珞珈沃土育英才

数智赋能非遗焕新

【珞珈沃土育英才】武大作品亮相2025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

发布时间:2025-06-18 10:50 来源:城市设计学院 阅读:
A A A

新闻网讯(通讯员张静娴、杨青、宁洁)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主办,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工作委员会承办的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近期在福州举办。武汉大学应邀参展,近百件非遗创新作品亮相,集中呈现了学校“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传承创新基地”的建设成果。

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是我国工艺美术领域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的综合性展会,旨在集中展示传统工艺魅力、推动产业创新发展、促进文化交流合作。本届博览会汇聚12万余件精品,吸引了超8万观众现场观展、680万余人次线上参与。

武汉大学本次参展聚焦楚丝织刺绣、传统植物染色两项传统工艺,将近年来创新性研究与教学成果同时搬上了国家级舞台。蟠龙飞凤的刺绣纹样经过数字化解构与创新重组,透过传统神韵展现出现代艺术表现力。兼具文化内涵与设计创意的系列文创产品,体现了设计学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的桥梁作用。

楚丝织刺绣,被誉为“丝绸宝库”的荆州马山楚墓出土丝织品,源自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其奇丽的蟠龙凤鸟纹、精湛的锁绣技艺,是研究楚文化与社会的重要实物史料。武汉大学设计学师生多次赴荆州实地考察,深入荆州博物馆、文保中心、文创基地进行调研,走访王子怡、张先松、汪宣珍等多位刺绣传承人。为了致敬经典,传承瑰宝,两百余名武大师生,历时两年,在《非遗艺术之美》课堂中高精度复刻了楚丝织刺绣纹样,并实现了配色再设计和应用性转化,为2600年前的技艺赋予了新的时代生命力。

武汉大学依托基地的平台优势,构建了“学科建设与美育育人”双驱动的教学模式,将楚地丝织刺绣、植物染缬等非遗项目引入课堂,吸引了来自文学、历史、信息管理、人工智能、新闻传播等多元学科背景的学子。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们深入挖掘传统纹样所蕴含的文化基因与精神谱系,积极探索数字孪生、生成式AI等前沿技术在非遗保护中的应用路径。

(供图:城市设计学院  编辑:赵冀帆)

最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