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

首页 >> 校园文化 >> 缤纷校园 >> 正文

【看世界】我在哥廷根大学

发布时间:2015-11-09 09:18 来源:武汉大学报社 阅读:
A A A

 

学生记者:韩弦君

大三时,我有幸得到去德国哥廷根大学交流学习的机会,一年下来收获良多。

哥廷根大学始建于1734年,拥有悠久的历史,属于传统的大学城,是“没有校门和围墙的大学”,教学楼散布在城市的各个地方。至2014年,与哥廷根大学相关的诺贝尔奖获奖人数为47人,为德国大学第1,世界大学第10位。在各个领域都有众多的知名校友,如:德意志帝国宰相俾斯麦、德国著名诗人海涅、中国国学大师季羡林等。

哥廷根大学是综合性大学,开设了各种专业。作为德语专业的本科生,我在德语语言文学系交流学习。这个专业的专业课程分为VorlesungSeminar,即以理论为主的大课和以讨论为主的小班教学课程。而Seminar又分了BasisseminarAufbauseminar,即基础的讨论课和进一步深入学习的讨论课。同时Basisseminar会有配套的Tutorium,即辅导练习课,帮助学生巩固课程,以便更好、更扎实地掌握所学知识。

这里还有语言中心,专门为外国学生、访问学者提供德语基础课程,比如听力、阅读、写作、口语等。我们可根据自身德语水平选择相应课程,同时还可以与来自不同国家的德语学习者交流,分享德语学习心得,共同进步。

德国大学和国内大学的课堂有所不同。这里的高科技设备很普及,每个教授和老师上课都会使用课件,学习所需要的材料和作业也都被上传到学校系统中。学生可根据需求,将课件和资料直接打印,或下载到电脑、ipad中带到课堂上使用。

课堂上学习气氛浓厚,同时不失活泼。学生们上课时注意力很集中,参与度很高。如果有不明白的问题,可以随时打断老师进行提问,老师和学生自由讨论,发表观点。课堂上除了老师讲解理论知识,讨论是十分重要的环节,思考和交流的过程远远比记住一个结论重要得多。考试则和国内差不多,有笔试、口试、写论文和发表演讲这几种不同的形式。

哥廷根大学的学术气氛浓厚,学习环境也很自由。图书馆总能看到在学习的学生,天气好的话,学校草坪上随处可见正在阅读的学生。在这样的大环境中,我们能不由自主地静下来、沉下去,踏踏实实学习。

在这里我还有幸找到了一名汉学系的语伴。她辅导我学习德语,我辅导她学习中文。我们每周都有固定的时间在一起学习交流。这种方式不仅对提高德语有很大帮助,还能直接比较中国人和德国人各个方面的不同。在互相进一步了解对方文化的过程中,也消除了一些偏见和误解,我觉得很有意思也很有意义。

除了辉煌的历史和众多的名人,哥廷根还是一个干净、宁静又美丽的小城市。它不像我们耳熟能详的欧洲大城市那么繁华,面积也不大,居民大多为老人和学生。生活节奏慢,环境好,适合老年人居住,许多德国年轻人认为它“无聊”。对年轻人来说,它确实缺乏活力和大都市时尚元素,但它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魅力,可以让人真正沉静下来,认真思考、做学问。我想这也许是哥廷根大学能有那么多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原因之一吧。

由于学生人数太多,交流生被安排住在私房里。我住在一栋两层小楼里,附带一个漂亮的小花园。房东Rossbach太太非常友好、和蔼可亲,对中国文化感兴趣,她给我提供了很多帮助。

不得不承认德国食物确实不算好吃,而他们对美食似乎也没太大追求。Rossbach太太平时就吃面包和土豆沙拉,只有在过节家人来看她时才吃得丰盛一些。学校食堂每天提供各种西餐:香肠、薯条、意面、炸猪排、沙拉等。在我们中国人看来,最“黑暗”的料理,应该是不知名且味道奇特的蔬菜配怪味沙拉,很遗憾一直到现在我都还没适应。

在德国生活的这段时间内,印象最深的有两点。德国人整体素质高,就如中国人对德国人的印象一样,他们大多严谨且很守规矩,在公共场合很安静,不会大声喧哗,很乐于助人,这一点真的很值得我们学习。另外,他们经常罢工,虽然罢工是公民维权的一种方式,但确实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稿件来源:武汉大学报1374期第3  编辑:肖珊)

http://newspaper.whu.edu.cn/paper/

最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