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通讯员陈浩东、刘俊)8月26日,由国家科技部、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民族贸易促进会指导,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武汉数据智能研究院、武汉大学数字化乡村振兴研究中心承办的第二届“乡对论”乡村振兴数智创新论坛召开。论坛以“数智创新,赋能乡村振兴”为主题,探讨如何赋能地方政府、突破乡村振兴难题,探索可落地、可复制、可持续的乡村振兴新模式。
中国民族贸易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张福阳、国家文化和旅游部信息中心副主任信宏业、湖北省发改委原一级巡视员徐新桥、武汉大学党委副书记沈壮海等出席论坛。北京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雷明、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温铁军等多位专家学者和江西、重庆等多个省市政府部门、乡村振兴行业协会、企业的百余位相关人员参会。
沈壮海向出席论坛的嘉宾和专家学者表示欢迎。他指出,武汉大学以服务乡村振兴的政治担当和行动自觉,充分发挥科教优势,为乡村振兴提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文化传承、产业发展等全方面的支持与服务。“乡对论”平台汇集了成功案例、宝贵经验、创新模式,为相关领域的企业家、管理者和学者提供了高效的交流合作渠道,期待通过该平台与更多的政府部门、高校、企业等深入合作,共同探索乡村振兴的数智创新模式。
张福阳指出,中国民族贸易促进会将持续发挥中国“一乡一品”产业促进计划、全国民族地区发展大会、民族医药传承与振兴工程、“同心圆梦·美丽中国行”民族地区综合援助计划等的功能和作用,愿与武汉大学一道,总结、推广乡村振兴实践经验,动员更多社会力量,推进全国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促进各民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乡村文化旅游云服务技术集成与应用示范”项目组负责人、信息管理学院教授吴江介绍了项目进展及取得的成果。该项目由政校企联合成立项目组,深入10个省市的100多个区县实地调研、驻村运营、组织论证,剖析乡村振兴的痛点难点,聚合本领域专家学者、基层干部群众的智慧和多个乡村文旅行业市场经验,以“平台经济+数字互联”的路径推进城乡融合,破解乡村振兴难题。
会上,项目组发布了科研成果“城乡互联模式”,向城乡互联运营示范区湖北省蕲春县九棵松村授牌,并与中国民族贸易促进会就科研成果转化落地、一乡一品乡村振兴体系建设、乡村振兴人才培育、乡村振兴产业联盟矩阵搭建等签订了合作备忘录。中国民族贸易促进会城乡融合发展专业委员会也正式宣告成立,张福阳、沈壮海为专委会揭牌,并向到场受聘专家颁发聘书。
在主题分享环节,雷明、温铁军、信宏业、徐新桥等先后就利用数智赋能农业、乡村建设、新农人、乡村治理推动共同富裕,发挥文旅在乡村发展中的带动作用,理解数字化工具创新在盘活非标乡村资源资产的引领作用,发动乡贤力量建设乡村等作主题分享。他们认为,当前乡村振兴中的数字技术应用要以强化引资引智为主要目标,建立村集体和农户的共生关系为核心路径,拉动市民下乡消费、创业、投资为重要手段,引人入村,带货出村,实现农民增产增收。
在圆桌对话环节,中国旅游研究院武汉分院副院长舒伯阳、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王刊良、九江学院副校长李松志、湖北省科技厅二级调研员陈军云、中国民贸一乡一品(重庆)数字经济创新基地管委会副主任向泽、恩施市副市长谢献谋等探讨了城乡融合发展新路径,就如何获得政策资金支持、数字技术人才培养、城乡互联模式应用推广等展开交流。他们表示,要以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为导向,吸引政府、企业等外部资金投入,激发农民积极性,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
(编辑:相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