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通讯员郑琳诣)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武汉大学第二附属小学停课不停学,每日的网课安排内容丰富,井然有序。
小朋友满几岁具有民事行为能力?他们打网游充值有法律效力吗?……4月18日上午,法学院校友、武汉市武昌区人民法院刑庭(未成年人案件综合审判庭)法官谢涵变身“普法主播”,为二附小二年级全体师生直播了一堂名为《生活中的法律小常识》的生动网课。
在这场直播中,谢法官定位于二年级孩子的生活习惯和心智水平,对涉及未成年人的相关法律规定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读,既有对民事行为能力、监护人职责的准确认定,也有对网络产品和服务中法律问题的剖析,以增强师生和家长对日常生活中法律知识的理解,建立正确行为规范来预防犯罪、保护自己。
直播引用了大量的案例,寓学于乐,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比如,一个10岁的小朋友用妈妈手机玩网游,他用妈妈的银行账户多次购买皮肤和装备,前后花费共计2万余元。那么,家长能否把钱要回来?谢法官介绍,8岁以上不满18岁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如果10岁的小朋友大额充值,则认为该行为超出了未成年人年龄和智力状况,如果未经法定代理人同意,该行为是无效的。无效的民事行为,自始无效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因此,在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况下,家长有权要求游戏公司退还上述费用。
那么,不满8岁的小朋友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做错事是不是说不用负责了呢?谢法官表示,按照民法典的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侵权责任。监护人尽到监护职责的,可以减轻其侵权责任。有财产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从本人财产中支付赔偿费用;不足部分,由监护人赔偿。
“有些同学或者家长觉得,我在家里上课,又不外出,就不用每天都去做核酸检测。同学们,如果因为未及时进行核酸检测或者隐瞒行程,导致他人被感染,将会受到法律的处罚。”直播课上,谢法官从新冠疫情防控、传染病防治入手,引导孩子们和家长正确认识疫情防控措施,为守护公众健康贡献力量。孩子们纷纷说,“我要提醒爷爷每天下楼测核酸”“忍一忍,等疫情好转了再出门约小朋友玩”。
本次直播为武昌区法院首次尝试由法官为孩子们量身定制普法网课,帮助他们增强对常用法律知识的理解,建立正确行为规范来预防犯罪保护自己。谢法官为了让孩子们听得懂,记得住,每个话题的切入,案例的选择,语言的表述,他都事先精心打磨,和家里有同龄孩子的同事朋友反复切磋,力求未成年普法知识入脑入心。
二年级学生家长段女士陪孩子听完课后表示,谢法官讲了许多自己工作中的案例,很贴近生活,“有些法律知识我也是一知半解,这次和孩子一起听课,孩子课后还跟我讨论,很有收获。希望学校多举行一些这样的讲座,帮助我们懂法守法。”
“此次法院与学校联手打造‘空中法治课堂’,也是院校共建、全方位呵护未成年人成长法治环境的一次有益探索。”第二附属小学校长杨裕民介绍,武汉市武昌区人民法院与第二附属小学有着长期共建合作基础,在学校日常教学中,经常邀请法官走进校园,参与主题班会、晨会,对学生进行普法教育。
《长江日报》进行了现场直播。据后台统计,近2万余名学生及家长线上参与云课堂。
(编辑:伍轩)