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首页 >> 学术动态 >> 正文

武汉大学成功揭榜国家级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创新任务

发布时间:2022-08-25 21:48 来源:计算机学院、人民医院 阅读:
A A A

新闻网讯(通讯员计宣、张晓衡)近日,由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开展的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创新任务揭榜工作完成了单位公示。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杜博教授和袁志勇教授牵头的“基于智能物联网的多导联心电采集装置与智能监护平台”获批,武汉大学为仅有的5所由高校直接牵头的“揭榜单位”之一。由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武汉大学、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武汉楚精灵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申报的“消化道内窥镜影像辅助诊断软件”(内镜精灵)项目,揭榜挂帅医疗智能辅助诊断产品方向课题。

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创新任务揭榜面向智能产品和支撑环境2个方向,聚焦智能辅助诊断产品、智能辅助治疗产品、医学人工智能数据库等8类揭榜任务(每个揭榜方向不超过10家),征集并遴选一批具备较强创新能力的单位集中攻关,推动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创新发展,加速新技术、新产品落地应用。

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和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医疗器械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武汉海星通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申报的“基于智能物联网的多导联心电采集装置与智能监护平台”属于第3类揭榜任务“智能监护与生命支持产品”。智能产品类揭榜任务要求揭榜单位已完成产品的前期研究并具有基本定型产品,产品拥有知识产权并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计算机学院杜博教授团队和袁志勇、赵俭辉老师课题组近五年来持续深入开展心电信号采集处理智能硬件、心电智能诊断分析方法的研究,团队研发出了可穿戴式心电采集处理智能硬件与监护原型系统,在该领域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5篇、授权相关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

项目流程图

揭榜项目“基于智能物联网的多导联心电采集装置与智能监护平台”将在前期研发的基础上,面向便携式可穿戴心电信号采集处理装置、基于边云协同的心电智能监护平台、视觉语音交互的电极片辅助佩戴技术、可穿戴设备的心电信号质量评估算法、轻量级可更新的心电信号诊断算法等方面进行深度研发,结合边缘设备和云端AI平台,实现对用户心电数据的多重实时精准监测与智能监护,并提供心电数据采集、传输、存储、诊断、反馈综合服务及数据标注与可视化平台。项目成果可应用于疫情期间的远程诊断,以避免患者交叉感染,减少医患直接接触;可应用于偏远地区的远程诊断,以降低医疗成本,缓解医疗资源分配差异;还可应用于居家环境的远程诊断,以实现分级诊疗,减轻门诊压力,进行便捷、智能的心电监护。

据悉,“消化道内窥镜影像辅助诊断软件-内镜精灵”,是由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医院负责人于红刚教授团队自主研发、领跑全球的基于深度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消化内镜下辅助诊疗系统。可对消化内镜下视频图像进行实时监测,规范医师的内镜操作,并实时辅助医师提示可疑病灶,减少漏诊,误诊,提高早期癌症检出率,助力消化道系统肿瘤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此次在辅助诊断产品类别的“揭榜单位”中,“消化道内窥镜影像辅助诊断软件”是湖北省唯一一个入选项目。

项目负责人于红刚介绍,该项目将建设成人工智能消化内镜中心,深度融合AI+5G技术,实现辅助诊断、质控管理、远程诊断的临床应用和智能内窥镜的国产替代,助力消化道肿瘤早诊早治的健康中国战略。一方面,进行消化道检查智能辅助,对于可疑病灶进行重点提示,解决现阶段内镜医师水平参差不齐、质量控制不达标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进行对科室全面的质量控制管理,对医生的操作过程进行管控,从大数据上来整合分配资源。

同时,项目旨在提供面向医务人员的“智慧医疗”、面向患者的“智慧服务”、面向医院管理的“智慧管理”,助力智慧医院的搭建,实现患者与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医疗设备之间的有效互动,构建全生命周期的医疗服务体系,提高患者体验感。

于红刚介绍,以内镜精灵为代表的消化道内窥镜影像辅助诊断软件的应用,能显著地提高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检出率,降低漏诊率,是切实推行癌症“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国策的最好解决工具,显著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存质量,减少医保支出,有效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人工智能内镜中心应用后,每多发现一例早癌,可为单个家庭至少节省27万元的治疗费用。

于红刚介绍,内镜精灵历经400多个版本迭代后的最新产品,已在7月发布,其监测胃镜检查盲区的平均准确度为95.3%,胃早癌识别准确率90.2%。内镜精灵已通过国家三类医疗器械审批绿色通道,是湖北省历史第7个、也是唯一一个人工智能医疗器械产品,项目相关研究先后荣获“2021年湖北人工智能重大创新成果(场景)”和“2021年湖北省科技发明一等奖”。

于红刚表示,未来人工智能技术将给消化内镜带来一种全新的诊疗体系,这一体系可以全面提升内镜检查单位的医疗水平,发挥区域医疗的协同作用,最终造福百姓利国利民。

(编辑:付晓歌)

最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