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报道

首页 >> 专题报道 >> 正文

【党史人物】刘华清:大别山走出来的中国“航母之父”

发布时间:2021-11-17 14:29 来源:历史学院 阅读:
A A A

作者:刘礼堂、胡艺航

刘华清,1916年10月20日出生,湖北大悟县人,1929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参加革命,任村红色小通讯员和儿童团长、团支部书记,同年12月转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土地革命时期,刘华清历任陂安南县军区指挥部少共团委书记,红安中心县军区指挥部团委书记兼少共县委书记,中共鄂东北道委会秘书及鄂东北游击总司令部交通队政治指导员、秘书科科长。1934年11月,他参加了红25军长征。先后任军政治部组织、宣传、文印科科长。1935年9月,红25军长征到达陕北后,刘华清历任红15军团政治部敌工部科长,红78师政治部宣传科科长,红31军司令部作战科副科长,红军援西军机要科科长,参加了陕甘根据地第三次反“围剿”和劳山、榆林桥、直罗镇、东征、西征、山城堡等战斗。

解放战争时期,刘华清任晋冀鲁豫军区第2纵队6旅政治委员,率部参加了上党、邯郸、出击陇海路、定陶、巨野、鄄城、滑县、豫皖边战役和豫北反攻作战。1947年6月,率部随晋冀鲁豫野战军挺进大别山。1948年率部参加淮海战役,转战桐柏、江汉地区。1949年春,任第二野战军军政大学政治部副主任、主任、校党委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刘华清历任西南军区军政大学党委书记兼政治部主任,第二高级步兵学校政治部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0军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大连海军学校副政治委员、校党委书记,第一海军学校副校长兼副政治委员。1954年8月,赴苏联伏罗希洛夫海军学院学习。1958年回国后,相继任海军旅顺基地第一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北海舰队副司令员兼旅顺基地司令员,国防部第七研究院院长,国防科委副主任,海军副参谋长,海军司令员,中央军委副秘书长、副主席等职。

1955年,刘华清被授予少将军衔,并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曾任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是中共第十二届中央委员、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治局常委。1988年晋升为上将军衔,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勋章。2011年1月14日逝世,享年95岁。


早年追随革命

1916年10月20日,刘华清出生在湖北省黄安县刘家院子(今大悟县吕王镇刘垸村)一个世代贫苦的农民家庭。7周岁上小学,师从中共地下党员徐月波。徐老师不仅教他历史、地理、语文、算术等课程,还经常给他传授革命道理,宣传革命主张,在他少年的心中播下了革命的火种。

20世纪二十年代,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八七”会议之后,全国农民运动风起云涌,土地革命迅速成燎原之势。1925年底,少年刘华清在党员刘汉卿(堂兄)的影响下,直接参加了革命活动,担任儿童团长及通讯员,传递革命情报,从事革命工作。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刘华清仍然冒着生命危险为鄂豫皖地下党组织传递情报,并参加了黄麻起义。起义军成立了黄安县农民政府,刘华清也参加了中国工农革命军鄂东军,在黄陂木兰山一带展开游击战争。1928年,鄂豫边区革命斗争蓬勃发展,中国工农红军第11军第31师在徐向前指挥下,连续三次粉碎了国民党的“三次”围剿。到1929年,鄂豫边区苏维埃政权纷纷成立。刘华清的家乡也建立起了苏维埃革命政府,13岁的刘华清被推举为儿童团团长,从此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红色革命歌曲的填词家

1981年解放军总政治部重新发表《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这首歌曲时,标上了词作者:程坦。经专家考证,这首歌不仅是首红军歌曲,而且产生在红25军长征前的鄂豫皖苏区。具体就产生在今湖北大悟、红安、麻城一带,而且还凝聚着刘华清的心血。

当年在鄂豫边区产生过两支词和曲都不同的歌曲,一是《土地革命歌》,二是《红军纪律歌》。就具体内容而言,尤其是后者,与《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曲较为相似,但并不是这首歌。1934年9月,程子华来到鄂豫皖苏区,传达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中共鄂东北道委秘书长程坦听过传达之后就萌生了将其改编为歌词的念头,然后仿照《土地革命歌》歌词的写法,把改成的歌词填到了《土地革命歌》的曲里去,并在红25军的一个团里教唱。因在同年11月,红军被迫长征,原有建制被打散,就没有传唱开来。1935年红25军进入陕南,为了配合红军的纪律教育,程坦又根据回忆把这首歌的歌词写出来,交给了时任红军宣传科科长的刘华清。刘华清做了些加工润色,把词又填到了《土地革命歌》的曲里去。这比宣讲《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更富于艺术色彩,且容易牢记。刘华清亲自刻腊版,油印歌曲,并下到连队去教唱。从此,这首濒临失传的歌曲经战士们嘹亮的歌声,再一次响彻云霄。

1935年9月,红25军到达陕北,刘华清和程坦又对歌词进行了加工整理,重新油印并且在红25军与其他部队合并组成的红十五军团机关报《红旗报》上发表,这首歌曲也就在当时陕甘宁边区所有的红军部队中传唱开来。日后刘华清回忆此事时说:“当时程坦编出歌词后,我就帮他把歌词填到曲里去。”


主政海军:中国的“航母之父”

刘华清一生与海军结下了不解之缘,曾三次赴海军任职。1952年2月,中央军委任命他到大连海校担任副政委。1961年8月调任第七研究院院长,离开了海军。1970年12月,中央军委任命刘华清为海军副参谋长。1975年8月,因工作需要调至中国科学院,二次离开海军。1982年8月,中央军委任命刘华清为海军司令员,他再一次来到了海军。刘华清三次主政海军,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正规化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在旅大步兵学校任副政委、副校长期间,特别是组织大规模的海岸防御战役演习,为部队在新形势下战争抗登陆战实战演习,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刘华清在任海军副参谋长期间,分管造船工业和科研工作,他领军完成了“051型”驱逐舰的全面试验完型工作,主持了中国第一艘攻击型核潜艇“长征一号”的建造、试航、完型和投产,为人民海军拥有核潜艇作出了重大贡献。

1982年8月刘华清任海军司令员时,制定了海军发展战略,人民海军开始由“近岸防御”向“近海防御”转变。制定了人民海军“三步走”战略,这一重大军事战略,增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海权意识,将载于军史史册。

当人们看到中国首艘航空母舰“辽宁号”游弋在波涛汹涌的蔚蓝色大海上时,无不想起中国的“航母之父”刘华清对中国发展航母所倾注的心血。

早在1970年,刘华清就组织过航空母舰的专题论证,并将详细的工程方案上报国防科工委。1982年任海军司令员之后,力排众议,力挺主造航空母舰。虽然当时中国经济条件有限,但他有着军人的执着与坚定,绝不放弃。1986年,他说航母总是要造的。1987年,他又提出:搞航母,不能等,到2000年航母还要考虑。他当时提出的战略设想为:“七五”开始论证,“八五”搞研究,对平台和飞机的关键课题进行预研,2000年视情况上型号。

虽然刘华清在任期间因各种因素未能成形,但是却促使了许多与航母相关的预研项目上马,为我国的航母建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誉刘华清为“中国航母之父”当之无愧。(作者刘礼堂系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党委书记、胡艺航系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党政办公室副主任)

(编辑:肖珊)

最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