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资讯

首页 >> 武大资讯 >> 一线传真 >> 正文

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推进数智人才培养改革

——2023年武汉大学本科教育教学数字化工作回顾

发布时间:2024-02-01 18:11 来源:本科生院 阅读:
A A A

通讯员:傅裕

2023年本科生院深入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更高质量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用数字化助力本科人才培养。

构建全覆盖的数智教育体系

“数智教育,武大何为”,2023年发布《武汉大学数智教育白皮书——数智人才培养篇》,在全校范围内启动数智人才培养改革,将数智人才培养覆盖到所有学科专业及各个学历层次,着力培养面向未来的复合型数智人才。遵循“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分类培养、稳步推进”方针,制定全校一体化的数智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方案:

“五体驱动”实施“五数一体”数智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五数一体”的人才培养总体方案,以数字思维的培养为根基、数字素养的锻造为拓展、数智课程的凝练为要点、数智人才的分类为依托、数智平台的打造为保障。做到学生(主体)全覆盖、课程(客体)全校选、资源(载体)全校用、教学(本体)全数字、专业(实体)全融合的五位一体全面推进。支持本科、专业型硕士和博士三个学历层次,“通识型、赋能型、应用型、专业型”四类人才,以及自然科学、地理空间、健康医疗、工业生产、金融商务、城乡政务、法务舆情和人文社会八大领域不同场景的人才培养。

“分类+梯度”的模块化设置数智人才培养课程。课程按难度递增依次为数据基础、数据智算、数据创新三大模块。采取“融通+创新”“基础+场景”的差异化方式进行课程改革,实现课程优化升级。

“三教融合”“四真计算”的数智人才实践教育体系。利用教研相长的导师资源、产教融合的行业资源与科教一体的研究资源助推数智人才的全方位培养。以真数据(算据)、真模型(算法)、真处理(算力)、真场景(算题)来训练学生运用真数据、学会真模型、体验真处理、解决真问题的能力。

“六个一”的数智人才培养实验创新教学平台。构建数智人才培养实验创新教学“六个一”平台,即“一套数据集、一套工具集、一个算力池、一套标准集、一站式门户、一个数智社区”。汇集“数据、工具、算力”三大资源,支撑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创新创业和社会服务,不断增强学生“数智”技能。

开展全方位的数智教育转型

发挥学校多学科优势,依托“数智+”推进交叉专业建设。围绕服务国家战略,健全多学科交叉、产教协同的联合育人模式,充分发挥学校基础学科、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的支持、引领作用。在实现数智人才学生培养需求侧“跃进”式改革的同时,以“渐进”式转型推动各个专业培养供给侧的数智化进程。持续加强本科专业规划、建设和调整,本年度新增智慧水利、国际法、密码科学与技术3个本科专业,筹建数字经济、机器人等新兴交叉专业。

完善通识教育体系,丰富跨学科类通识教育课程。2门基础通识课《人文社科经典导引》《自然科学经典导引》和4门思政课、6门公共基础课完成线上资源建设,供全校师生使用。整合高层次人才资源,开设《智能机器人与先进制造》《大数据与数字人文》等跨学科通识教育课程,积极适应跨学科的新趋势。

构建优质产学研资源,协同培养数智创新人才。深化与政府、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的合作,实现校内外数据资源融合、特色数据品牌塑造和精准高效的数据服务。开展武汉大学-阿里云AI模型人才实践基地项目,逐步探索将AI大模型使用融入学生工程创新实践活动和本科教学,提升学生利用AI大模型解决实际产业问题的能力。

出台教育数字化政策,加强教学治理数字化。出台《武汉大学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管理办法(试行)》,促进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建设、应用与共享,切实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推动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服务终身学习。对教学资源和数据进行智能化管理和应用,实现覆盖教学全过程、全场景的伴随式数据采集和智能分析,加强数字教育资源应用监测,对课程访问数据、学习行为数据及相关运行数据进行监测。同时,建立课程教学大数据分析平台,为课程教学过程提供数据可视化分析,为学校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应用数字化的立体教学资源

持续加强慕课建设。从2014年至今,共立项312项校级慕课建设项目,229门慕课在国家级网络教学平台上线,其中159门课程在“爱课程”(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线,55门课程在“学堂在线”平台上线,36门全程录制的示范课堂在武汉大学珞珈在线网络教学平台上线,139门慕课被推荐至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15门双语课程在“爱课程”(中国大学MOOC)国际平台上线。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中,53门慕课被认定为国家级线上一流课程,10门依托我校慕课开展的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被认定为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我校上线慕课总选课人数已超1亿人次。

开展数字教材建设。与高等教育出版社签署“数字课程教材建设合作框架协议”,遴选立项24个数字课程教材建设项目,同时支持新兴领域数字教材建设。组织召开数字课程教材建设培训会,就数字课程教材的内容要求、制作流程及版权问题等进行培训交流。

升级在线教学平台。完善珞珈在线教学平台建设和管理,优化珞珈在线门户界面和功能;在实体教室安装客户端,提供覆盖所有课堂教学活动的课堂互动功能,实现了珞珈在线平台与教室在线直播平台、教务管理系统等多平台的数据对接,促进混合式教学模式发展;改进在线督导功能,方便掌握课程开展情况。

建设更智能的教育教学空间

打造优良的智慧化教室环境。2023年新建智慧教室32间,首次尝试将虚拟仿真技术引入公共教学平台,新建虚拟仿真智慧教室2间。现共有研讨型智慧教室109间、VR智慧教室2间。新建专业录音棚1间,有效提升了学校精品课程及各类竞赛等数字教育资源的制作能力。

建设智能的实践教学实验室。新建虚拟仿真实验室,包括MR实验设备及主机等相关软硬件资源。新建面向全校的智能机器人共享实验室及各类机器人教学设备,并开设《建造机器人实验》课程。建设线上实验教学资源网站,上线智能制造生产线的线上实验教学资源,形成线上学习新方式。

开展常态化教师数字素养培训

依托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开展研修。积极利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共享优质资源,开展寒暑期教师研修活动,2023年共有近6000位教师参与。培训期间进行“三段式”督促,推动提升培训工作质量与效率,调研一线教师对平台培训内容、方式的意见反馈和改进建议。

开展教师数字素养及应用能力提升培训。为加速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创新教与学的方式,举办“现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实操”工作坊,对教师进行集中培训。常态化开展教师数字素养培训,2023年组织并开展各类培训活动446次(含线上),培训人次数29812(含线上),其中本校教师人次数16561(含线上)。

2024年,本科生院将加快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按照2024世界数字教育大会精神,落实数智人才培养改革各项举措,为推动教育数字化变革贡献武大力量。

(编辑:相茹)

最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