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李韦、黄斌、何春霞
9月8日早上7:00,清晨的阳光洒满校园。虽然学校还未正式开学,但文理学部教五楼110教室里已传来了琅琅读书声。为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满足学生早读的学习需求,营造浓厚学习氛围,根据学校教室资源的分布情况,学校从新学期开始,在四个校区共设置了66间早读教室。新建了一批研讨型智慧教室和虚拟仿真智慧教室,整体教学环境焕然一新。
更新换代教学设备,着力提高信息化水平
结合学校智慧教室数量偏少和分布不均的现状,本科生院将于今年陆续在文理学部、信息学部和医学部新建50间智慧教室和2间虚拟仿真智慧教室,目前已建成22间智慧教室,其余将在年内全部完成,届时我校智慧教室的总数将达到129间,占比可提升至20.7%,进一步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在各校区之间均衡布局。另外,通过更新12栋教学楼室外LED信息发布屏、逐步统一教室端多媒体设备操作界面等举措,持续提升教学信息化水平,打造具有武汉大学特色的教学场景。
主动倾听师生意见,切实改善教室基础环境
结合调研和师生建议,形成规划建设方案。其中,在信息学部一教新建了讨论室教室11间、自习教室12间,以满足学生自由学习、学术交流、考研复习等多场景学习需求。虽然教室空间不大,装饰简洁,但敞亮且静谧,氛围感十足。教室内桌椅崭新,自习教室桌面还配备白色挡板,提升学生学习舒适感;讨论教室桌椅则可灵活摆放。针对学生反馈的教室内课桌椅老旧、破损等问题,利用暑期更新了课桌椅4989座、空调66台和42间教室的窗帘。同时,利用暑期完成了信息学部一教7间教师休息室整体升级改造。
完善直播教学功能,努力提升师生教学体验
2020年以来,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为保证教学质量,我校推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学生因疫情等原因无法返校的,可通过直播课堂的方式进行学习,累计为11000多名学生提供了63万人次的实体课堂直播服务。为解决前期存在的无法获取教室板书画面等问题,教服中心在585间教室加装板书信号采集设备,在110间教室安装音视频采集器,并对接直播平台,学生体验感得到极大改善。同时,教服中心对教学应用系统进行了调试升级,维护基础教学数据并完成与应用系统的对接;统一调整网络硬盘录像机,对各个应用系统同步更新数据,确保教室监控及课表数据上墙功能与教务系统一致;升级超融合服务器,加强数据安全管理。
改造智能巡视中心,有效升级巡视督导功能
为加强教学检查和巡视,方便管理人员对教学设备的维护管理,今年暑期,教育技术与教学服务中心对文理学部、信息学部、医学部三间教学巡视中心的基础环境和硬件设备进行了整体升级改造,同步对接教室监控和教务系统课程数据,完成了四个校区的教学巡视大屏与课表信息同步,确保四个校区视频监控跨校区互联互通,以信息化、数字化技术方式赋能教学质量管理。同时,升级了教学巡视督导系统,提供在线听课评课,以及多人教学观摩功能。教师通过线上教学示范观摩方式,可实现交流教学经验、共同提升教学水平的目的,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打造数媒创作环境,竭力提供优质专业服务
为方便师生录制高质量的音频文件,满足项目和人才申报需求,教服中心今年在工学部主教六楼建设了一间专业的录音棚,可用于单人、多人录音,并适用录制小合唱等场景。同时,还将原有虚实结合演播室的环境和硬件进行升级,安装了高精度的LED大屏、86寸的一体机、4K摄像机等设备,为增加光源,增设了数台聚光灯,为教师多场景多需求录课提供了最佳条件和更多选择。未来,数字媒体制作室将继续优化交互体验,在拓展应用场景等方面下功夫,让师生能够获得更多沉浸式、更具实感的在线录制体验,为广大师生提供更高质量、更贴心的服务。
相关负责人表示,为深入推进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快推进我校教育数字化转型,学校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人才培养、管理服务深度融合,进一步发展全方位数字教育,努力打造一流公共教学平台,为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作提供更好的教学环境支撑,助力学校“双一流”建设和改革发展大局。
(实习编辑:师捷 编辑:相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