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通讯员刘欣曲、宋博)风吹樱落芳草绿,又是一年清明雨。4月5日,学校各培养单位团委和团学组织的青年师生自发组织祭扫活动,致敬历史上为学校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大先生”们。蓝天白云下,武大青年庄重肃穆,敬献鲜花、鞠躬祭拜,青葱幽静处,后人依依哀思追忆先人,先贤光辉印迹启迪后昆。
民主斗士,丹心千秋。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团委的学生们在闻一多先生塑像前敬献鲜花,向先生的英勇刚正之志,拳拳爱国之心致以崇高敬意。
一年一清明,一岁一追思。在经济与管理学院,师生一道共同缅怀先贤,铭记历史,共同表达深切的怀念和崇敬之情。师生代表手持鲜花,在张培刚、董辅礽、谭崇台和李崇淮老师塑像前默哀,追忆先贤高风亮节,重温百年校史,以缅怀老师们作出的卓越贡献。
“为武汉大学法学学科建设和中国法治事业不懈奋斗!”法学院团委的青年代表学生们在周鲠生、韩德培、马克昌、何华辉、姚梅镇老师的塑像前庄严宣誓。他们追忆先辈遗志,誓要继承先辈精神,继续为中国法治事业作出贡献,展现青年人的责任与担当。
缅怀先贤事迹,传承红色基因。马克思主义学院团委、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团委、“青马班”团支部和社会学院团委的学生们在李达塑像前献上鲜花,深切缅怀以李达老校长为代表的革命先辈们。
作为中共一大代表,李达为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新中国成立后,他投身于教育事业,于1952年11月至1966年8月担任武汉大学校长。在校十三载,李达赢得了全校师生员工的崇敬和爱戴,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老校长”。重温李达生平,学生们更加坚定了自己作为武大学子的使命担当:争做奉献祖国的时代青年,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回望西迁岁月峥嵘,王星拱老校长高瞻远瞩,教育救国,为学校发展作出了贡献。教育科学研究院团委和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团委的学生们在王星拱塑像前献花鞠躬。王星拱一生无暇、两袖清风,他的君子之风时至今日也深深影响着学子。
治学不止,赤诚报国。李国平院士苦心耕耘六十余年,为当时的高等教育填补了空缺。数学与统计学院团委2022级强基班团支部的学生们学习李国平敢为人先、求是拓新的进取精神,并向李国平的铜像鞠躬献花。
凝心聚力,科研强国。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团委师生组织开展活动,集体学习老一辈科学家的精神。他们追忆老一辈科学家潜心科研、矢志报国的爱国精神,更加坚定了追寻先贤步伐,在新时代报效祖国的信念。
严谨求学,敢于创新。高尚荫院士不畏辛劳、刻苦钻研的科研精神在今日依旧鼓舞着学子们。生命科学学院团委的学生们在高尚荫塑像前重温入团誓词,了解高尚荫的生平故事,学习老一辈科学家崇高的爱国情怀以及他们热爱科学不断进取、乐于奉献的精神,激励自我打好基本功,练就真本领,在科技强国、民族复兴中建功立业。
不忘先辈历史,永续家国情怀。“六一惨案”历历在目,革命年代的武大青年用宝贵的生命诠释了爱校爱国之坚定。校学生会功能型团支部、信息管理学院电子商务本科生党支部和2205班团支部在“六一”纪念亭前缅怀先辈事迹,学习先辈精神,坚定了为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砥砺前行的理想信念。
敢为人先,注重实践。李四光“用创造的精神和科学的方法,求人生的出路”,他的科研品质和爱国精神激励代代武大学子将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团委2020级地基人文团支部、城市设计学院、后勤服务集团团委、电子信息学院团委和校研究生会功能型党支部先后前往李四光塑像前默哀致礼。
清明祭英烈,共筑中华魂。动力与机械学院团员青年前往中共一大代表李汉俊烈士墓前,共同回顾李汉俊弘扬马克思主义、毕生为国奉献的光辉事迹。面对鲜红的团旗,全体青年举起右拳,重温入团誓词,坚定的话语彰显学子们为国奉献的炙热之心。
勤耕治学,倾注一生。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团委师生以追思会的形式带领参会师生共同回顾了冯国栋、俞李明、朱瞰和邓美云四位前辈的生平事迹。四位老师是学校土木建筑学科发展的奠基者、开拓者和深耕者,他们的卓越贡献、精神热情和治学态度激励后辈学子前赴后继、勠力奋进。
纵横经纬,艰苦卓绝。以夏坚白、陈永龄、叶雪安为代表的测绘先生们背井离乡,白手起家,对学校测绘学科和国家网络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老师们的塑像前,测绘学院团委和国家网络安全学院团委的学生们以祭扫致哀思,先辈珞珈精神不绝,后辈报国情怀不灭。
浩瀚星宇,捕捉数据。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团委和南极中心团支部的学生们向王之卓院士塑像敬献鲜花。在航空摄影测量的发展史中,王之卓曾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而今学子将追寻先生的奋斗印迹,继续谱写武汉大学在遥感领域新的辉煌。
仁心济世,春满杏林。基础医学院团委、第二临床学院团委、护理学院团委、药学院团委和公共卫生学院团委联合祭扫朱裕璧、黄彰任老师塑像,讲述先辈的光辉事迹,让“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的铮铮誓言深刻于心,付之于行。
除此之外,团员青年还走出校园,来到施洋烈士陵园等地,瞻仰英雄,缅怀烈士,告慰先烈英灵。
今年是武汉大学校庆130周年,同时也是学校“学科建设年”,团员青年纪念在学校发展和学科建设进程中作出过贡献的大先生们,既是对先辈的缅怀和致敬,更是催人奋进的一针“强心剂”。先辈们的遗志、信念和决心将继续激励着珞珈青年在团结奋斗中彰显珞珈红色传统,写就珞珈青春峥嵘。
(供图:校团委、各学院及培养单位团委 学生编辑:陈巧燕 编辑:肖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