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资讯

首页 >> 武大资讯 >> 综合新闻 >> 正文

武大师生热议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二)

发布时间:2024-06-26 22:22 来源:党委宣传部 阅读:
A A A

新闻网综合消息 6月24日,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和中国科学院第二十一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中国式现代化要靠科技现代化作支撑,实现高质量发展要靠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必须充分认识科技的战略先导地位和根本支撑作用,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武汉大学全体师生第一时间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迅速掀起学习热潮,持续开展热议。

党委常委、副校长,中科院院士宋保亮:6月24日,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和两院院士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习近平总书记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等颁奖并发表重要讲话。我在大会现场,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见证了我校李德仁院士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这是武汉大学的荣耀时刻,我深感自豪、倍受鼓舞。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立意高远、视野宏阔、思想深邃、内涵丰富,充分肯定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为建成科技强国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习近平总书记对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对两院院士提出了殷切希望。作为一名高等教育管理服务工作者,我将紧紧围绕落实党中央关于坚持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一体统筹推进的决策部署要求,坚持以科技创新需求为牵引,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把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作为重中之重,进一步统筹推进本研人才培养模式,切实提高人才自主培养水平和质量,加快形成一体化、特色化、高质量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作为从事生命科学研究的科技工作者,我将以前辈为榜样,坚持“四个面向”,自觉把党中央关于科技创新的一系列战略部署在具体工作中落实,把个人学术追求融入到建设科技强国的伟大事业中,把世界科技前沿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结合起来,朝着建成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埋头苦干、奋勇前进!

中科院院士龚健雅6月24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为李德仁院士颁发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并发表了重要讲话。作为李德仁院士的学生和团队成员,我感到异常兴奋和鼓舞。我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感到重任在肩,使命紧迫。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更加有效地开展有组织的科研,发挥新型举国体制的优势,在若干重大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本人深有体会。上世纪九十年代我们开展国产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软件的研制,使中国的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软件免于受制于人。本世纪初又组织团队攻克了高精度高分辨率遥感数据处理关键技术,使我国具有获取高精度全球地理信息的能力。最近,宇航院的团队自主研制了珞珈三号02星(武汉一号)高精度智能遥感卫星。这些成果充分体现了高校有组织科研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也显示了武汉大学测绘遥感学科有组织科研的学术基因。我们要进一步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有组织科研的重要要求,进一步探索高校有组织科研的机制体制,不仅开展校内有组织的科研,而且还要开展全国乃至全球的有组织科研,为中国及人类福祉做出更大贡献。

中科院院士、动力与机械学院院长、工业科学研究院执行院长刘胜:6月24日,很荣幸现场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深感振奋。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了实现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的奋斗目标,奋力书写了很多发展的新篇章,取得了众多突破性成果。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系统总结了新时代科技事业发展实践中的宝贵经验,指明了科技强国的发展目标和前进方向。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要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肩负科技强国的伟大使命,不懈奋斗,敢于担当,勇挑重担;加强多学科交叉融合,不断创新,增强芯片和先进制造等硬科技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能力,争创原始创新、突破性成果;科技强国的根本是教育强国,推进教育发展,加强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做青年人才成长的引领者,厚植爱国情怀,培养新时代人才。距离实现科技强国这一伟大目标只有11年时间了,“十年磨一剑”,我们要在党的领导下,众志成城,埋头苦干,不负韶华,为我国科技强国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办公室主任、计算机学院院长杜博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为新时代科技工作、教育工作和人才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令我倍受鼓舞,倍感振奋。李德仁院士等科学家在科技报国路上潜心求索、勇攀高峰的精神令我深受感动、充满力量。作为在科技创新、教育管理服务一线的工作者,要以国家战略需求为指引,强化有组织科研,聚合政策、资源、团队、平台、需求等要素创新合力,奋力担当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重任。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队伍建设为核心,强化资源投入和制度保障,完善科教协同育人机制,提高人才自主培养水平和质量。要以体制机制为动力,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发展。以科技创新需求为牵引,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加快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培养国家战略人才力量,为建成世界重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提供武大支撑。

研究生院院长周伟: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为新时代的科技发展和人才培养工作指明了发展方向。作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李德仁院士将800万元国家奖励全部捐给学校,再一次以实际行动,为创新人才培养注入强大动力。近年来,武汉大学始终坚持创新引领,在研究生教育中不断探索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一方面,在博士研究生教育中,注重科教融合,在科技发展最前沿、国家需求最前端和重大项目研究第一线,培养和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以基础学科为依托,启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改革试点,一体化推进改革,构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高地。另一方面,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依托科技领军企业设立联合培养基地,选拔优秀研究生深入其中,实质性开展工程设计、项目研发等,推进校企协同的育人,加大国家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实施力度。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以更高使命为引领,加快推进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继续朝着建成科技强国、教育强国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信息管理学院院长陆伟: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指明了科技创新的方向。我校李德仁院士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这是对他卓越贡献的极高认可,也彰显了我国科技创新的雄厚实力。科技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它不仅能够解决人类面临的诸多挑战,还能创造新的产业和就业机会,提升国家竞争力。在全球化背景下,科技创新更是国家间竞争的关键。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数据治理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基石。只有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才能为科研提供坚实支撑。原创性评价则是对科研工作者创新精神的肯定,它鼓励我们勇攀科学高峰,不断挑战未知。而AI for Science的兴起,更是为科研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它将人工智能与科学研究相结合,为科研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信息管理学科作为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重要阵地,更应肩负起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任。我们要加强学科间的交叉融合,提高学生的跨学科素养和实践能力,为他们未来在科技创新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奠定坚实基础。同时,我们也要紧密关注科技发展趋势,不断调整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为国家科技创新事业贡献更多力量。

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院长庄林: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加快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指明了方向。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中国式现代化要靠科技现代化作支撑,实现高质量发展要靠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实现新时代新征程的目标任务,必须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兴盛千枝桃李茂,国凭肥沃栋梁栽”。我们应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以老一辈科学家精神为榜样,打造体系化、高层次人才培养平台,不断提高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全面释放人才创新活力。以创新驱动发展,完善科教融汇、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最大限度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为科技强国建设提供人才支撑。要积极探索新型科研组织模式,以重大任务为牵引,打破课题组界限,成立跨学科、跨领域、跨部门的研究团队,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效合作,促进整体科研能力的提升。我们要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和使命感,以“十年磨一剑”的坚定决心和顽强意志,一步一个脚印把建成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变为现实,朝着建成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李国红:聆听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我倍感振奋!习近平总书记充分肯定了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深刻总结了新时代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经验,为做好新时代科技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习近平总书记提到我国在量子科技、生命科学、物质科学、空间科学等基础前沿研究领域取得一批重大原创成果,还特别强调生物育种、新药创制和绿色低碳技术在我国粮食安全、人民健康和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推动作用。作为生命科学领域一线科技工作者,我深感使命在肩!未来,我们将坚定信念,以李德仁院士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为榜样,鼓足干劲、团结奋斗,勇于创新、敢于突破,为把我国早日建成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水利水电学院党委书记、水资源工程与调度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李典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深刻总结了新时代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经验,精辟论述了科技创新的重要作用,系统阐明了新形势下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的基本内涵和主要任务,为做好新时代科技创新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作为水利科技工作者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充分认识科技的战略先导地位和根本支撑作用,聚焦“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和国家水网建设等重大工程需求,加快培育高层次水利人才,依托全国重点实验室等高水平研究平台强化有组织科研,加快发展水利新质生产力,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和创新文化,精心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切实担负起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应自觉履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光荣使命。

基础医学院党委书记熊瑛: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的重要讲话,充分肯定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深刻总结新时代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经验,为做好新时代科技工作指明前进方向。李德仁院士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并捐出全部奖金,体现了他深耕教育与创新的科学家精神,堪称“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典范。其中300万元支持武大医学创新人才培养,更是让医学师生备受激励和鼓舞。作为一名高校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心怀“国之大者”,坚守初心使命,致力于培养医学拔尖创新人才;坚持“四个面向”,瞄准国际医学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努力为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武大医学”力量,为助力学校加快迈入世界一流大学行列跑出我们医学的加速度!

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党委书记余向红: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提到“八个坚持”,既是我国在新时代科技事业发展实践中积累的重要经验,更为学校正在进行的科研机构运行管理机制改革和长远发展指明了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五点要求”则是为我们进一步推进交叉学科建设和学科交叉研究明确了方法和路径。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党委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严格落实学校关于科研机构改革和交叉学科建设的工作要求,以建立和完善“四个体系”为抓手,即:党委组织管理体系、交叉人才培养体系、交叉学者成长体系、交叉研究发展体系,理顺叉院和科研机构运行管理机制,促进全校的交叉学科建设和发展。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吴冯成: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深深激励了我。讲话中提到的我国在量子科技、生命科学、物质科学、空间科学等前沿领域取得的原创成果,以及在“嫦娥”月球探测、“天和”空间站、“天问”火星探测等战略高技术领域的新突破,充分展示了我国科学技术的强大实力,令我倍受鼓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拥有强大的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持续产出重大原创性、颠覆性科技成果。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我将自觉把自己的科学研究工作与服务国家发展、建设科技强国相结合,不断提高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抢占科技竞争制高点做出不懈努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拥有强大的高水平科技人才培养和集聚能力。作为一名大学教师,我将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书育人中,精心上好每一堂课,用心培养好每一位学生,为人才培养贡献力量。

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王密:作为李德仁院士团队的青年老师,6月24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了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及两院院士大会,在现场亲眼目睹了习近平总书记给最高奖获得者李德仁院士和薛其坤院士发奖全过程并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非常激动、深受鼓舞。特别是听到:我们要以“十年磨一剑”的坚定决心和顽强意志,只争朝夕、埋头苦干,一步一个脚印把科技强国战略目标变为现实,更是让人振奋,为我们能赶上这个伟大的时代而感到自豪。习近平总书记还专门就如何为科技人员减负亲切关怀、提出要求,说到了我们的心坎上,使我们更有信心和激情为祖国的科技发展贡献力量。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副教授高恩来:6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系统阐述了新形势下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的基本内涵和主要任务,为新时代科技工作指明了发展方向。在此次大会上,我校李德仁院士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这也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科技创新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我倍受鼓舞,为国家解决重大问题、作出贡献,这是我们科技工作者应尽的责任。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的指引,科技领域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将按下“快进键”,中国科技工作者将奋力书写新时代的创新答卷。在以后的科研工作中,我会继续向老一辈科学家学习,以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决心积极投身科技自立自强,为建设科技强国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遥感信息工程学院2023级博士研究生张茂林五年前测绘学概论的课堂上,以李德仁院士为代表的“六院士天团”用自身的科研探索历程告诉了初入大学的我一个朴素的道理“要为国家做实事”。全国科技大会胜利召开,隆重表彰了李德仁院士等一大批科技工作者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获得的突出成果,这令我自豪不已、激动万分。作为一名武汉大学遥感学科的博士研究生,我将接续王之卓、李德仁院士等测绘遥感先辈们“毕生只为祖国需要”的科研追求,努力提升专业本领,为我国空天地一体化观测事业、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任务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高等研究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王慧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技术创新进入密集活跃期。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强调了高度统筹推进我国科技事业的未来发展,深入贯彻落实建成科技强国的前进方针。武汉大学李德仁院士获得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事迹激励着我院师生不断奋进。高等研究院致力于基础学科研究,努力建设学科交叉研究的基地、高水平研究人才的特区和国际学术交流的平台。作为一名硕士研究生,我将坚守初心使命,发挥好学院特色优势,将爱国情怀融入科研志向,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作出自己的贡献。

数学与统计学院2021级本科生彭煜杰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的胜利召开让我备受鼓舞,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更令我感到责任重大,我为武汉大学在科技创新领域所取得的成就深感自豪,也进一步坚定了深耕基础学科、全身心投入科研工作的决心。我对数学研究一直有浓厚的兴趣,因此在大二时主动联系导师,开启了数学研究的旅程,并在2023年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学生基础研究项目”,这无疑为我坚持深入研究提供了强大动力。建设科技强国,高校重任在肩,而吾辈当义不容辞!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我必将展现出“少年心事当拿云”的气概,以出色的成果回报祖国的期许,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青春力量。

(文字整理:党委宣传部 编辑:赵冀帆)

最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