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义芳
有句话说得特别好,年轻的时候你要有沉得住气的勇气和毅力。每个年轻的生命都有追求自己梦想的资格,因为年轻,还有时间去尝试。
和大多数学生一样,大学四年会时不时后悔自己当初选择的专业。因为不想学数学,我在理科里面选了生物。说不上讨厌,却怎么也喜欢不起来。大二暑假,跟随学校的种太阳支教团队去黄冈罗田县,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暑期支教活动,很庆幸自己将高中时就有的想法付诸行动,这次活动让我思考良多。
支教之前,我觉得自己能做的很多,去了罗田之后才发现,能给那些孩子做的事情微乎其微,尽了全力也只不过是他们生命中的一名匆匆过客。但收获最大的不是孩子们,而是我们自己。支教回来之后,孩子们时不时的电话和短信,又让自己觉得是那么幸福,因为你做的事情有人记得,你能被记住。
大三开始,除了上课,就是做课题、看文献,进实验室做实验。生物学本身挺好的,但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去做科研。不怎么喜欢这个专业,也许是因为自己做得不够好。做科研,要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考验。不是我做不到那样的坚毅,只是如果有其他选择我为什么不尝试一下呢?身边有不少转专业成功的学长们,在本科毕业之后选择自己想做的方向读研,每个思考清楚的决定都是值得尊敬的,我羡慕那样的果敢。
支教那段日子,站在讲台上讲课,给孩子们做辅导,陪着他们玩,那样的日子也如实验室里的一样的单调,但我宁愿叫它单纯的日子。从学生到老师的转换,也许是不离开校园最直接最理所当然的选择。学了三年的生物并不一定要放弃,不去做科研,可以去做一个传承者,兜兜转转还是回到了高考志愿最初的意愿——读教育学。
根据往届的经验,按照我的专业总评,应该是不能保研到外校转专业的,也就是说,如果我想保研,追求一帆风顺,就只能保研本院;如果想要跨专业读教育学,就需要考研。想了很久,还是决定转专业。事实上,决定考研真的不容易,考研的辛苦已被妖魔化了。大三的暑假在学校准备考研的时,新的研究生推荐免试政策下来了——不分保内保外。所以从八月份开始我就在一边准备考研,一边准备面试。我是个幸运儿,我最后通过了北师大的教育学部面试。
没有过,凭什么说不可以?
我很幸运,碰上保研新政策,能不用考研就可以读自己想读的专业,离自己的职业理想又近一步。结果是欢喜的,过程是磨难的。如果我当初更努力一些,专业成绩再好一些,就不会有准备考研的那段艰难的日子。所以我感触最深的一是勇气,二是态度。去尝试,并把它做好。
每个经历都能让我们收获良多,好好做就是了。
(绘图:马飒 编辑:冯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