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通讯员连文浩)10月9日,由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办,中国科学院化学部、中国科学院学部学术与出版工作委员会承办,武汉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中南医院交叉研究院、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和《中国科学》杂志社共同协办的科学与技术前沿论坛“基于核酸表观遗传修饰的癌症早期筛查技术”在汉召开。
院士王红阳、王恩多、郭子建、岳建民、刘买利,以及来自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等国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的7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论坛。
论坛上,副校长唐其柱,论坛主席、武汉大学周翔院士,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兼董事长、总经理胡华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科学部处长黄艳致辞。
唐其柱指出,武汉大学溯源于1893年清末创办的自强学堂,今年恰逢百卅校庆之年。130年来,武汉大学始终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发展前沿,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以谋求人类福祉、推动社会进步、实现国家富强为己任,努力建设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论坛的举办将为临床医生和科研工作者提供深度研讨的平台,共同为癌症等重大疾病的诊疗难题集思广益,为实现医疗领域的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
周翔希望,通过举办本次论坛,促进从事核酸表观修饰相关领域基础研究的专家与临床医生、产业化代表间的碰撞交流,围绕当前癌症早期筛查技术的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的热点和瓶颈问题,将核酸表观修饰检测和功能研究的最新理论和技术,应用于癌症的早期筛查、辅助诊断、预后监测等应用领域,激发出新议题、新视角。努力推动在癌症等重大疾病的早筛早诊领域抢占新的制高点,实现我国医疗产业的弯道超车,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胡华强对广大学者给予科学出版社的关心与厚爱表示感谢。他指出,近年来,中国学者发表的学术论文已跃居世界第一,我国的学术期刊也在国际顶级期刊领域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他表示,科学出版社将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在出版领域做出更多积极探索与尝试,期待与各位专家学者在合作办刊、平台建设、学术出版等方面开展系列合作,促进相关学科领域,特别是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取得更好发展。
黄艳指出,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核酸修饰活动与遗传学和表观遗传学联系紧密,对组织和器官的发育、生长、分化、基因表达等过程产生影响,因此核酸表观遗传修饰研究将为癌症早期筛查提供关键的科学与技术支撑。她介绍了化学生物学学科的发展及项目建设情况,希望通过多方努力,促进化学生物学学科取得更好的发展,为解决生命医学领域的重大问题发挥关键作用。
论坛报告第一阶段由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岳建民院士主持,海军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王红阳院士做了题为《肿瘤早筛早诊精治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的主题报告,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王恩多院士做了题为《tRNA的修饰》的主题报告,南京大学郭子建院士做了题为《铂类药物参与的表观遗传修饰与肿瘤免疫》的主题报告。
论坛报告第二阶段由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刘买利院士主持,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朱冰研究员做了题为《DNA甲基化修饰的调控》的主题报告,杭州诺辉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朱叶青博士做了题为《多组学联合检测技术在癌症早筛领域的应用》的主题报告,芝加哥大学何川教授做了题为《DNA甲基修饰测序新方法》的线上报告。
论坛报告第三阶段由北京大学陈兴教授和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周芙玲教授主持,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刘默芳研究员做了题为《PIWI/piRNA在男性不育及肿瘤中的新功能机制》的主题报告,北京大学首钢医院顾晋教授做了题为《结直肠癌诊治中的科学问题》的主题报告,厦门大学杨朝勇教授做了题为《单细胞时空多组学测序解析肿瘤微环境》的主题报告,北京大学黄岩谊教授做了题为《核酸测序化学与信息效率》的主题报告。
论坛报告第四阶段由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王秀杰研究员主持,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徐讯研究员做了题为《基于时空单细胞多组学的癌症检测技术研究》的主题报告,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袁玉峰教授做了题为《循环源标志物与肝癌的精准诊疗》的主题报告,北京大学伊成器教授做了题为《m6A的定量检测与潜在应用》的主题报告。
讨论环节由南开大学席真教授主持。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汪海林教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周芙玲教授、北京大学刘涛教授、中山大学骆观正教授、复旦大学胡璐璐教授、上海科技大学季泉江教授、同济大学成昱教授、柏锘(上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晓岚、武汉大学医学研究院殷昊教授、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王秀杰研究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邢金良教授、武汉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袁必锋教授、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刘艺斌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刘朝兴副教授分别介绍了团队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并与参会嘉宾进行了交流讨论。周翔作总结发言,他指出,目前表观修饰能够定性、定量检测的方法仍然很少,需要开发不同的方法为表观遗传检测提供助力。将多维度、多组学单细胞检测技术更好运用在表观遗传领域与临床诊断领域,可能为肿瘤疾病早筛预后提供关键支撑。
(编辑:肖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