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学校召开“武大精神”第二场研讨会,专家学者、师生代表汇聚一堂,畅所欲言。此前学校于4月26日召开了首场研讨会(详见本报1306期第四版)。
在研讨中,与会学者从不同视角,座谈研讨,或深刻揭示“武大精神”的内涵,或提出总结“武大精神”的角度与途径,或结合自身经历,阐发“武大精神”的魅力所在。
大家纷纷表示,大学精神是大学文化的灵魂,每所成功的大学都离不开大学精神的支撑。在120周年校庆即将到来之际,认真总结、凝练“武大精神”正当其时,意义重大。校训“自强、弘毅、求是、拓新”是“武大精神”的重要体现,总结凝练“武大精神”既要古今贯通,又要体现时代性,具有自己的独特风格,并得到大家的普遍认可。
校党委副书记骆郁廷出席两场研讨会并指出,大学精神是大学根本的办学理念和价值观念,内在地决定着一所大学的本质特征,深刻影响着每个大学人的为人为学和人生成长,对大学的改革、发展和创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武大精神”是武汉大学120年的办学历程中所创造、沉淀、传承下来的独特的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是武大人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要进一步加强和深化武汉大学文化建设,发掘、凝炼、培育和弘扬武大精神,使之成为全校师生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共同价值追求和强大精神动力。他认为,开展“武大精神”大讨论活动是一项重要的铸魂工程,起到进一步凝聚武大人,激发广大师生和校友的爱校热情,凝聚力量,振奋精神,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作用。
党委宣传部部长胡勇华、副部长罗永宽等参加了两场研讨会。(于海波)
人文社科资深教授刘纲纪:绽放光彩
武汉大学有自己的特殊色彩即特色,“珞珈”就是寓意武大的品格,也可以说是“武大精神”的一种体现,像石头那样坚强,又像玉石那样温润有光泽,“武大精神”既有刚的一面,也有柔和的一面。以“珞珈”为代表的“武大精神”,其实体现了很深的中国古代道家的哲学思想。古代常常以玉比德,光泽而有色彩。希望同学们继承“武大精神”,能珞珞如石,也能坚强润泽如玉,努力绽放光彩。
凝练“武大精神”,要与中国传统文化、武大近代以来在中国大学中的地位与贡献结合起来,这是非常重要的途径。
中国工程院院士朱英国:催人奋进
总结凝练“武大精神”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在120周年校庆即将来临之际,深入领会并阐发“武大精神”的内涵,对于今后发扬“武大精神”,促进学校发展,影响深远。校训“自强、弘毅、求是、拓新”是“武大精神”的重要体现,是武大人为人、为学、为师的真实写照。我在武大工作快50年了,这里有较好的工作环境和良好的精神传承,学术前辈严谨求实、自强自立、真抓实干、艰苦奋斗的精神深深影响熏陶着我们,激励着我们珍惜难得机会,不断进取,努力取得科研成绩。
文学院教授於可训:涵化孕育
武大具有涵化孕育的良好传统,这源于深厚的学术传统、浓郁的学术氛围,它是武大很重要的特质。武大学子走入社会,既具有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的精神,同时基础扎实,深受好评,这些都是武大涵化孕育的结果。
顶天立地、强基固本、自强弘毅、求是拓新,把这几方面结合起来,是对“武大精神”比较完整的表述。顶天立地是责任和义务,强基固本既是武大的历史传统,也是一种精神,自强弘毅是人格和意志,求是拓新是行为指导、发展目标和方向。
水利水电学院教授董文楚:求知奉献,报国为民
50多年前,工学部从武汉大学分离出去,50多年后又回来了,像一家人团聚,有了归属感。工学部素有“求知、奉献、报国、为民”的优良传统,影响着一代代师生,在新的形势下,应继续发扬光大。“自强、弘毅、求是、拓新”八字有它的深刻内涵,起到了凝聚人心促进发展的作用,是“武大精神”的重要体现。
历史学院教授李工真:个性与特色
武大有精神,但是“武大精神”到底是什么,这是我们要真正解决的问题。武大发展历史中,哪些是特有的气质、气度与文化,要好好总结提炼。凝练出的“武大精神”要富有个性与特色,让人耳目一新。作为武大人,我观察老一辈武大人,发现他们骨子里有一股傲气,这也可以说是由“自强”所产生出来的。精神要发挥应有的作用与价值,“武大精神”是要不断传承并体现在具体实践中,指引学校前进方向。
历史学院教授李荣建:大胸怀大手笔大视野
大胸怀、大手笔、大视野,是武大人的特点之一,也是“武大精神”的一个亮点。武汉大学具有海纳百川的大胸怀,广泛吸纳各种人才,不论是土生土长的人才,还是外来人才和海归人才,武汉大学均敞开大门,欢迎他们来校发挥其聪明才智。因此,武汉大学名师荟萃,英才云集。
大度不仅表现在武汉大学学者身上,同样体现在科学研究上,即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包容各种学术观点,让大家畅所欲言,见仁见智。
武汉大学教师大多具有宏伟目标和远大志向,大家工作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同时精诚合作,齐心协力推出精品力作。此外,他们普遍具有开阔的学术视野,关注世界大事和学术前沿,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不少教师都有在国外留学或访问的经历,并且善于和国内外同行沟通与交流
测绘学院教授闫利:立念立人,求真求实
大学精神一定要有历史沉淀,同时独特具有个性,总结“武大精神”要结合特定的历史背景。“立念、立人、求真、求实”是“武大精神”的重要内涵。为什么要“立念”?《左传》提到“立德、立功、立言”,指人要有德性,对社会要有贡献,要言而有信。此外,就是培养人的问题,“立人”是大学的重要使命。“求真”永远是大学、学者追求的真理。无论是求学还是治学,都要有严谨的作风,做到“求实”。
数学与统计学院原党委书记尹常倬:整体规划,同步推进
武大校训也是“武大精神”的表现形式,既是传承,也是积淀,师生员工和校友都耳熟能详。此外,校训还有武汉大学的特质。总结凝练“武大精神”,使之成为广大师生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动力,同时要与校园文化建设整体规划、同步推进,以抓“武大精神”为纲,纲举目张,推动整个校园文化的建设,从而提升武汉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和软实力,促进学校改革发展,实现办学目标。
艺术学系青年教师易栋:传承久远
阐发“武大精神”,应区分历史轨迹和文化传统,对武大历史和传统深邃解读,同时要尊重和承续历史传统。阐述“武大精神”,就是要使其更加具有时代感,外延更加广阔,更加诗化上口,传承久远,成为美称,在学校发展历史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灵秀、恢宏、顶天立地、格调高华、济世泽群等,是武大的重要特质,是提炼“武大精神”的重要视角。
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刘亚敏:历史与价值原则统一
有精神,才叫大学,大学精神的内涵,具有三个最基本的思想意蕴:大学精神就是大学的“自由”,是大学的内在超越,是大学的质的规定性。一言以蔽之,大学精神就是大学立足于本性,在自由地实现内在超越的过程中所凝聚、体现出来的特质和风貌,是大学质的规定性。
正值校庆之际,发起关于“武大精神”的讨论,意义重大。但“精神”不是设计出来的,更不是想象出来的,这个认识需要基于历史的确定性和终极目的的指向性,即历史原则与价值原则的统一。“自强、弘毅、求是、拓新”校训诠释的就是“武大精神”。武汉大学从历史中走来,“自强”既是历史赋予的精神内涵,也是武大人敢为人先、生生不息的精神体现;“弘毅”是武汉大学作为一方教化之重镇,发挥“新民”之效的真实写照;“求是”是求真、稳健、“违千夫之诺诺,作一士之谔谔”的坚贞不屈的品格;“拓新”是批判、超越的终极追求。无论是过去的各项教育教学制度的创新,还是当下“三创教育”理念之执守,抑或是师生时时持反省批判姿态与目光而营造的校园气息,再看看治校者们实务治校、勇于实践的激情与担当,均是以校训为宗旨,为的是使我们的家园不在“常态”之中沉沦,不断超越更新,创造更高远的意识境界、生存境界。
校庆学生参与委员会主任王远方:引导跨越发展
百余年来的发展记录了武大的成长、进步、挫折、坎坷,也记录了武大的发展、成就、骄傲、自豪。百余年的砥砺,武大人凝聚了“自强、弘毅、求是、拓新”的校训理念与精神,而这些在今天依然引导着武大人努力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依然激励着武大人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依然推动着武大人努力实现顶天立地的“武大梦”。当前,对于我们来说,更加全面、深入地把握、认知、贯彻“武大精神”,对于武汉大学120周年校庆筹备工作的顺利进行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作为校庆学生参与委员会成员,应深入宣传发掘,继承弘扬,凝心聚力,协同参与,争创辉煌,共享盛事,进一步将“武大精神”贯彻到学生参与校庆的筹备工作中。
校学生会副主席张墨:自由的学风
在武大待了将近4年,这个夏天我将毕业,告别这个全国最美丽的校园。对于这个学习生活了几年的地方,我的感受也是最为真切。校训“自强、弘毅、求是、拓新”一直激励着我们在知识的天空自由翱翔。“自由”是“武大精神”的一个重要特点,在独立自由的学术研究环境下,师生从事自己感兴趣的学术研究,这是无比惬意的事情。
“新时期武大精神探究”课题组成员、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2010级本科生梁宇:继承与发扬
时代的变迁使得大学在不断适应中调整自己的定位,大学精神也随之变化,尤其对于一个逾越百年、横跨世纪的大学来说,经过历史的积淀,大学精神也愈见囊括各个时代人文主义教育价值观和社会本位教育价值观的精髓。大学精神是一个大学的主流价值观以及备受认同的精神,因此它有一定的共同性、抽象性和概括性,我们不能单从个体角度提炼大学精神,应当从群体的角度以及价值观的角度抽象出大学精神。凝练“武大精神”需要师生广泛参与,传承“武大精神”需要学子以实际行动践行。
http://news.whu.edu.cn/paper/?paperid=80&pageid=290
(稿件来源:武汉大学报第1307期 编辑:田业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