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武大

首页 >> 媒体武大 >> 正文

他一生致力于让杂交稻造福世界

【湖北日报】武大师生深情追忆朱英国院士

发布时间:2017-08-14 13:53 来源: 作者: 湖北日报讯记者 韩晓玲 通讯员邢知博 肖珊阅读:
A A A

昨日,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先驱者和杂交水稻事业重要奠基人之一、武汉大学朱英国院士遗体告别仪式在武昌举行,各界人士共同送这位可敬的农田院士最后一程。

武大师生深情追忆朱英国院士。而他的高尚精神,激励着师生们继续前行。水稻育种是一份十分艰苦和需要无私奉献的工作,没有坚强毅力和坚韧不拔的精神是无法做出成绩的。正是朱院士的坚持不懈,才有了武大杂交水稻研究的原创特色和竞争优势。朱英国院士团队成员、武大生命科学学院朱仁山教授说,在追随朱老师的33年里,其勤奋、坚韧、乐观、忘我的工作作风深深影响了自己。

他动情地说:担负起朱老师时刻放在心上的粮食安全责任,为实现他国富民强的科学家梦想而努力奋斗,是我们告慰他的最好方式。

生科院陈学峰教授回忆,他博士毕业后,在朱院士的支持下,赴美国进行几年博士后训练。老先生总是像父亲一样,关心他在国外的学术成长和生活情况,勉励他努力进取,早日归国,把事业扎根在祖国。

在朱英国院士的引导和鼓励下,陈学峰携夫人于2013年底回到珞珈山。他说:先生为人朴实平和。他对国家和民族强烈的责任感、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和严谨求是的治学态度深刻影响着我,这是先生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必将使我终身受用。

朱英国院士的几名青年弟子感触地说:导师在与疾病斗争的近3年里,依然坚持到实验室工作和下田,为杂交水稻事业、基地建设和研究生培养呕心沥血,常常使人忘记他是个病人。

为朱英国院士担任秘书的生科院2003级博士生黄文超说:“201372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鄂州实验基地视察时,朱院士一遍又一遍整理着校徽。他说,自己是代表武汉大学向总书记汇报工作。他如此热爱学校、热爱杂交水稻事业,一直希望带领团队,让红莲型杂交稻造福世界。

即将读博士的罗肖陨,陪伴恩师走过了人生的最后一段时光。9日凌晨,朱英国院士抢救无效去世,他悲痛不已,无法相信:在陪护的几天里,总是慈爱地笑着和他聊实验、每晚睡前对他道一声辛苦了的老师,就这样永远地离开了自己。就在头天晚上,病床上的老师还关切地问起他实验的情况。你们这一代年轻人是国家的栋梁,要以国家的粮食安全为己任。老师的殷殷叮咛,铭刻在罗肖陨心头。告别了恩师,他暑假里将继续在鄂州实验基地观察水稻生长情况,默默践行自己内心与恩师的约定。

博士生肖海军说,在朱老师住院的这段日子,朝夕相伴,他更加深切地感受到导师对国家、对三农事业的融入血脉的爱。老师生前有两件事放不下——水稻事业和科研团队。他对我说得最多的话是,年轻人要以事业为重,要有一种百折不挠的精神。

肖海军感叹:导师的微信昵称是红莲,简简单单的两个字,却力如千钧压在团队成员肩上。

http://hbrb.cnhubei.com/html/hbrb/20170814/hbrb3158389.html

(稿件来源:《湖北日报》2017814日 本网编辑:吴江龙)

最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