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世兴
我是物理班2013级的学生,2015年8月被国家留学基金委优秀本科生交流项目派遣到美国杜克大学学习,现将体会写下来和大家分享。
杜克大学虽然规模不大,但是内部配套设施齐全,拥有各种不同风格特色的餐厅、商店等,生活基本无忧。杜克大学物理学院坐落于西校区,我们的住宿地点和授课教室也全部在西校区,免去了通勤方面的困扰,绝大多数生活用品校内及周边商店均有出售。
课程学习和独立研究是此行的主要任务。杜克大学的课程按照难度标记课头号,其中500以下为本科生课程。一学期至少需要完成四门主干课程,另外可选修一门半学分的体育或艺术类课程。我选的四门课程分别是量子力学(PHY 464)、拓扑学(MATH 411)、生物物理导论(PHY 414)以及独立研究项目(PHY 493),其中前三门为讲座式,最后一门独立研究属于科研性质。一课时50分钟。
除了课堂上教授讲课,一般每周还设有两次教授答疑时间,学生自愿参加。我选修的“生物物理导论”,每周一为教授讲座,主题为“生物物理前沿成果背后的物理学原理及生物学应用”,既有理论知识也有相关科研器材的原理讲解。周三为前沿论文的阅读展示环节,每周同学们按照课程安排进行分组,阅读一篇国际顶级期刊论文,并由其中一个小组以作者的视角使用幻灯片进行展示,其余小组以同行评审的视角阅读并撰写审稿报告,在锻炼科研成果含金量鉴别能力的同时,我的英文写作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这门课不进行期中期末考试,期末前每人独立查询一篇近期论文并将其作为“原始数据”,完成一份科研基金的申请报告。
“独立研究项目”这门课,我选择跟随约书亚·索科拉尔(Joshua Socolar)教授进行准晶体的计算机模拟和周期性晶格近似方面的研究。准晶体是凝聚态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以其晶格的短程有序但是长程无序的“准周期性”著称。我的工作是使用计算机建模构造出准晶体的晶格模型,试图寻找到最接近于准周期性晶格的近似方法。
在这一过程中,我的计算机编程能力有了很大提升。由于是研究性课题,许多相关的问题需要自己思考,这也极大地提高了我的独立学习与研究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教授的帮助与指导很重要,教授耐心的讲解令我印象深刻,十分感动。
在课程学习中,我和同学感受到,课程容量可能小于国内相应课程,比如量子力学,国内一个学期就能结束的课程,在杜克大学要讲授一个学年。我想,这是很多人认为美国课程简单的缘故。但是成绩评定十分严格,每次作业都会评分,严格按照占课程计划中规定的比例算入总成绩中。
老师们对所讲授的课程十分认真,每门课程都有专门的课外答疑时间。如果作业无法自己独立完成,可以在答疑时间向老师请教。这些作业题目对于老师来说自然十分简单,有些题目甚至我自己期末复习时都觉得可以轻松应对,但是答疑时老师十分有耐心,一步一步启发我找到思路解决问题,丝毫没有因为简单而觉得浪费时间。
有一次,课本对一个定理标注“比较复杂”,就此一笔带过。周末去上答疑课时,老师说他完成了这个定理的推理过程。整个推理用了十余张纸,老师把手稿复印后发给我们。
此外,老师经常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讲解某一知识的应用,或是介绍其它文献中更高明的解决问题的思路,这种专业性和专注度令人景仰。
(稿件来源:武汉大学报1391期3版 编辑:肖珊)
http://newspaper.whu.edu.cn/pap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