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通讯员历轩)7月1日,西南茶马古道文献资料整理与遗产保护研究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大学举行。本次会议是基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一带一路”视野下的西南茶马古道文献资料整理与遗产保护研究的基础上开展的,由武汉大学主办,武汉大学长江文明考古研究院和武汉大学茶文化研究中心承办。来自北京大学、四川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河南大学、湖北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人民出版社、光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江汉论坛等知名高校、科研机构、文化机构、报刊媒体等专家学者济济一堂,探讨西南茶马古道文献资料整理与遗产保护的路径。
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兼学术服务处处长陶军主持开幕式,武汉大学党委副书记赵雪梅教授和武汉大学原副校长、人文社科资深教授、历史学院博士生导师胡德坤先生分别致辞。
赵雪梅在致辞中表示本次会议旨在进一步推动西南茶马古道研究,继续探究其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拓宽文明的交流与互鉴,铸牢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共同体意识,进而为“一带一路”倡议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理论和实践双重支撑。
胡德坤先生认为西南茶马古道是我国历史上内地同西南边疆地区和周边邻国进行商贸、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是中国西南地区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也是域外交流的桥梁与纽带,在中华文化的对外交流与传播和中外交通史上拥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中华文明的交流与互鉴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本次研讨会分为主旨报告和论文研讨两个阶段,与会专家学者围绕西南茶马古道文献资料整理与遗产保护研究进行了深入探讨。
在主旨报告阶段,四川大学文科杰出教授、历史文化学院学术院长霍巍以《高原丝路与茶马古道》为题,提出要拓展对茶马古道的研究视野,重视考古与文献资料的整合,并且要关注茶马古道、茶马贸易与其他古道及相关交流、交往之间的密切联系,在具体的茶、马贸易等方面,可拓展时、空观察,注意比较研究。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孙华以《再论茶马古道的若干问题》为题,提出茶马古道是古代茶马贸易和文化交流的路线,对其的研究和保护需要明确范围,借鉴欧洲朝圣线路的思路,将其归入文化线路的范畴,形成系列的文化创意和文化旅游项目和产品。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教授席格伦以《文化线路遗产与现代性》为题,提出茶马古道是连接西南茶叶产区与消费区的文化遗产网络,具有重要的符号意义和现代性背景。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院研究员沈冬梅以《茶文献与茶文化研究》作为汇报主题,为未来茶马古道文献搜集和整理的方向和路径提出了可资借鉴的经验,要兼顾社会史、经济史(商业史)、文化交流与民族文化,并从文献、田野、器物和海外文献中进行多方且全面的研究。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原雅安市副市长孙前以《老材料,新视野——茶马古道辩证》为题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就茶进入中亚、蜀羌区域贸易以及茶何时进入卫藏等问题,与大家交流了一些自己多年的研究成果。
在论文研讨环节,先后有木仕华、杨海潮、孔又专、龚伟、凌文锋、陈书谦、黄柏权、高富华、兰犁、何强、康健、陆晗昱、宋时磊、冯晓光、罗承勇、罗光德、王少琛、池心怡等18位专家学者结合西南茶马古道和沿线遗产保护等问题,就深入推进课题研究展开热烈的交流与研讨。各位与会专家介绍了自己对西南茶马古道文献资料整理与遗产保护方面最新的研究成果,他们从不同时代、不同线路、不同主体来关注西南茶马古道交流与记录的学术动态,将研究新思路贯穿于探索研究过程和研究范式中。在此过程中,各位与会学者相继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研究结论,共同探讨西南茶马古道的历史与文化,并为西南茶马古道的研究、文化线路遗产的保护提出崇论宏议,为西南茶马古道未来的研究提供了可参考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方式。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自古以来,我国同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为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西南茶马古道的研究,学界还需要更进一步整合资源,推进研究领域的长远发展,使西南茶马古道这一媲美丝绸之路的人类文明交流发展大通道获得应有的知名度和关注度,凸显古道在边疆治理、民族融合、文化互动方面的重要意义,为引导各族人民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提供学术支持。
自2020年该课题立项以来,该课题组就对西南茶马古道沿线及其省、自治区及市县博物馆、档案馆、图书馆等进行全面考察和多方探索,对沿线重要遗迹进行重点走访调查。本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将有利于推动西南茶马古道的研究拓展,并对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最后,西南茶马古道作为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文明优质资源。如何把文物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是坚定历史自信、传承中华文明的实际行动,是推动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重要内容。未来,武汉大学将继续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探究文化遗产价值,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文化遗产价值,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注入旺盛活力,为“两个结合”开创新的篇章
(编辑:相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