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首页 >> 学术动态 >> 正文

武汉大学参与的考古工作成果“郧县人”写进人教版初中历史教科书

发布时间:2024-08-29 15:57 来源:历史学院 阅读:
A A A

新闻网讯(通讯员邹秋实)近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统编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中,“郧县人”与闻名中外的“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山顶洞人”并列,被写入课本第一单元第1课。随着该教科书于今年秋季学期在全国初中使用,“郧县人”将在神州大地家喻户晓。

“郧县人”3号头骨化石2022年5月18日发现于郧阳区青曲镇弥陀寺村学堂梁子遗址,是迄今欧亚内陆发现的同时代最为完整的古人类头骨化石。它与此前在学堂梁子遗址发现的“郧县人”1号、2号头骨化石一起,填补了东亚直立人演化史相关空白,为实证中华大地百万年人类演化史、讲好东方人类故乡先民演化和发展故事提供了关键节点的重要依据与信息。

重大考古新发现的背后,离不开一支多学科参与的专业团队。自2021年“郧县人遗址”启动新发掘以来,武汉大学长江文明考古研究院、文化遗产智能计算实验室李英华教授、邹秋实副教授,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文化遗产智能计算实验室黄先锋教授及相关研究生组成数字化团队,完成了“郧县人”遗址周边4平方公里的无人机倾斜摄影和高清实景三维建模,并实时跟进遗址发掘进展,为遗址发掘过程及地层、遗物的数字化记录建立了规范的工作流程,提供了高效的建模软件,完成了地层、遗物实时三维建模的工作。

“郧县人”3号头骨发现后,武汉大学数字化团队又采用多种方法包括手持式激光扫描(精度0.2mm)、架站式激光扫描(精度1mm)、倾斜摄影测量等对该头骨及地层所有遗物完成了高清建模,为精细化保存头骨埋藏环境与解剖学信息、精细化复原展示头骨以及开展头骨深度科学研究都奠定了坚实基础,使百万年前的人类文化遗产在数字世界中得以永生,为文化遗产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做出了贡献。

在此基础上,武汉大学数字化团队在郧县人遗址数字考古工作中探索出一个完整的工作流程和一些新的技术方法,提升了使用三维重建技术动态地记录持续发掘遗址的灵活性和可行性,获得了郧县人遗址第6次发掘过程的4D模型。并于2024年8月在文化遗产国际顶级期刊Heritage Science上发表了题为“Dynamically documenting archaeological excavations based on 3D modeling: a case study of the excavation of the #3 fossil of hominin cranium from Yunxian, Hubei, China”的研究论文,展现了我校在郧县人遗址数字化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该论文由武汉大学长江文明考古研究院牛文渊博士后和陆成秋研究员(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担任共同第一作者,武汉大学长江文明考古研究院、文化遗产智能计算实验室黄先锋教授、李英华教授担任共同通讯作者。

武汉大学长江文明考古研究院院长刘礼堂教授表示,“郧县人”的考古发掘,是我国对人类起源探究的重大成果,证明汉江流域是人类的重要发祥地之一。“郧县人”写入初中历史教科书,对激发全国青少年爱国热情、坚定文化自信、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有着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供图:历史学院 编辑:赵冀帆)

最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