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

首页 >> 校园文化 >> 珞珈副刊 >> 正文

【校庆征文】青春的珞珈山

发布时间:2012-07-03 10:28 来源:文学院 阅读:
A A A

每当三月,每一朵樱花爬上黑黑的树梢,多像那年九月,盛大的青春年复一年聚集在珞珈山。

珞珈山,这青春的山。

当秋风一起,漫山遍野的金桂点亮芬芳的珞珈山,神圣在召唤,多少青春绽开了生动的容颜。天之南,地之北,每一个生动的青春,便毫无保留地托付给珞珈山。

遥远的青春,鲜活的青春,懵懂的青春,睿智的青春,歌一样的青春,哭一样的青春啊,构成了珞珈山的每一阵风和每一片云。

青春在这里聚集,最初的新奇和热烈还来不及消退,秋已渐渐深了,熟悉的旋律隐身于幕后。珞珈山,繁华褪尽,水阔天空,昭示出对朴素的热爱。这时候,透过日渐稀疏的树林,可以看到山的另一面,看到时间和事物的另一面。再后来,冬雪飘零,鸟雀飞尽,天空一无所有,圣洁而渺远,青春竟然如此朴素和纯净。

又一个春天迢迢走来,珞珈山蓬松着,积攒着生长的力量。条条道路都是那么干净,树木高大,嫩芽还没有伸出手掌,明媚的阳光把枝枝丫丫的影子投射到路面上,好像图画一样。多少年来,珞珈山的青春就这样,像图画一样。

在春风中摇曳着,那是樱花,这白色的火焰。白色的火焰,倒映在广阔的蓝天。当游人散去,夜晚的樱花,才真正属于珞珈山。夜晚的樱花,映照过多少青春的笑脸,铭记了多少青春的誓言!帆一样的樱花啊,树下的青年都这么认为:只要珞珈山愿意,就可以满载所有的青春扬帆远航。

这样的夜晚,站在珞珈山上,透过树木、虫鸣、黑暗与寂静,山下灯火疏朗,大海的航程已经照亮。

站在樱顶,站在奥场,站在行政楼旁,站在湖滨与人文馆间的山坡,从不同的角度眺望,珞珈山,永远看不够的珞珈山。从不同的角度眺望,就像从不同的角度打量我们的青春。珞珈山,每一个细微的变化都在我们血液中鼓荡起小小的波澜。多么美的青春,勇敢,张扬,甚至于轻狂。异想天开的青春啊,想让浑浊的湖水斟满美酒,想让扁担一样的教五改变模样,想把杨家湾的芦苇留在广场。多么美的青春,那时候我们固执地认为:珞珈山啊,你就应该十全十美,才不辜负这瑰丽而盛大的青春。

那打开的书本,那空无一人的石凳,那拥挤的澡堂,那彻夜的卧谈,那未完成的约会,那月光下的伫望与春风中的憧憬,那苦闷与彷徨、激越与求索,勾画出珞珈山一代又一代青春。

消逝了,遥远记忆中的12路车站;消逝了,从枫园到行政楼幽静的溪边小径;消逝了,新村湾与杨家湾的嘈杂、芦苇、菖蒲和月亮;消逝了,八十年代青春的狂热与辉煌;消逝的,还有机器轰鸣中的八一路、路旁的小店与流浪的歌唱。

逝不去的,是风中的竹笛、雪夜的吉他,以及一代又一代青春休戚与共的名词:良知、坚守、悲悯与宽容。

消逝和逝不去的,都是青春的风景,都是青春的重生。

当青春在盛夏扑棱着翅膀,晶莹的星空又传送着祝福的清凉。一代又一代青春终归要远逝,一代又一代青春在此重生。每一次遥遥回首,珞珈山,总会让我们找到重返往日、重返青春、重返故乡的路。

当歌声四起,当夜晚来临,当酒到微醺,珞珈山,总会展开在我们心的原野,掀起最隐秘的疼痛和温情。那刻在山脊石头上的名字,那刻在桂园树木上的名字,那刻在我们心底的名字,所有刻骨铭心的青春记忆,闪烁着柔美的光辉。

明月如期而至,东湖浩渺,轻轻地荡漾。湖水的反光,把珞珈山勾出了柔和的银边。这样的夜晚,有多少人和我一样把珞珈山长久地眺望?

夜已经很深了,湖水轻轻地荡漾。时光如水,青春是柔软的水草,轻轻地荡漾。珞珈山,躺在我们每一个人的怀抱,紧握着青春、理想和财宝,沉入黑漆漆的梦乡。

迎接校庆120周年系列征文家是珞珈

http://news.whu.edu.cn/paper/?paperid=49&pageid=180

稿件来源:武汉大学报第1280 编辑:田业胜

>>>“迎接校庆120周年系列征文启事

http://news.whu.edu.cn/019/2011-12-21/12813.html

 

最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