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通讯员黄佳倩子)近日,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决赛结束。我校9项作品获奖,荣获全国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和三等奖6项,并获得优秀组织奖。
我校获得全国一等奖的项目为“基于三维Fe-Mo-S碳毡电极的光电联用水处理装置”和“新型自驱式多功能生态净化浮岛设计”。“基于三维Fe-Mo-S碳毡电极的光电联用水处理装置项目”由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教师黄理志、动力与机械学院教师曾洪涛指导,杨攀等学生完成,通过对反应机理的创新和反应器结构的优化,实现了有机污染物的高效矿化脱毒,对废水中COD的去除率超过95%。“新型自驱式多功能生态净化浮岛设计”项目由动力与机械学院教师顾昌指导,叶葳等学生完成,在现阶段水体曝气技术的基础上引入太阳能发电和超声波除藻两种技术,并对水体曝气环节进行改进创新,研发了新型自驱式新型多功能生态净化浮岛。
由动力与机械学院教师胡雪蛟指导,雷舒婷等学生完成的“基于相变蒸发的新型水电联产装置” 项目获得全国二等奖。该项目旨在开发一款利用低品位余热的新型、高效、可靠的一体化水电联产技术,缓解淡水、电力短缺的问题,提高能源利用率的设备。
获得全国三等奖的6项作品分别为:“一种基于天然材料的生态固滩装置”、“低氧复合生物系统结合高级氧化技术处理垃圾渗滤液”、“新型多功能生态引水装置”、“绿码满屋——基于高效低阻空气滤材的梯级送风洁净室设计”、“一种基于电能路由器的家庭能量流动调节装置”和“建筑的‘散热皮肤’——一种新型智能仿生降温膜”。
动力与机械学院有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参赛组织工作由学院牵头负责,成立了竞赛委员会和和专家委员会,并聘请了多名历年竞赛的优秀指导教师指导。疫情期间,动力与机械学院、水利水电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城市设计学院和资源与环境学院等10个学院的近150名同学和20名校内外指导教师积极备赛,参赛师生充分利用“线上+线下”的模式积极备赛。经过为期半年的筹备、三轮评审和四轮培训,我校专家评委和指导教师对参赛项目进行一次次打磨,参赛学生根据专家意见反复修正,最终完成了15项书写格式精准、原理应用准确和模型设计美观的参赛作品。最终实现了相较于前3年获奖质量和数量的突破。我校项目作品装置设计美观,答辩准备充分,受到了评委的一致好评。
据悉,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是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主办的全国性大学生学科竞赛,在宣传节能减排的重要意义的同时,不仅增强了大学生的环保意识,也响应了国家节能减排的号召。
(供图:动力与机械学院 编辑:付晓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