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通讯员郑琴)10月18日,湖北作家刘诗伟长篇新作《一生彩排》研讨暨博士生创意写作工作坊在武汉大学举行。来自《文学评论》杂志社、《扬子江文学评论》杂志社、《海峡文艺评论》杂志社、《江汉论坛》杂志社、《芳草》杂志社、《长江丛刊》杂志社、作家出版社、天津古籍出版社、《长江日报》“江花”副刊、《湖北日报》“东湖”副刊、湖北省作家协会、江汉大学、湖北警官学院、武汉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出席本次研讨。
本次活动由武汉大学文学院、武汉大学汉语写作研究中心主办,武汉大学驻校作家项目团队任学术指导。武汉大学驻校作家项目主持人、武汉大学文学院萧映教授担任本次活动主持人,武汉大学文学院2022级写作学博士生邹茜、莫丽君为本次活动的召集人。
武汉大学文学院院长于亭致辞。他回顾了武汉大学写作课的历史,并表示,学人型作家与作家型学人的交互存在,是武汉大学文学院的传统之一。文学院基于新时期写作学科发展的新路径,于2020年启动了驻校作家项目,聘请湖北省作家协会主席、武汉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李修文担任首届驻校作家并开展了一系列的学科活动。刘诗伟既是武汉大学的校友,又是文学院的院友,恰逢百卅校庆,这次活动具有特殊意义。本次活动邀请了许多具有影响力的专家学者,对校内师生来说,是一次不可多得的学术机会。
邹茜介绍了研讨活动的构想、设计与具体安排。她表示,在研讨会筹备过程中,学生团队得到了来自学院的支持与驻校作家项目团队的指导。邹茜认为,《一生彩排》是从现实生活中生长而来的文字,希望大家能通过此次研讨更加深入地了解刘诗伟的创作、文学本身与自我的内心世界。
《文学评论》编审、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文学院教授刘艳谈到,在非虚构写作潮流兴盛的情况下,《一生彩排》重拾了文学的虚构性。小说在叙事人称上高度灵活的转换,呼应了五四时期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小说变革,在跨越的时空中勾勒了时代群像,让小说叙事实验与每个人的生命历程血脉交融。
天津古籍出版社副总编刘洁认为,作者对时代进行考据,让小说语言与时代契合。小说虽然分成了三个悬案,但作者克制谨慎的阐释方式让小说告别了割裂感。
《海峡文艺评论》主编石华鹏认为,找寻刘虹女是《一生彩排》的叙事动力,小说的灵魂就是对美的寻找。小说人物对美的疯狂,侧面确证了美的缺失。把这段经历放入时间长河后,这是一种壮阔的时间观念。
《扬子江文学评论》副主编何同彬指出,小说围绕怀旧展开书写,近年来怀旧与乡愁主题的写作,近似成为一种写作模板。模板带来写作的便利,也限制了文本的创新,如何挣脱怀旧与乡愁的限制,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作家出版社编审郭汉睿指出,小说是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结合体。刘诗伟擅长将哲思嵌入故事,小说要关心现实生活、关系时代发展,才能真正走入人性深处。
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昌切提到,小说可以被归入多种类型,如寓言小说、象征小说、浪漫小说、现实小说。小说主轴始终是以写实的方式表达抽象的主题,小说在追逐美的过程中体现了人性各态,以精妙的细节赋予文字新鲜感。
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樊星认为,小说的人物经历,既有现实的影子,也有虚构的色彩。虚构与现实相互作用,共同突出哲理的主题:一生都在彩排,实际是一生都在调试。
《江汉论坛》《社会科学动态》编审刘保昌提到,小说以中国的方式创新,以具象的方式抽象,以先锋的方式回归。小说的文字之间,是作家对家国天下终极的关怀,这种回归意味深长,它接续了历史的旧传统,也象征着文艺的新方向。
江汉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教授张贞表示,小说用文学的语言,写出了其他艺术形式的感觉,小说同时也呈现了音乐美与建筑美。四位追寻者都在美的引导下,构建自我生活,让纷争在追美中消弭。小说在形式与内容上,都呈现一种融合之美。
湖北省作家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蔡家园表示,作家深入生活的基底,运用细致入微的表述,找寻到了与内容相匹配的有意味的形式。小说也是一本现代小说写作技巧大全。它延续了先锋写作的余韵,具有现代色彩,又具有深度的思想指向。
湖北警官学院教授彭宏谈及,小说中每个人对美的追逐,实际是在找寻自己的精神圣殿。小说书写了几代人的生命史诗,投射了每个人的人生历程,具有丰富的文本格局。
《湖北日报》“东湖”副刊主编熊唤军谈到,刘诗伟擅长将个人命运嵌入改革开放宏大的背景来描绘,既展现时代的发展历程,亦勘探人性的幽微之处。小说情节的嵌套结构,让赵钱孙李四人的个人命运与时代生活紧密结合。
《长江日报》“江花”副刊主编周璐认为,小说最后提到,刘虹女在某个角落活着,她的存在意味深长:现实残酷,而美永不消逝。对善与美的追求是个体与人类共同的追求目标,这是一种心怀终极的写作情怀。
武汉大学文学院讲师孙大坤提到,小说深重的历史感来自于八十年代。在时代的洪流下,个体在现实与狂想之间强烈摇摆。小说中虚构与现实相生,书写传统的现实主义难以抵达的故事。
《长江丛刊》小说编辑倪江指出,《一生彩排》是中国小说较为罕见的小说文本。刘诗伟极具实验精神,不断在小说中进行文本实验,让小说生成了透彻而又浑厚的质感。
来自武汉大学文学院、河南大学文学院的16名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围绕作品的“时代命题”“形式美学”“意象书写”“书写维度”,分享对《一生彩排》的思考——
武汉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2022级博士生王海龙以《一生彩排》为例,探讨了人工智能时代小说创作中的人文经典引述现象;武汉大学写作学2021级博士生李冰璇从幽默的呈现形式出发,分析了刘诗伟长篇小说的叙事策略与形式美学;河南大学戏剧与影视学2023级硕士生杨昊宇认为,小说的悬疑与解谜实际是一首生命赞歌。接着,参与研讨的嘉宾对学生发言进行点评。刘艳结合自己指导学生论文写作的经历,鼓励发言的各位同学努力向高质量论文学习,提升自己的学术写作水平。何同彬鼓励学生从具体而微的角度切入文本分析,将敏锐的感觉与学理的书写结合。刘保昌提出,论文写作要有宏观的学科视野,从新的视角切入研究,切莫人云亦云。刘洁在寻找论文落脚点、将阅读感受理论化等方面提出了写作建议。与会专家学者与学生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交流。
刘诗伟对大家的关注表示衷心的感谢。他分享了自己的创作缘起,《一生彩排》的创作动力源于对生活、写作的热爱。他同时传达了对母院、母校的深厚情谊,“我热爱创作、热爱文学、热爱你们。”
武汉大学驻校作家李修文作总结发言:刘诗伟新作《一生彩排》是湖北省近年来较有代表性的长篇小说,刘诗伟也是湖北文学的代表作家。提高湖北作家在全国的辨识度,需要作家的耐心工作。在未来,武汉大学写作学科将以更多敞开式课堂,引领学生回到文学现场,感受“在场”的文学。
据悉,武汉大学于2020年10月正式启动驻校作家项目,项目团队成员有武汉大学文学院写作学和中国现当代文学专职教师8人。三年来,驻校作家项目团队开展了丰富且多元的“珞珈写作系列活动”,博士生学术工作坊是其中之一,旨在为关注汉语写作的师生提供交流平台,通过与作家、学者面对面的交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拓宽学生的研究视野,推动文学写作活动与写作学术研究的良性互动。学生们在以往的工作坊活动中,已形成了学术论文、文学评论、访谈文章、小说和诗歌作品等实践成果。
(摄影:肖一诺、曾楚尧 编辑:相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