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新闻

首页 >> 头条新闻 >> 正文

【迎校庆】听李工真讲武大过去的故事

——记“学盛国强”系列学术公众报告会首讲

发布时间:2013-03-21 15:50 来源: 作者: 实习生 刘高阳阅读:
A A A

他是最受学生欢迎的公选课老师之一,是研究德国史的专家。他的父亲李国平院士是鼎鼎大名的数学家。他从小在珞珈山下长大,当年他家的邻居现在随便说出一个:金克木、凌叔华、查谦……都如雷贯耳。

他是李工真。317日晚,武汉大学120周年庆典之“学盛国强”系列公众报告会开讲,作为首场讲座主讲人,李工真以《大学精神的历史解读——武汉大学校史回眸》为题,向数百名慕名而来的学生讲述武大校史,对大学精神进行深入剖析。

众所周知,1928年,武大成立以李四光为委员长的新校舍建筑设备委员会,负责在武昌郊外勘察校址建设校舍,于是李四光骑着毛驴,将校址选定在珞珈山。其实,叶雅各是幕后功臣。

新校舍建在什么地方最为理想?李四光连续召开了几次筹备委员会议,都没有得出结果。

参加了筹备委员会的农学家叶雅各,平时授课之余喜欢骑毛驴到处转,一次转到东湖边还是一片坟山的落驾山(闻一多将其改名为“珞珈山”),觉得这个地方做新校址不错。于是,他向李四光建议:“武昌东湖一带是最适宜的大学校园,其天然风景不惟国内各校舍所无,即国外大学亦所罕有。”李四光听后,便非常急切地要与他同去查看。

192810月,一个阳光灿烂的星期天,李四光和叶雅各骑着毛驴,带着干粮来到了山下。当时的落驾山人烟荒芜,一片凄凉。然而,看到东湖这一带引人入胜的美景,两人激动得跳下毛驴互相拥抱。

李四光这位曾到过祖国万水千山的大地质学家,紧紧握住叶雅各的手,一遍又一遍地说:“没有比这更合适的校址了,没有比这更漂亮的地方了,您真是慧眼识珠啊!”

后来,在建设武大的艰苦岁月里,叶雅各为这一宏大工程投入了极大的精力和热情,是一位让人尊敬的珞珈元老。

抗战爆发后,武大西迁四川乐山,194511月,全校迁回珞珈山。第二年恢复抗战时撤销的农学院,1947年增设医学院,从此“文法理工农医”六大门类终于齐聚。周鲠生任武大校长,聘用吴宓、金克木等来武大任教,“哈佛三剑客”张培刚、韩德培、吴于廑加盟武大……正因为拥有大批一流人才,武大一直在全国大学排名前五,英国牛津大学两次发函表示,武大毕业生平均分80分以上,可获牛津“高级生资格”。

李工真毫不避讳地谈论起外界关于武汉大学校龄的争议,并从专业角度,指出争议的关键在于,不同群体审视问题的角度有所不同。

“从学理上讲,武汉大学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20年前张之洞创办的自强学堂,这种观点有可供考证的历史资料;但由于中途也存在着因发展变迁造成的两次校史中断,所以还是存在某种程度上的争议。我们应该宽容地看待这种争议。”李工真的这种辩证态度,让现场听众纷纷点头称是。

两个多小时的讲座中,李工真以翔实的资料和故事化的描述,为听众展现了一幅武汉大学发展的纵向图景,容纳两百人的多功能报告厅座无虚席,部分听众一直站着听完讲座。

“李教授对校史的风趣解读,丰富了我对武汉大学的认识,让我从历史回眸中找寻到存在感,领略到百年武大发展史中前辈的精神风貌,鞭策自己更好地学习和成长,建设武汉大学新的辉煌。”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刘忻说。

(编辑:肖珊)

 

最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