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首页 >> 学术动态 >> 正文

海内外学者共议马来西亚华人的华文教育、族群认同与多元文化

发布时间:2020-11-06 15:30 来源: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 阅读:
A A A

新闻网讯(通讯员代晴、胡紫纯)11月1日,由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主办的“马来西亚华人的华文教育、族群认同与多元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本次会议以腾讯会议形式举行,由国内知名学术直播平台“学术志”负责全程直播。

马来西亚是“一带一路”上的重要国家,2020年是“中马文化旅游年”,而马来西亚华人是世界上人数最多的海外华人群体之一,研究马华文化之于中马文化交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海外传播等重大问题皆有重要意义,本次会议正是基于此而举办。

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家莫泰熙,美国杜鲁门大学历史系教授令狐萍,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盛静,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副教授韩晗等学者担任本次会议的发起人,邀请到了马来西亚南方大学学院中文系教授王润华、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范若兰、暨南大学华人华侨研究院教授陈奕平、马来亚大学中文系主任潘碧华与南方大学学院中文系教授安焕然等来自世界各地二十余位马华文化研究知名学者与会。

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傅才武致开幕辞。他表示,马来西亚是“一带一路”沿线上的重要国家,与中国互为一衣带水的友好邻邦,也是东南亚地区最早与中国建交的国家之一。马来西亚华人是海外定居人数最多、影响最大的华人群体之一,马来西亚华人是世界公认的模范移民族群,是中华文化世界性发展的典范主体。马来西亚华人克勤克俭,敬业乐群,是近代以来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先行者,因此马来西亚华人值得所有人尊敬,马华文化值得文化研究界深入研究。

会议主旨发言部分,莫泰熙、王润华、陈奕平、范若兰分别就马来西亚华文教育,中华文化在马来西亚的传承与多元教育文化的创新,传教士与华人移民等议题展开演讲。

上半场活动中,安焕然、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谢雅卉、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现代语言暨传播学院副教授洪丽芬、马来西亚拉曼大学中华研究院助理教授林志敏与盐城师范学院文学院马来西亚籍副教授庄薏洁等五位学者,分别就郑和下西洋的“软/硬实力”,“海上丝绸之路”的妈祖文化产业,从博特拉大学中文课程看马来西亚中文高等教育的办学形式,马华文学与其他文学关系史等问题进行探讨。

下半场活动中,潘碧华、马来西亚拉曼大学中文系助理教授李树枝、韩晗、闽南师范大学教授王建红、金美以及马来西亚南方大学学院中文系博士生李保康等六位专家学者围绕马华作家林连玉的古体诗词创作马华“五一三事件”的文学叙事,“马华学”的建构路径,马来西亚槟城闽粤华人的田野调查,厦大马来西亚分校以及当地独立中学的华文教育等马华文化研究各问题展开探讨。

本次会议还专设青年学者论坛。来自于复旦大学、中山大学、马来亚大学、武汉大学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蒋明、黄薇妮、陈国伟、钱杉杉、白丹妮、袁敏棻等六位同学从思想史、民族史、文学史、政治史、民俗与语言学等不同学科背景出发,探讨了与马华文化有关的若干重要学术问题。

最后,会议召集人韩晗宣读了优秀论文名单并进行了总结发言。他表示,语言与教育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精髓,因此华文教育是中华文化在海外得以传承的重要脉络与根基,各位专家学者们从马来西亚华人的华文教育切入,充分探讨了其背后的族群认同和文化多元化问题,彰显了学者们的家国情怀、人文关怀和现实主义精神,因此本次会议是马华文化研究的盛会,应当在马华文化研究史上有一席之地。他还指出,长期以来,因为种种原因,马华文化研究存在着“国外比国内热闹”的局面,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球化的发展典范,马来西亚华人作为“模范移民族群”,在民俗、文学、艺术与中医药等文化领域都有不凡建树,为中华文化“走出去”做出了卓越贡献。作为中国学者,我们既应当对马来西亚华人同胞保持最真诚的敬意,也应当积极行动起来,与马华学者深入合作,进一步提升国内马华文化研究的总体水平。

据悉,本次学术研讨会是目前学术界关于马华文化的一次高规格会议,受到国内外华人华侨研究界以及东南亚地区华侨社团、华人学校、华人机构与高校华人组织的密切关注,并得到了马来西亚留华同学会的支持,《星洲日报》等多家马来西亚华人媒体报道这次会议,线上观看人数逾十万人,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反响。

(编辑:付晓歌)


最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