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群众办实事

【我为群众办实事】承诺践诺,努力实现“让师生零跑路”

发布时间:2021-12-31 15:59 来源: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 阅读:
A A A

通讯员:胡颖、梅芸

“在自己的电脑上就可以办设备验收,太方便了”,第一临床学院管理人员何登祥说。而在一年前,类似的事务,何老师还要拿着一大摞资料,一大早到学校设备管理办公室排队。“特别是大型设备验收材料多,万一拿掉了,还得回去再跑一趟,我们离得又比较远,一天办不了几件事”。

设备管理量大、面广、环节多、政策性强,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以“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为契机,认真梳理工作流程,改进办事方式,提高服务质量,安置了设备自助服务打印机,可在线上办理各项业务,努力实现让设备管理全流程事务办理“零跑路”。

网上办事更便捷

设备验收是面向师生业务量最大的服务事项,每年大约覆盖3-4000教职工,涉及近3万台套、价值5亿的设备。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进行业务流程优化,将可自助验收的设备价值从单台件5万元逐步提高到50万元。教职工通过网上提交验收申请,工作人员在线对设备发票、合同、实物照片等材料进行审核,对符合要求的设备,及时推送短信提示,教职工可就近通过自助终端打印验收凭证。针对校区分散情况,先后在全校各校区设置7台自助打印终端,目前,通过自助终端办理验收业务46508次,达到全年设备验收量的90%以上。

除了设备验收,设备保管人员经常变更,也极易造成设备资产账目不清,通过推出线上申请、审核的模式,根据保管人员变化情况随时办理设备调拨,2021年共完成设备调拨32459台/件。

上门服务转作风

对单价50万以上、按要求需进行线下现场验收的设备,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变“师生跑路”为“上门服务”,深入院系一线上门为师生办理相关业务。

同样,废旧设备的回收处置,也涉及空间的有效利用和国有资产守护。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通过建立线上预约机制,及时掌握了各单位的报废需求,全部实现上门回收服务。在节假日前后、岁末年初往往是废旧设备处置的高峰期,工作人员牺牲休假时间,保证废旧设备的及时回收集中处置。今年共上门回收处置废旧设备3万余台件。

为了满足院系师生对设备及国有资产管理政策了解需求,整体推进国有资产管理,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结合各学院实际问题,有针对性的上门开展政策宣讲和答疑解惑活动,通过政策解答、意见征集、现场反馈,解决师生们的“急难愁盼”问题,切实将政策、服务送上门。

改革创新提质量

高水平科研离不开尖端进口科研仪器,以前进口免税科教用品周期长、信息衔接困难、存在管控风险,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基于对进口免税管理工作的思考,与有关公司联合研发了“武汉大学进口科教用品管理系统”,对外贸代理协议签订、汇率确认、信用证开立、免税办理、清关提货、货款支付等环节进行全程跟踪管理,有效提高了免税进口业务办理效率。生命科学学院张晓东教授深有感触地说:“从前设备进口周期长,一等就是几个月,现在每个环节一目了然,还能通过系统保存电子资料,随时备查,让我们心中有数。”

该系统还被华中科技大学引进,在提升师生服务质量的过程中,实现了管理创新,也开创了学校管理人员科技成果转化之先河。

大型科学仪器开放共享是引进人才、青年教师们的共同呼声,为了解决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的痛点、堵点,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建成了“武汉大学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网络平台”,打通了设备信息公开、预约使用、科学计费一体化流程,使老师们对入网共享设备“看得见、约得上、用得好”。同时,通过设立大型仪器设备开放补贴基金、维修基金,从机制上缓解了大型设备开放共享难的问题。近期,学校在科技部、财政部中央级高校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评价工作中,获评“良好”和85万元经费奖励。

“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开展以来,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坚持“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师生”的服务宗旨和“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积极提升办事效率”的管理理念,坚持从细节着手强服务,从信息化着手提效益,从效能着手办实事,不断提升师生的体验感和满意度。

(编辑:付晓歌)

最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