仍有美国、俄罗斯学者多次引用。这些论文作者是武汉大学众多老前辈的杰出代表,值得后人永远怀念和称颂。

(稿件来源:武汉大学报第1218期 编辑:张海东)

 

最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