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资讯

首页 >> 武大资讯 >> 武大要闻 >> 正文

大力推进学科交叉 解决国家重大需求

首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申报及学科交叉论坛召开

发布时间:2019-06-26 17:32 来源: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 阅读:
A A A

新闻网讯通讯员乔进、谷岩松为促进不同学科之间深入交流与合作,提升学校解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能力,6月22日,“武汉大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申报及学科交叉论坛”召开。

我校副校长李建成院士,来自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学校自然科学院系、科研机构以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人,已立项项目负责人和财务负责人,相关交叉学科专家,以及科研管理人员200余人参加。

undefined

李建成对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长期以来对武汉大学的支持帮助表示感谢。他指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启动实施以来,广大科研单位和科技人员积极参与,一批批针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技术瓶颈的项目陆续启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完善取得了新进展。武汉大学高度重视,细致工作,取得了较大的进步。特别是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启动以前相比,承担国家重大项目的规模和质量有了很大提高。但同排名前列的兄弟高校横向比较,差距仍然明显。从外部领域看,除了地球观测与导航专项,在许多国家重点发展的专项中尚未形成立体优势,部分专项完全没有参与;从内部学科看,除了测绘遥感领域学科,还有许多传统优势学科没有发挥应有实力,个别学科有待实现突破。依托大项目才能凝聚大团队、培育大成果,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和实施情况,直接影响到后续人才和学科成长质量。

李建成要求各教学科研单位以及广大科技工作者,常怀服务国家发展的使命感,不忘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初心,以此次论坛为契机,通过学科交叉帮扶带动,更好地承接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为国家快速发展做出更大贡献,体现出武汉大学应有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化学药与医疗器械处处长华玉涛作了“医疗器械相关重点专项组织管理工作介绍”的报告,全面介绍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已经部署的重点专项整体情况和医疗器械专项的组织管理工作,并解析了国家部分领域后续规划。他还对武汉大学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培育和申报方面提出建议。

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综合与监督处高级会计师王晶作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经费管理与资金使用”的报告,从财务的角度阐释了国家资金政策,项目经费的申报、管理、使用要求等,并结合案例讲解了中央财政经费的方方面面“红利”与“红线”,为科技人员更好的申报和使用专项经费提供了指导。

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李振介绍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申报流程,分析了我校项目获批情况,剖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他呼吁学校国字号人才、国家级平台和国家A类学科进一步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加大参与力度。

药学院副院长孙宇辉分享了团队成功申报重点研发计划的经验。合成生物学是发展迅速的前沿学科,我校药学院在邓子新院士带领下,经过多年建设发展已经形成了特色和优势。依托组合生物合成和新药发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团队将合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基础同活性天然产物的合成途径解析及异源表达等领域技术需求相结合,申报的合成生物学专项已经通过了评审。他建议,吃透国家指南、凝练研究方向、遴选合作单位和研究队伍至关重要,一定要提前策划,充分准备,防止仓促应对。

论坛第二阶段以生命医学和其他领域的学科交叉研讨为主题展开。人民医院常务副院长王高华,中南医院副院长李志强,口腔医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侯祚勇参加论坛。

三个医院分别从自身优势领域、重点支持政策和学科交叉需求等方面做了报告,希望能在肿瘤、代谢病、感染和免疫性疾病的致病机制研究、快速识别和靶向治疗,器官移植技术以及纳米、复合、抗菌、光电等新材料应用,基因诊断、流固耦合分析、光动力学、声敏剂等新技术运用,新型动物疾病模型构建,医学图像、仪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多个前沿和新兴领域开展交叉研究,充分借助我校生命科学、物理学、化学、材料学乃至信息学等方面的优势,培育新成果,为社会公共卫生和人民群众健康谋福祉。与会专家兴致浓厚,进行了热烈讨论,同时对后续项目落地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据悉,为了提升我校承担国家重大项目的规模和质量,根据学校要求,科发院于年初拟定了武汉大学战略性重大项目培育方案,提出要常态化举办学科交叉论坛。有别于兴趣导向和自由探索为主旨的学术论坛,本次论坛目的明确,需求集中,以国家重大项目申报合作为最终落脚点。考虑到医学领域的交叉需求比较迫切,首次论坛以生命医学为主题。同时探索常态化推进机制,逐步向其他领域拓展,以国家重大需求为牵引,以项目为纽带,提升原始科技创新能力。截至目前,武汉大学自2016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批试点专项启动申报以来,已累计在15个重点专项中牵头获批26个项目,获批中央专项经费约5.75亿元。

(供图: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  编辑:陈丽霞)


最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