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与风景有缘,总是离不开山山水水。翻译家杨静远在《让庐旧事》中说:乐山“城虽小,却得天独厚,像被岷江、大渡河、青衣江三条玉带系着,乌尤山、凌云山两只翡翠镶嵌着的一颗明珠,景色绝佳。城的形状呈锐三角,又长又尖的尾端沿着岷江向北伸出,江边一条公路通向峨眉和成都,水路则直下重庆、三峡、武汉,交通还算方便。城内市容整齐,商业区绿荫夹道,相当繁荣,物价低廉……1939年夏以前,当重庆、成都等大城市都被敌机骚扰得永无宁日时,这里从未有敌机光顾,是仅有的好读书的清静福地。”
选址乐山的理由,王星拱校长在《本校迁校经过及迁校以后处理校务大概情形》中归纳了六点:“(一)该处尚无专科以上学校之设立;(二)地处成都之南,叙府之西偏北。水陆交通,均称便利;(三)生物矿物,产蓄丰富,可资研究,以备开发;(四)民情风俗,颇为朴素,而文化程度亦不低于其他大城市;(五)公私建筑物颇多,其破旧者加以修理,即能通用;(六)地方深入内地,不易受敌机之威胁,学生可以安心读书。”
本来是受四川大学之聘的钱歌川在乐山访友时被武汉大学给“收买”了,他在一篇文章中写道:“乐山是四川的一个重镇……风景既那样动人,交通又这样方便,乐山市面的繁华自是必然的结果。抗战之初,国立武汉大学,由武昌迁到此地,更增加了许多新学分子,布满了一城的文风。县里养蚕的事业,素来发达,男耕女织,古风犹在。大家安居乐业,无论从那一方面看去,都不失为一块乐土。”(《乐山浩劫》)女作家苏雪林也是对乐山赞誉不已:“以商业隆盛,交通便利著称,而风景之优美,尤其脍炙人口……这个三角形的小城,两面临江,一面倚山,出门一步,则如画的江光,青苍的岭色,轮囷的老树,缥缈的云烟,到处与你心目相招挑,步履相追逐,城市山林之美,合而为一,在国内一切郡县中确也少见。试问南方炮火喧天,我们还能在这样环境里自自在在的读书求学,难道不是幸福?”(《乐山惨炸身历记》)
1938年2月3日,武大致函四川省政府,请求将乐山文庙等处拨为校舍。
2月21日,武大召开第322次校务会议,议决迁校问题,“呈商教育部:四年级学生留校上课,一、二、三年级学生暂迁嘉定,并于暑假后酌量情形,再行商迁贵阳。”26日,教育部批准武大迁校方案。
3月31日,四川省政府回复武大,已电商四川省第五区专员公署遵照执行,该署也表示努力照办并予以协助。这样,武汉大学的去向问题得以解决。
http://www.cnepaper.com/lsrb/html/2015-06/07/content_1_2.htm
(稿件来源:《乐山日报》2015年6月7日 本网编辑:吴江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