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首页 >> 学术动态 >> 正文

40余位空间物理学者共探我国空间环境感知能力与需求

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咨询项目结题会在我校召开

发布时间:2020-10-27 16:07 来源:电子信息学院 阅读:
A A A

新闻网讯(通讯员蔡红涛、江心怡)10月23日上午,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咨询项目“空间环境感知能力与需求”结题会议在武汉大学召开,会议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项目负责人、武汉大学校长窦贤康院士,王水、涂传诒院士参加会议。

来自武汉大学、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山东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中国气象局、国家天文台、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的40余位空间物理学顶尖专家学者齐聚武汉,以国家需求为导向,面向世界科学前沿,共同探讨大幅度提升我国空间环境感知能力的紧迫性与必要性。会议由北京大学肖佐教授主持。

据悉,空间环境近乎影响一切的航天活动、频谱通信、空间军事技术系统与行为,对空间环境的感知、利用与调控成为探索宇宙最前沿、最具挑战性和创造力的人类活动之一。我国正处于从空间大国向空间强国迈进的阶段,该咨询项目旨在研究如何全面提升空间环境感知与应用能力,对国民经济发展、国防安全保障、防灾减灾乃至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是关系国家未来发展的关键。

武汉大学电子信息学院倪彬彬教授代表咨询项目组做项目调研总结报告。报告从科学前沿与国家需求、国内外研究现状、关键科学问题与发展瓶颈、咨询建议与对策四个方面,指出行星(际)空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第五疆域,空间环境与保障国家高技术系统的安全运行密切相关,是国家维护空间权益、和平利用空间的重要区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曹晋滨教授、北京大学宗秋刚教授、中国气象局张效信研究员分别从未来我国空间环境感知卫星系统设想、日地圈层耦合成像观测、空间天气业务需求概述三个方面进行了调研工作汇报。

与会专家通过多维度研讨,针对咨询报告,评议组专家总结了四点发展建议:一是以国家层面的机构推动顶层规划,提出“空间科学”概念,整合资源,聚焦国家实验室,着力建设若干国家重点实验室及国家野外观测站;二是除现有的发展方向外,可适当拓展日地空间探测,将其与月球探测、深空行星探测和海洋上空环境探测相结合;三是强调科学研究自主性,包括自主探测技术、自主研发有效载荷,自主获取数据及共享融合平台;四是需梳理目前发展的瓶颈及卡脖子关键技术,确立国家重大研发领域,拟定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以集中力量寻求突破与解决方案。

武汉大学电子信息学院院长龚威教授认为,本次结题会议达到了阶段性预期目标,与会专家通过深入交流,进一步统一了思想和认识。面对当前国际环境变局,我们的整体目标是构建融合、交互和立体的空间环境感知与应用研究体系,提升先进技术创新转化能力,引领科技进步,带动经济和社会发展。

窦贤康表示,项目组将针对现有空间环境感知能力发展的难题和瓶颈,以国家整体规划布局为依托,以评议专家的发展建议为落脚点,整合具有可实施性的举措,向国家建言献策,力争进一步保障国家安全,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促进国民经济实现稳步提升。

(编辑:付晓歌)


最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