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刘丹
9月2日,是武汉大学本科新生报到的日子。当新一批年轻的学子从四面八方汇聚到珞珈山下时,一份惊喜礼物正等着他们。
今年起,武汉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新增加一项“黄陂白氏谌氏夫妇励学基金”,每年将从湖北省家庭经济困难本科生中择优遴选5名学生进行资助,资助进行4年,每人每年资助费用7500元,武汉市黄陂区学生优先考虑。
这项励学基金从捐赠人表达意愿到落实设立,总共只花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捐赠背后,是一位与武大素不相识的海外华人对父母的深切缅怀,对家乡、祖国、同胞的深沉思念,对故乡家庭贫困学子的深厚情谊,以及对武汉大学的充分信任。
2021年4月26日,捐赠人第一次通过邮件联系武汉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表达了希望捐助50万元美金、在武汉大学成立一个奖助学基金的强烈愿望。他介绍说,自己名叫白德冲,祖籍黄陂县横店白家大湾,1948年随父母举家前往台湾,后定居美国。因为已经离开故乡多年,他不知道当年的黄陂县已经成为了武汉市的一个远城区,也无法熟练使用中文打字,甚至不确定白家大湾是否还存在。“父母告诉我们无论我们如何成长、发展,都要记住自己的家乡,祖国和同胞。我父亲曾经回忆他贫苦的童年,提醒我们教育改变命运的重要性,也表示希望帮助农村孩子们得到教育的机会。所有这些话都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在1964年来到了美国学习、工作,现已从美国环境保护署退休。在我退休以后,我希望能够一定程度地实现父母的愿望,成立一个奖助学基金,帮助来自我家乡的优秀大学生。”
白德冲先生在邮件中表示,他本人虽然从来没有到过武大,但是冥冥之中却跟武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认识在崇阳出生的国立武汉大学第一任校长、深受武大校友尊敬和热爱的王世杰先生;武汉大学原校长、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陶德麟与白先生大哥曾是湖北省立实验中学的同班同学;白先生父亲的同乡、同事和故友胡秋原先生,其后人也在武大设立了“胡秋原·敬幼如奖学金”。诸多联系和缘分,让白德冲先生与夫人陈叔芸女士确定了要在武大设立基金的想法。
根据白德冲夫妇的意愿,基金将以白德冲先生父母的名字命名为“黄陂白氏谌氏夫妇励学基金”。该基金为留本基金,每年使用基金的投资收益资助武汉大学湖北籍家庭经济困难的优秀本科生,武汉市黄陂区学生优先。
最初,白德冲计划在签署捐赠协议时支付一半的款项,另外一半将在基金接收首批奖励学生时支付。但在沟通过程中,感受到武汉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的专业、透明和认真细致,白德冲决定先行全额汇款。担心网上签约流程较长,他多次在邮件中表达了希望早日落实的期待:“既然已经决定了,还是快点完成它,早日达成奖励清寒农村学子的私愿,别无他求。”
因为获取投资收益需要至少一年的周期,为了让励学金能够尽快发放,白德冲夫妇特别另外捐款6000元美金(折合人民币37500元),赶在今年9月开学时发放给第一批受助学生。在通过网络确认了励学金捐赠协议和签约之后,6月12日,白德冲将50.6万美金的捐赠款全部汇出。此时,距离他提出捐赠意愿还不足两个月。
对于这笔基金,白德冲表达了殷切的期待:“希望能够为武大在百年树人的事业上尽其绵力,造就更多的英才,为社会为人民服务,为国家为桑梓增光。”
他专门写了一封邮件讲述了这件善举的初心和经过:
>>>附:白德冲先生邮件
武汉大学是一座历史悠久、中外驰名的学府,我们很荣幸也更感激武大能够俯允我们的请求,成立这个“黄陂白氏谌氏夫妇励学基金”,来为武大百年树人的大业略尽绵力,完成父母生前的愿望。这是一个难得的、愉快的经历。
我们开始是在给武大一封电邮里述说了我们的意愿及构想,大约一个半月后,武大的回邮表示了热忱的欢迎,还附带了详细的信息及一份协约的草案。这封回邮解决了我们所有的悬念与疑问。在后来的一个多月里,几次电邮的来往,我们签了正式的协约,没有任何争议,从金融机构汇款也很安全,两天后校方就收到并给了收据。此后, 校方会及时通告了这个基金的流动与运转。
这个协约最值得提的要点之一,就是这个基金由武汉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做保值投资,每年的收益用来发放为励学金,所以这个基金可以继续、长远的运作。根据武大教育发展基金会的估计,每年有五名优秀的清寒学生可以得到励学金。
这是我们设立这个励学金的经历,不能一概而全,但是假如我们还再有一次机会,我们会更加毫不犹豫地照做不误。
白德冲 陈叔芸
(编辑:付晓歌、相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