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通讯员医轩)8月7日,国际学术期刊Gut Microbes在线发表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董卫国教授课题组的最新研究成果。论文题为“Exosomal-miR-129-2-3p derived fromFusobacterium nucleatum-infected intestinalepithelial cells promotes experimental colitisthrough regulating TIMELESS-mediated cellularsenescence pathway”。
该工作揭示了具核梭杆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Fn)通过外泌体加重溃疡性结肠炎(UC)的分子机制,为UC的诊断和靶向治疗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博士研究生魏舒纯为论文的第一作者,董卫国为通讯作者。
Fn-Exo在结肠炎中的作用和机制示意图
该研究通过miRNA测序鉴定了感染Fn的肠上皮细胞衍生的外泌体(Fn-Exo)和未感染Fn的肠上皮细胞衍生的外泌体(Con-Exo)中差异表达的miRNA。随后,该研究通过体外和体内实验依次探究了Fn-Exo在UC进展中的具体作用和分子机制。研究发现,外泌体可以将miR-129-2-3p从感染Fn的肠上皮细胞传递至未感染Fn的肠上皮细胞中,加剧上皮屏障功能障碍和结肠炎症。机制上,Fn-Exo通过miR-129-2-3p/TIMELESS轴诱导DNA损伤,随后激活ATM/ATR/p53信号通路,最终促进细胞衰老和结肠炎症。总之,Exo-miR-129-2-3p/TIMELESS/ATM/ATR/p53通路促进了细胞衰老,加重了屏障损伤和结肠炎。此外,TIMELESS和血清中的Exo-miR-129-2-3p可能作为UC(尤其是感染Fn的UC)的新型潜在诊断生物标志物。
该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的经费资助。该研究还获得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消化系统疾病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中心实验室以及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动物实验中心的大力支持。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80/19490976.2023.2240035
(编辑:相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