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通讯员陈瀚钊)5月17日,“世界历史与文明对话”座谈会在哲学学院报告厅举行。对话嘉宾为北京外国语大学全球史学院院长李雪涛教授、日本郡山女子大学宗教学主任何燕生教授、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吴根友教授,他们从不同角度阐述了何谓“世界历史”和“文明对话”。座谈会由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储昭华教授主持。
李雪涛认为,“世界历史”并不是世界各个国家历史的简单叠加,按照雅斯贝尔斯的观点来看,从公元前八世纪到公元前二世纪的“轴心时代”开始,世界历史就诞生了。“世界历史”不只是一个经验的事实,还是一种看问题的历史眼光,那就是从整体的、普遍联系的角度看来世界各民族、各地区的历史。何燕生认为,从宗教学的角度看,“世界历史”开始得更早,佛教的每一劫实际上就是世界历史的开端,基督教的世界历史是从耶稣的诞生开始的。吴根友认为,按照武汉大学世界史专家吴于廑先生的观点看,世界历史大体上可以分作三个阶段,游牧文明阶段、农业文明阶段、工业文明阶段。他引用马克思的观点说道,真正的“世界历史”是由资本主义社会形成开始的,资本主义让每个民族不仅消费其他民族的物质产品,而且也消费其他民族的精神产品,从而让分散的人类社会逐步地联系在一起。
三位教授分别从思辨哲学、宗教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社会学理论出发,对世界历史的开端及其具体内涵,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讨论。他们一致认为,人类在国别史的阶段,大多数以为自己的民族是世界的中心,只有进入了世界历史的阶段,并且运用世界历史的眼光看世界,人类才跳出了本民族中心主义的局限性。
有关“文明对话”的问题,李雪涛认为,自16世纪开始,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等人就开始了欧洲基督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交流与对话活动。而早期佛教到中国传播,实际上就已经开始了亚洲文明内部印度文明与中华文化的对话。何燕生从宗教学的角度对文明对话作了解读,认为犹太教、基督教之间的矛盾冲突,实际上也是一种不同宗教文明之间的对话,印度佛教与中国文化之间的交流,是印度文明与中华文明之间的对话。吴根友认为,文明对话有广狭二义之分,广义的文明对话包括文明之间的冲突与战争,狭义的文明对话则是特指不同的文明之间以和平的方式交流互鉴的活动。
三位教授比较一致地认为,亨廷顿提出的“文明冲突说”,只是揭示了世界范围内文明之间交流、交往的部分经验现象,并不是文明交流的常态,在过去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其主流形式是和平方式的对话、交流、互鉴。在世界历史的新阶段,文明对话要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在国际伦理方面要接受相互尊重、相互承认,在国际政治方面要相互尊重对方的主权,在经济方面要做到互惠共赢,并在未来的历史进程中进一步做到分享与共享,在宗教与文化方面,要做到相互宽容,相互学习吸收,以利人安世为宗教文化对话的宗旨。
三位嘉宾耐心地回答了老师和同学们有关文明冲突的问题,并仔细分析了导致文明冲突的原因。
(摄影:宋铂杨 编辑:肖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