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

首页 >> 校园文化 >> 珞珈副刊 >> 正文

抗战纪念日与武汉大学三义士

发布时间:2014-09-15 16:48 来源: 阅读:
A A A

作者:郑华    

爱国节问题的提出    

2005年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李守庸教授在当年617日的《光明日报》上发表了“一位八旬老人致日本首相小泉的公开信”,现摘录该信部分内容。  

“写这封信,是想以一位中国普通公民和老人的身份……劝你不要再去参拜那个供有东条英机等二战14名甲级战犯在内的1000多名战犯的靖国神社了,建议你明智、妥善地处理好中日关系这件大事,重新修好两国关系。”  

193777日日寇全面向我们中国进攻时,当时我11岁……饱经8年苦难,目击种种惨象,痛哀国难,并一度沦为亡国奴,所幸人身尚存,而我的一个姑母在撤退重庆途中死于奉节,另一位姑母无力撤离武汉,战乱中一家5口全部丧生。至于当年的4万万同胞,在南京沦陷后有30万人被日寇杀害,十四年抗战的伤亡同胞3500万之多,日本军国主义者8年侵华战争犯下的滔天罪行,真是亘古未有,馨竹难书啊!”  

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爱国主义的传统。现赠小诗一首:“首相拜神社,野心已昭然。奉劝狂枉者,历史记心间。中华好儿女,英勇本无边;加上国力强,如虎把翼添。谁敢再来犯,败死在眼前……”  

在他对外痛斥东日本当权者恶行的同时,对内希望国人不忘国耻,应世世代代牢记并发扬无数抗日英烈的爱国英雄主义精神。为此,他随即于624日在《中华工商时报》刊文,题目是“刍议全民爱国节”。“我以一位老年公民的身份,严肃慎重地向党和国家、向全国同胞建议,定每年的七月七日为全民爱国节,其意义如下:  

193777日,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烧杀奸淫,无恶不作。这个日子,我们全国人民和我们的子子孙孙,必须长期永远记住。日本部分军国主义分子、极右分子,至今亡我之心不死。我全国上下,绝不能掉以轻心,更不可高枕无忧,而必须百倍提高警惕。我国中年及中年以下年岁的少年民众,尤其是青少年一代,不象我们这一辈人亲身经历过抗战8年的苦难。因此,我们必须对全民,尤其是青少年,大力进行抗日战争为极其重要内容的爱国主义教育,代代相传,这有利于使一代又一代中国国民具有强烈的爱国心,具有高度忧患意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立于不败之地,奋力振兴中华。”建议最后,他还对爱国节活动内容、形式与目的要求等提出了一些设想。  

2005714日,《武汉晚报》刊发人物新闻,标题是:“李守庸首倡设立七、七全民爱国节”,文中的小标题是“亡国奴的日子不堪回首”;“要让世代中国人永远记住77日”。  

  

在武汉大学内外几十人的签名与支持下,我们先后六次上书党与国家    

我读了上述报道,深受启发与感动,认为该建议很及时、很必要、很重要,如能变为现实其意义与影响深远。我立即写了一篇表示完全支持该建议的文章,发表在2005915日《中华工商时报》上,题目是:“纪念的力量不可忽视。”  

随之,我去专门拜访了当时的民建中央名誉副主席李崇淮教授,请他看了李守庸的倡议与我的支持文章,他表示非常赞同。并说这是一件大事,光写文章还不行,需联合一些志同道合者向党与国家领导人与立法机关上书。当即,我与他作了分工,他到武汉市老政协委员联谊会征集一些人签名,我在武汉大学内的部分著名教授学者中征集签名。不几天工夫,在校内外征集到的签名者共40多人,其中有当时全国人大代表、校党委书记顾海良及原武汉大学四位老校长:刘道玉、齐民友、陶德麟、侯杰昌,以及一些全国著名学者、教授及原市政协主要成员:马克昌、刘绪贻、谭崇台、郭吴新、彭斐章、胡照洲、王功安、王千弓等。  

2005111日,以李崇准、李守庸、郑华三个人署名写了一封“致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的信”,并附“刍议全民爱国节”、“热烈支持李守庸教授关于将每年‘七月七日’定为全民爱国节的建议”,与所有签名者名单等一同呈送中共中央、国务院、全国人大与全国政协及主要领导同志。  

20062月初全国人大与政协两会前夕,顾海良接受我们的建议与请求,决定将爱国节的设立问题作为议案正式在人代会上提出,他并为此作了较充分的准备工作。我将我们的已上报材料与我当时写的“赴日探亲归来简述靖国神社与遗族会问题”一文,作为附件一并请他代转。会后得知,大会秘书处有关同志不同意他用议案形式上报,请他以个人名义提交,他只好照办。  

20065月,国务院法制办下发国法函[2006]190号文件,对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2713号建议的答复:“顾海良代表您提出的《关于设立“七、七”全民爱国节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您提出的建议,对于弘扬民族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激励和动员全国各族人民和海内外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而共同奋斗,具有重要意义,我们今年4月就此问题向国务院有关领导作了报告,国务院有关领导对此高度重视,目前正在责成有关部门作进一步研究。”  

顾海良收文后,当即批复:“请复印送李崇淮、李守庸和郑华诸教授,请进一步提出建议。”  

2006620日,我等三人呈上“我们对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2713号建议的答复的思考与建议”;81日我等三人又呈上了“我们对设立‘七、七’全民爱国节的再思考与建议。”  

2007311日北京两会前夕,我等三人再次呈送了“致:北京两会代表与委员 关于设立七、七全民爱国节建议的提出与上报情况及反馈意见,上下同心力促变为现实”  

2007320日,我等三人再次呈送了“中日两国人民都应当永远牢记七、七事变日——再论设立七、七爱国节的必要性与意义。”  

当年8月中旬的一天,国务院法制办一位女同志给我来电话说,你们寄给中央领导同志的材料都收到,我们已转有关节假日小组研究时参考,并表示感谢。  

我们在上书中反复强调,自1840年以来,我国在百余年中多次遭受外敌入侵,而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从“九一八”事变到抗日战争胜利是14年,从“七、七”事变全面爆发中日之战开始到抗日战争胜利是8年,这是一次外敌全面入侵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生命与财产损失最重、无数次战斗最为激烈、涌现的抗日英烈最多,也是唯一一次最后取得全面胜利的战争。它给我们留下的经验、教训与精神财富无比丰富并宝贵,子子孙孙都应永远不忘国耻,更不应忘记无数抗日英烈的丰功伟绩与光荣传统。  

我们在上书中几次提出,日本一些政要等,每年春秋两次到靖国神社追思他们的二战亡灵与一些战犯。难道我们不应确定每年有一个特定日子,让全国人民集中回忆与悼念以抗日英烈为代表的千千万万为我国独立而牺牲的将士吗?实属万分必要。  

正是出于“人老不敢忘忧国”,当年90高龄的李崇淮教授、80多岁高龄的李守庸教授与70多岁为他们二人弟子的我,三位老人从2005年至2007年三年之内,一次次为此上书建言。有人说:你们三位老汉,不辞辛劳,呕心沥血,对此如此热心与执著,这种情况在高校乃至全国也许罕见。我说这是职业责任、国家责任、历史使命与社会良知使然,总感到这是从战乱年代过来的人应尽的义务。  

我们在向党与国家高层建言献策的同时,将先后的上报有关材料,也及时向院校领导及省委负责同志作了汇报,并送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媒体。当时的政治局委员湖北省委书记俞正声同志先后三次复信,其中2006828日以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名义的回信称:“李崇淮、李守庸、郑华三位同志,你们写给省委书记俞正声同志建议将‘七月七日’设立为全民爱国节的信函,充分体现了你们至真至诚的爱国热忱和对广大干部群众尤其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热切期盼……诚如你们来信所言,设立‘爱国节’具有重大意义,必将更好地激发全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情感。”“……省委领导高度重视……设立一个全国性的重大节日,是全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既需要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更需要党中央、全国人大来最终决策。对你们的建议和要求,我们将以适当途径向中央有关部门反映。”  

  

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七次常委会作出了有关抗日战争的重要决定    

由于全国众多有识之士的不断进言献策与一些领导同志的重视,多次上下良性互动,经过多年的时间与共同努力,中央领导与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会终于逐步达成共识,于20142月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会议,最终做出了将每年的“93日”作为法定的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每年的1213日作为法定的南京大屠杀纪念日;831日人大常委会委员会决定930日为烈士纪念日,这是全国人民共同意志的集中体现。从此每年定期集中悼念无数抗日英烈与众多无辜的死难同胞。这一重大成果确实来之不易,有其重大意义并影响深远。从而也实现了我们关于建议设立“七、七”爱国节的初衷与目的。  

我在多次书写与诵读上报材料时,几次热泪盈框,甚至泣不成声,边写、边想、边回忆抗日时期的一些见闻与感受,心情往往久久不能平静,同时,也是爱国热情的一次次自我激励。现在终于如愿以偿。如在天有灵,为此付出不少心血与精力的已故李崇淮老先生听到上述决定的消息我想他一定会感到欣慰。  

如今的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比当年小泉更加右倾化,他妄图通过以行使“集体自卫权”之名,重温上世纪30年代日本一些人的所谓“大东亚共荣圈”之梦,以期达到称霸亚洲,继承他的先辈二战战犯的未竟事业。最近,他并为罪恶滔天的二战战犯书写悼文,为其歌功颂德,其军国主义死灰复燃之心,昭然若揭。我国必须永远牢记历史教训,作好充分准备,时刻保持高度警惕。  

今年93日,是由我国立法机关决定的法定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的第一年,也是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纪念日,在此之际,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召开了有关人员参加的座谈会,习近平同志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从上午930分到1030分坐在电视机前,全程观看中央电视台的直播。先是播放了从9.18事变、卢沟桥事变、松泸会战、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直至19458月至9月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与一次次不同地点的受降仪式等,一系列重大事件的历史纪录片,可以说这是在全国人民面前再现了抗日战争自始至终的主要过程,使我又一次受到了真实、生动、具体、形象而深刻的抗日战争史与爱国主义教育。上午10时整,党与国家主要领导人习近平等与一些抗日老战士、英烈家属代表,为抗日战争做出贡献的国际友人的亲属代表及首都各界1500多人,齐聚卢沟桥附近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由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宣布向抗日烈士献花篮仪式开始,高唱国歌,默哀、鸣礼炮14响、献花篮、放飞和平鸽与气球,参观抗日战争纪念馆展览等。整个会场隆重、庄严、肃穆,与会者大家都表现出沉思神态。  

今后每年国家都要在这一天举行隆重纪念:这是铭记历史、缅怀英烈、珍视和平与警示未来的大会;是全国各族人民告慰无数抗日英烈的大会;是向全国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进行我国近现代史与生动、具体爱国主义教育的大会;是继承与发扬,万众一心,全民抗战,前仆后继,不怕牺牲,高举爱国主义旗帜的大会;是坚决维护国家主权与世界和平,有力回击日本右翼势力美化战犯与歪曲历史的大会;是联合与团结广大日本爱好和平的人民,正视历史、面向未来,共同制止或避免历史悲剧重演的大会;是动员全国人民群众在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同心协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誓师大会。与此同时,全国各地政府与人民在有关抗日遗址或纪念设施,也举行了多种形式的隆重纪念活动。这项纪念活动,一年年、一代代传承下去,它对我国人民的团结、进步、发展与建设更加美好生活,其影响与意义会渊远流长。  

编辑:冯林    

最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