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资讯

首页 >> 武大资讯 >> 武大要闻 >> 正文

【记者调查】武大羽球精神:从风雨到卓尔

发布时间:2019-11-06 12:06 来源:武汉大学报社 阅读:
A A A

策划:肖珊

执行:王钦钰

撰稿:王钦钰、李思捷、曾佳玲

出品:武汉大学大学生新闻社


从工学部体育馆的羽毛球课堂到风雨体育馆(师生习惯称为“风雨操场”)的日常约球,从院级羽毛球比赛热烈组织到中国大学生羽毛球锦标赛再创佳绩,武汉大学的校园羽毛球氛围始终浓厚热烈。这种氛围的形成,离不开武大人的运动热忱和武大重视体育教育的优秀传统。

军运会羽毛球比赛在武大举办,显示出,我校在人才培养中充分重视体育的教育理念与国际军事体育理事会“将体育融入到教育中”的努力追求的深度契合。

从大学生日常的羽毛球切磋到世界高水准羽毛球赛事,从风雨到卓尔,从武大人到世界军人,这其中闪耀的是同一种体育精神。


风雨体育馆:生生不息的运动热情

与宋卿体育馆相望,在热闹的桂园操场一旁,坐落着武大人熟知的“风雨体育馆”。尽管从外观上看,风雨体育馆常被吐槽为“像活动板房一样的体育馆”,但是,馆内设有羽毛球场地、乒乓球场地、跆拳道场地等多种运动场地,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一直是武大人进行室内羽毛球运动的首选。

校园内活跃着人数众多的羽毛球业余爱好者。数学与统计学院羽毛球队大二队员张艺濒,作为校级比赛男子双打亚军,原本以为这是一项“不太需要用到肌肉”的运动,正适合自己这种肌肉不强的人。很快地,他发现自己想错了,刚开始打球时,每次打完后胳膊会酸痛很久。

当被问及何时真正爱上羽毛球时,张艺濒说:“看运动员们比赛的时候!我喜欢那种节奏,那种击球爆发的声音,简直令人融化。而且运动员们打起球来有缓有急,具有舞蹈一样的美感!”

文学院2018级学生刘书辰说,“虽然我的球技很菜,但羽毛球带给我的快乐非常多。”

途经风雨体育馆时,总会听到有力的击球声。如果驻足,透过玻璃窗向内瞧,则总会看到跳起的挥拍人影。在明亮的馆内,跳跃的身影洋溢着一种动人的美感。


火热的约球文化:体育精神的动人之处

武大学生打羽毛球的氛围相当浓厚,约球火热,抢场激烈。学校吸引了一大批优秀的高水平运动员来校求学,同时通过学校精细化的培养和严格管理,为社会培养一大批既有体育专长、又具备一定能力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其中就包括羽毛球高水平运动队。

这支羽毛球队的实力十分强劲,屡创佳绩。在过去的一年中,校队荣获高校杯男团、女团冠军奖杯,在中国大学生羽毛球锦标赛中创造了武大历史最好成绩,也创造了该项赛事的全国新纪录。

校队有一个历史悠久的群,许多人已经毕业成家,仍然常常回校约球,甚至在比赛前夕回校带参赛选手训练。

大三女生李季瑶是校队健将之一,在2018年中国大学生阳光体育羽毛球赛中勇摘女单桂冠,成为武大历史上第一位羽毛球全国女单冠军。她还有一个身份:武大羽毛球协会会长。

李季瑶介绍,武大羽协1997年成立,是一个兼具大众性与专业性的社团组织。它既面向全校所有的羽毛球爱好者,为大家提供平台,让更多的人喜欢羽毛球,通过羽毛球这项运动获得快乐;又会举办面向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新生羽毛球赛和校级羽毛球赛,选拔表现突出的同学加入校羽毛球队,进行严格高强度的训练,参加全国性的比赛。

“一起打球比赛,一起流汗流泪,最后成了一辈子的朋友,一辈子牵挂的队友。”一代代人的青春岁月在这里交叠,穿越时空的情感维系,一生难忘的热血经历,薪火相传,心意相连——这正是羽毛球协会独特的魅力与文化,也正是体育的动人之处。

体育运动中蕴含的体育精神总能深远地打动并塑造我们。在谈及羽毛球最打动自己的精神是什么时,李季瑶脱口而出,“永不言败的拼搏精神”。

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校队日常训练安排在周二、三、五的下午,下课后马上开始,六点半才结束,此时晚课又正好开始,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再加上平时大家还经常私下相约练球,李季瑶笑着说:“感觉自己每天都在运动。”

打球贯穿了校队成员的每一天,漫长而辛苦的训练,在普通人看来枯燥劳累,这些可爱的队员们坚持了下来。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热爱。

“热爱”,也是这支球队团魂的重要内核。“共同热爱彼此所热爱的,所以我们走到一起——是不是像极了爱情?”李季瑶笑着说,“最纯粹和最简单的,也是最感人的。”

“一周五练,周一到周四技术训练,周五身体素质力量训练。”这是羽毛球高水平运动队队员马艺丹的训练生活,暑假40℃高温时在操场跑圈,湿冷的冬天在体育馆洒汗——工学部体育馆大概是马艺丹最熟悉的地方了。

对校队队长刘寅来说,一天不打球,生活就像缺了点什么。在武大的三年生活,除了接受系统科学的训练,精进竞技水平以外,丰富的学习资源也使他获得了另一种意义的成长,成为一个文体兼修的大学生。


卓尔体育馆:武大人的智慧球馆

卓尔体育馆自竣工以来,对武大学子一直有着独特的吸引力。2018年、2019年的本科新生开学典礼都在这里举行,已使武大学子感受到了卓尔体育馆内的宽阔气派。而军运会的成功举办,则将大家的目光再次聚焦在这座簇新的体育馆上。

卓尔体育馆位于文理学部杨家湾教学区,总建筑面积3.72万平方米,是目前国内高校规模最大的综合体育场馆之一。卓尔体育馆延续武汉大学一贯的“绿色琉璃瓦”式屋顶,从天而望像是一本打开的书,兼具传统与现代气息,与周边建筑及环境相映成趣。它的落成,为武汉大学这所中国最美校园再添新的风景线。

不同于风雨体育馆和工学部体育馆,卓尔体育馆内部处处体现了高科技的应用。卓尔体育馆的设计采用大跨度钢结构屋盖+智能天窗组成双坡屋面,在修建过程中综合运用了BIM、VR、3D打印、三维扫描等新科技、新应用,场内可容纳8000多名观众。

馆内采用天窗热压通风、自然采光、智能照明等先进楼宇控制系统,其智能天窗可以通过阳光的强度进行不同角度的开合,白天可以节约电灯光的使用,开窗可以实现通风换气,实现低能耗运营,武大人称其为会“眨眼”和会“呼吸”的智慧球馆。

为了满足羽毛球比赛要求,学校还对场馆软硬件设施进行了优化。包括重新规划场馆功能分区,配备标准比赛场地,搭建央视转播专用工作间;馆内支持千兆以太网,实现5G全覆盖。

除此之外,武大相关负责部门还尤为注意细节的处理,例如室内羽毛球比赛场地铺满了绒面更为厚实的地毯,地毯背面有着密密麻麻的吸盘,这样,受到挤压时,地毯更容易吸附在地板上而不易发生位移。而经检测,这所封闭的大型体育馆的温度和湿度则始终保持在25摄氏度和50%左右,力求创造人体适宜的环境,为运动员提供更为舒适的比赛环境。

曾经参加卓尔体育馆内军运会测试赛的校队成员表示,“在这里打球相当舒服,感觉很不一样。”军运会结束后,场馆将用于教学和全民健身,面向学校师生和公众开放。不少同学已在暗暗期待,届时第一时间去卓尔体育馆约一场球。

电气与自动化专业的大三学生肖扬介绍,自己的学校能够承担军运会比赛,这让他备感自豪。


从风雨到卓尔:深度契合的精神内核

往届军运会的承办大多以军方为主,本届军运会则采取军地联合承办的模式,充分发挥了军民融合优势,统合军地力量资源,探索出赛事筹办的新模式、新高度。因此,本届军运会不仅走出了军营,甚至走出了场馆,以积极的姿态融入校园和社会之中。而军运会,正因开放而变得更加精彩。

军运会的成功举办也将促成武大校园迎来羽毛球运动的又一高潮。羽毛球比赛在武大进行,不少学生成为军运会的观众,同时也在校园里掀起一股羽毛球健身热潮。“听说我们工学部的羽毛球场地这几天也增加了几块!”以前一直是乒乓球爱好者的肖扬,已经有了“转项”的计划。

事实上,我校体育教育拥有悠久的历史。早在1899年,学校就聘请了国技教师,修建了体育运动场所,开设了体兵操课。1913年至1923年,学校每年春、秋两季均举行全校体育运动会或远足运动会。1917年,学校规定体育课为一年级学生的必修课。1919年4月,开始实行全校早操制度。1933年,各学院相继成立了学生体育会……一直以来,学校高度重视学生健康发展,突出体育教育在学生综合培养中的重要作用,结合自身依山傍水的优势,努力打造“山水体育”文化。

除了积极打造优质的体育教学之外,我校还坚持开展“增强学生体质为主、面向全体学生为主、活动普及为主、自助锻炼为主”的群众性体育活动。从宋卿体育馆、风雨体育馆、工学部体育馆到卓尔体育馆,从1899年到2019年,从最初的体兵操课到如今世界级羽毛球赛事的承办,这其中凝聚着一代代武大人为校园体育教育做出的积极探索与辛勤努力。

我校“健康体魄,健全人格,打造双一流大学”的体育教育主旨,与国际军事体育理事会“将体育融入到教育”的开放精神深度契合。除此之外,武大校园始终保持活力的羽毛球文化,以及卓尔体育馆一流的硬件设施,也是此届军运会羽毛球赛事在我校顺利举办的重要前提与保障。

健康的身心离不开强健的体魄,而体育带来的绝不止于健康身体的塑造。军运会的帷幕已经落下,武汉大学“打造山水体育文化,塑造学生健康体质与人格”的目标追求,仍然在一路前行的路上,没有终点。

(稿件来源:武汉大学报1517期3版  编辑:肖珊)


最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